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红尾歌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红尾歌鸲
图片来自0763#网

红尾歌鸲(学名:Luscinia sibilans):体长13-15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尾羽棕栗色,眼先和颊黄褐色,眼周淡黄褐色。下体颏、喉污灰白色,微沾皮黄色,胸部具橄榄色扇贝形纹,两胁橄榄灰白色,腹部和尾下覆羽与颏、喉同。尾部棕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褐色。 多栖息于常绿阔叶林和林木稀疏而林下灌木密集的地方以及主要在地上和接近地面的灌木或树桩上活动。多单个活动。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老挝、俄罗斯、泰国和越南。

形态特征

红尾歌鸲雄鸟额、头顶暗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眼周淡黄褐色或黄白色,眼先淡黑褐色或黄褐色耳羽橄榄褐色杂以细的黄褐色羽干纹。后颈、背、肩、腰等上体橄榄褐色,少数个体淡棕黄色。尾上覆羽棕褐色,尾羽栗红色或棕栗色。翅上覆羽橄榄褐色,飞羽黑褐色,外缘棕褐色。下体白色,颏、喉微沾污皮黄色各羽均具窄的橄榄褐色羽缘,在颏、喉部形成稀疏的鳞状斑;胸和两胁皮黄白色具宽而显著的褐色羽缘,形成粗著的黑褐色或橄榄褐色鳞状斑,腹和尾下覆羽污灰白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上体橄榄色较暗,尾羽棕色亦不如雄鸟鲜亮,下体鳞状斑亦较稀疏。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脚黄褐色或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1-18克,♀13-17.5克;体长♂120-150毫米,♀120-152毫米;嘴峰♂11-14毫米,♀10-14毫米;翅♂68-75毫米,♀64-72毫米;尾♂49-65毫米,♀44-52毫米;跗蹠♂22-26毫米,♀22-26毫米。(注:♂雄性;♀雌性)

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迁到繁殖地的时间较晚,通常在4月末5月初才迁来东北繁殖地,迁到后不久雄鸟即一边鸣叫一边在树干下部飞来飞去寻找巢位。通常营巢于树干下部天然树洞中,也在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营巢。巢多呈杯状,主要由枯草、树叶、苔藓等材料构成,月时巢垫月细的须根和草茎。巢的大小直径为5-7厘米,深3-4厘米,每窝产卵4-6枚,卵淡蓝色,被有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9-20毫米×14-16毫米。雌鸟孵卵,雄鸟在附近警戒,孵化期14-16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4天左右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尤以林木稀疏、林下灌木较茂盛的地方较常见,冬季和迁徙期间也见于山脚林缘疏林、灌丛、果园和小块丛林地带。常栖于森林中茂密多荫的地面或低矮植被覆盖处。

生活习性

性活泼,善藏匿,占域性甚强,主要地栖生活,常在林下地上或灌丛间奔跑、跳跃,并不时将尾上举和抖动颤动有力。鸣声清脆响亮,但较单调,似长的哨音。 主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叫声

短促而甜美的鸣声。

食性

杂食性。取食昆虫,如各种甲虫、蜗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鼠类等。植物性食物包括各种植物的浆果,如野樱桃、黑刺果、苹果、西瓜等。[1]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中亚区,东亚区)、泰国、越南。旅鸟:英国。 分布于中国东部地区,北自大、小兴安岭,南至海南、广西和云南。北部为繁殖鸟,中部为旅鸟,南部为旅鸟或冬候鸟。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来源

  1. 红尾歌鸲介绍123宠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