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貢山獼猴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貢山獼猴桃
圖片來自藍妖花園網

貢山獼猴桃(學名:Actinidia pilosula (Fin. & Gagn.) Stapf ex Hand.-Mazz.)是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中等落葉藤本;着花小枝幼嫩時薄被塵埃狀捲曲短茸毛,漸老漸趨禿淨,隔年枝皮孔小,葉紙質,矩卵形、卵形至卵圓形,頂端短尖至渾圓,基部截形至截平淺心形或渾圓形,兩側極不對稱,邊緣有鋸齒,腹面綠色,背面蒼綠色,葉脈比較發達,在葉背呈圓線形,葉柄紫紅色,花序兩回分枝,苞片條形,花淡黃色,萼片卵形,花瓣倒卵長圓形,花葯黃色,卵狀長圓形,果綠色,球形,種子小,6月下旬開花,9月底~10月初果熟。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貢山等地。生於海拔2000m山地的樹林中。

形態特徵

中等落葉藤本。着花小枝長約10cm,徑3~3.5mm,幼嫩時薄被捲曲短茸毛,漸老漸趨禿淨,皮孔不很顯著隔年枝徑3.5~4mm,皮孔小,較顯著,髓淡褐色,片層狀。葉紙質,長卵形、卵形或寬卵形,長6~1lcm,寬5~8cm,先端短尖或渾圓,基部截平、淺心形或渾圓,兩側極不對稱,邊緣有彎背的並具硬尖頭的鋸齒,上面綠色,幼嫩時中脈和側脈多少被茸毛,漸老漸趨禿淨,下面蒼綠色,密被白色的分枝或不分枝柔毛,側脈9~10對,橫脈顯著可見,網狀小脈較弱;葉柄紫紅色,長2~3.5cm,幼嫩時薄被茸毛,漸老漸趨禿淨。花序二回分枝,具5~7花,花序梗長1~1.5cm,花梗長7~10mm;苞片線形,長約2mm,均被塵埃狀茸毛。花淡黃色徑約2cm;萼片5片,卵形,長約5mm,內外面均被銹色短茸毛;花瓣5,倒卵長圓形,長10~11mm;花絲長4~6mm,花葯黃色,卵狀長圓形,長1.5~2mm;退化子房球形,密被金褐色茸毛。漿果綠色,球形,徑2.3cm,熟時禿淨,有淡褐色圓形斑點,頂端有若干殘遺花柱,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小,長約2mm花期6月下旬,果熟期9月底至10月初。[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m山地的樹林中。陰坡的針、闊混交林和雜木林中土質肥沃內,有的生於陽坡水分充足的地方。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或山溝溪流旁,多攀緣在闊葉樹上,枝蔓多集中分布於樹冠上部。

病蟲防治

獼猴桃主要病蟲害有:花腐病、炭疽病、根結線蟲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果實軟腐病等。又危害果實,可在萌芽時噴灑2~3次800倍多菌靈進行防治,主要是冬季注意清園,清除園內枯枝病葉;冬、春兩季用石硫合劑滿園噴施兩次,冬季用石硫合劑加少許石灰兌水(1:1:5)塗抹樹杆;獼猴桃主要蟲害有桑白盾蚧、地老虎、金龜子、葉蟬、吸果夜蛾等。對於金龜子,4月上旬至5月中旬在傍晚用殺蟲燈誘殺,也可用敵百蟲或菊酯類殺蟲劑毒殺。葉蟬類,用50%辛硫磷乳油或殺螟松1000倍液防治。吸果夜蛾發生在果實糖分開始增加的9月份,夜間出來危害果實,引起落果或危害部分形成硬塊,可用套袋、黑光燈或糖醋液(1:1)誘殺防治,或採用滅掃利或寶得3000倍每隔10~15天噴1次,從8月下旬開始,直至採收結束為止。

保護措施

應在貢山茨開建立自然保護點,加強保護和就地繁殖。

保護價值

植株毛被較盛,花較繁多,是該屬離斑果組與星毛組之間的中間類型,對研究屬的系統分類具有科學價值,並對種質保存和育種也具有學術意義。

營養成分

獼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的水果,具有多重功效和作用,被人們稱為果中之王。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10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包括豐富的鈣、磷、鐵,還含有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對保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種區別

該種在親緣上接近顯脈獼猴桃但毛被較盛,花較繁多。葉背的柔毛很多為分枝式的毛,加之幼枝和葉柄亦有較多的毛,這些特徵已離斑果組的典型特徵頗遠,似乎是這個組與星毛組之間的中間類型。

瀕危狀況

瀕危。分布區狹窄,種群及植株稀少。

注意事項

⑴獼猴桃性寒,因此不宜多食,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應慎食,腹瀉時不宜食用。

⑵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易與奶製品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塊,不但影響消化吸收,還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因而食用獼猴桃後不要馬上喝牛奶或吃其他乳製品。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貢山(茨開)等地。模式標本采自茨開。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參考來源

  1. 貢山獼猴桃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