了解撕裂玉山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撕裂玉山竹(Y.lacera Q.F.Zheng et K.F.Huang)秆高约Zm,径0.5cm,最长节间达23cm,幼秆节下被厚白粉,节间上半部被极短白色刺毛,秆环稍隆起。箨鞘薄革质,短于节间,草黄色,上部带紫色,背面具倒向黄色短刺毛,边缘具紫色纤毛;箨耳缺或仅有小突起,无遂毛;箨舌高约1.5mm,被短绒毛,先端撕裂状,有长短不一的紫色纤毛;箨叶条状披针形,外翻,长约1.5cm。每节分枝3-6枚,每小枝具叶3-5枚;叶片披针形,长 10-13cm,宽 l-1.2cm;无叶耳,鞘口遂毛 2-6枚,叶舌平截,叶片下表面被短毛。分布:福建武夷山。
形态特征
竿柄长约27厘米,粗5-7毫米,淡黄色,实心。竿散生,高达2米,粗约0.8厘米;节间长11-23厘米,圆筒形或在具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平,初时上半部被极短的白色小刺毛,在节下方被一圈厚白粉,纵向细肋不明显,竿壁厚1.5-2.2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明显;竿环稍隆起,但在分枝节肿胀,远较箨环为高;节内长4-5毫米。竿每节分3-6枝,枝直径1.5-2毫米。箨鞘迟落或在竿基部者宿存,薄革质,短于其节间,背面具向下的紫色短刺毛,纵肋极为显著,边缘生紫色纤毛;箨耳无或仅有小突起,鞘口无䍁毛;箨舌高约1.5毫米,撕裂状,被短绒毛,边缘有长短不一的紫色纤毛;箨片外翻,线状披针形。小枝具3-5(8)叶;叶鞘长2.2-4.5厘米,边缘通常无纤毛;无叶耳或仅有微小突起,鞘口两肩各具2-6条长3-8毫米直立易脱落之䍁毛;叶舌截形,高1毫米;叶柄长1-2毫米,通常无毛;叶片披针形,长(4-5) 8-13厘米,宽1-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下表面被灰色柔毛,近中脉处更密,次脉4或5对,小横脉不甚清晰,叶缘之一侧小锯齿较密,另一侧较稀。花枝未见。笋期5月。[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750米的区域。
分布范围
产福建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建阳县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