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越橘叶忍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越橘叶忍冬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

越橘叶忍冬(拉丁学名:Lonicera angustifolia var. myrtillus (Hook. f. & Thomson) Q. E. Yang)为忍冬科忍冬属落叶多枝灌木,高达3米,叶、叶柄和苞片常疏生红褐色微腺缘毛。总花梗出自侧生短枝的叶腋,长1-15毫米,无毛或有微糙毛,花冠白色、淡紫色或紫红色,果实紫红色,近圆形,种子淡褐色,卵圆形至矩圆形。花期5-6 (-7) 月,果熟期8-9月。产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西北部至北部和西藏南部至东南部。生于山坡灌丛、溪旁疏林及河谷滩地石砾上,海拔2400-4000 (-4700) 米。

形态特征

落叶多枝灌木,高达3米,叶、叶柄和苞片(有时包括小苞片和萼齿)常疏生红褐色微腺缘毛幼枝灰褐色或带红紫色,被直的微糙毛或无毛,有时夹杂微腺毛,老枝直立或仰卧,灰褐色或灰黑色。冬芽有数对顶尖的鳞片。叶纸质或厚纸质,形状变化很大,在短枝上常呈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或倒披针形,有时矩圆形至宽椭圆形或卵形,长0.5-2厘米,宽3-8毫米,顶端钝至圆形而常具小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无毛,很少下面或仅中脉散生短糙毛,老叶下面常有极小锈色斑点;叶柄长1-2毫米,无毛或很少具微糙毛。总花梗出自侧生短枝的叶腋,长1-15毫米,无毛或有微糙毛;苞片叶状,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与叶相类似,长常超过萼齿;杯状小苞顶端截形或有浅齿,有时裂为2片,长为萼筒的1/2至相等;相邻两萼筒中部以上至全部合生,萼檐浅杯状,萼齿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常不根等,顶端钝或有时稍尖;花冠白色、淡紫色或紫红色,筒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无毛,筒内有柔毛,喉部毛较密,裂片圆卵形或近圆形,长为筒的1/2-1/4;雄蕊和花柱内藏,花药长约1毫米,达花冠筒中部以上至喉部稍下处;花柱较短,柱头达花冠筒中部或上部1/3处。果实紫红色,近圆形,直径4-6毫米;种子淡褐色,卵圆形至矩圆形;扁,长2-3毫米。[1]

花期5-6 (-7) 月,果熟期8-9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2400-4000 (-4700) 米的山坡灌丛、溪旁疏林及河谷滩地石砾上。

本种特点

这个种与狭叶忍冬 L. angustifolia Wall. ex DC. 之间无论在叶的形状、大小和毛被上,或在总花梗的长度上都存在着复杂的过渡现象,以至很难截然区分。就我们迄今所见到的国产标本而言,有一部分标本的叶较小而完全无毛,总花梗极短(长1-4毫米),花冠外面无毛,苞片条形至倒披针形,与本种的模式记载较相符,而另一部分的叶和苞片较宽大,总花梗较长 (0.3-1.5厘米),无疑接近 L. myrtillus var. depressa Rehd. (=L. angustifolia var. rhododactyla W. W. Smith), 但后者也无非是本种向狭叶忍冬逐渐过渡的一个中间类型而已,似无成立的必要,故予以归并。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西北部至北部和西藏南部至东南部。阿富汗室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参考来源

  1. 越橘叶忍冬植物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