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了解非洲企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非洲企鹅
图片来自北青网

非洲企鹅一般指斑嘴环企鹅;斑嘴环企鹅(学名:Spheniscus demersus):是鸟纲、企鹅科、环企鹅属动物。身高68-70厘米,体重2-5千克,雄鸟大于雌鸟。背部羽毛黑色,胸部和腹部白色,有少量黑色斑点上和斑纹。它们有一个马蹄形的白色宽带,从下颏到喙一直绕到眼睛。还一条马蹄形的黑色带穿过胸部。眼睛上有腺体,白皙的裸眼皮肤在非常炎热的条件下会变成明亮的粉红色。雄性的嘴更厚,更结实。

是生活在非洲西南岸的企鹅,在纳米比亚至南非近伊丽莎白港的阿尔哥亚湾的24个岛上都有群族。主要分布于纳米比亚和南非。也进入安哥拉、莫桑比克、刚果和加蓬。

形态特征

斑嘴环企鹅身高68-70厘米,体重2-5千克,雄鸟的体型及鸟喙都较雌鸟的大背部羽毛黑色,胸部和腹部白色,有少量黑色斑点上和斑纹每一只斑嘴环企鹅都有自己独特的斑点,仿佛人类的指纹。它们明显的黑白色羽毛是一种伪装:白色是水底下的掠食者向上看的伪装,而黑色则是上空的掠食者向下看的伪装。它们还有一个马蹄形的白色宽带,从下颏到喙一直绕到眼睛。另外,还一条马蹄形的黑色带穿过胸部。眼睛上有腺体,白皙的裸眼皮肤在非常炎热的条件下会变成明亮的粉红色,这是因为体温上升,体内会有较多血液流经这个腺体,从而降温。雄性的嘴更厚,更结实。

幼鸟最初有灰蓝色的羽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深,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变成棕色,最后变成成鸟的黑色。面部也显示出不同时间与成鸟接近的图案。从幼年羽毛到成年羽毛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1]

栖息环境

生活在非洲西南部岩石海岸线上的大型聚居地。它们在水中的游速可达到每小时20千米,每次旅行可以游30-70千米。该物种整夜聚集在岸边,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水里觅食。

该物种是海洋生物,通常在离海岸40千米以内发现,在陆地上或大陆海岸的非连续区域上岸进行繁殖、换羽和休息。繁殖栖息地的范围植被覆盖程度不同,从平坦的沙质岛到植被很少的陡峭的岩石岛等。有时在离岛顶很近的地方发现斑嘴环企鹅,它们可能会向内陆移动一千米以寻找繁殖地。非繁殖期在海上,主要分布局限于本格拉寒流(BenguelaCurrent)。繁殖时它们通常在距离该聚居地20千米以内觅食,在某些聚居地,这个距离会更大。

生活习性

斑嘴环企鹅寻找食物的距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尽相同。在西海岸,一次典型的觅食行程从30-70千米不等。在南部海岸,觅食鸟类平均每次行程110千米。

它们成群生活,游泳速度平均每小时7千米,最高可达每小时20千米,可潜入水中2分钟。异性间会相互梳理。这很实用,因为斑嘴环企鹅不能轻易地梳理自己的头和脖子。相互间可以清理和重新排列羽毛,帮助去除蜱虫等寄生虫。斑嘴环企鹅经常在海岸线几米范围内洗澡。它们疯狂地摇晃身体,用嘴和脚打扮自己。在温暖的日子里,斑嘴环企鹅可以潜入水中保持凉爽。打斗偶尔发生,包括拍打翅膀和咬人。据观察,斑嘴环企鹅用嘴紧抓对方企鹅的背,同时用翅膀拍打,在聚居地中追逐。

斑嘴环企鹅也被称为公驴企鹅,因为它们会发出响亮而颤抖的,类似驴的声音进行交流。会使用三种类型的呼叫:bray,yell和haw。 喊叫或联系的声音用于保护另一个聚居地的成员及领地。 Bray...这种声音是用于吸引伴侣,并用于聚居地的伴侣之间。

主要以浅海鱼类为食,例如欧洲鳀(Engraulis encrasicolus)、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南非竹䇲鱼(Trachurus capensis)和脂眼鲱(Etrumeus teres),辅以鱿鱼和甲壳类动物,在某些地方,头足类动物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会从所吃的鱼类中获得水份。在寻找猎物时,斑嘴环企鹅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接近20千米 / 小时。它们寻找食物必须走的距离因地区而异。它们是小型浅滩鱼的捕食者,有多达18种甲壳动物也是斑嘴环企鹅的猎物。

斑嘴环企鹅在海中会被鲨鱼、南非海狗及杀人鲸所猎杀。在陆地上亦面临獴科、香猫、家猫及狗的威胁。而黑背鸥亦会偷它们的蛋及雏鸟。

繁殖方式

斑嘴环企鹅是唯一于非洲繁殖的企鹅,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却没有它们的踪迹。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会年复一年地回到同一个繁殖地。尽管全年都可以进行繁殖,但11-12月是纳米比亚的筑巢高峰,3-5月是南非筑巢高峰。主要由2月开始。雌鸟每窝会生二枚卵,然后由父母双方孵育38-42天。所有斑嘴环企鹅的腹部底部都有一块裸露的皮肤,叫做“育儿区”,帮助父母提供直接的热量来孵化卵。卵孵化后,这对夫妇通过将食物重新注入雏鸟的口中来喂养其约一个月。然后,将小雏鸟单独放在托儿所或成群的地方,这是在大聚居地繁殖的鸟类的共同特征,而其父母则在觅食。幼鸟在2-4个月内发育出幼体羽毛后便离开聚居地。雌鸟4岁时性成熟,雄鸟则要5岁,平均寿命10岁,最高纪录可以达至24岁。

在繁殖过程中,雄企鹅和雌企鹅由于颜色的不同而彼此很好区别。它们在岩石下、沙子里或稀疏的植被下挖浅坑。从9月到来年2月,它们聚集在称为“菜鸟”的繁殖区,在那里产卵。斑嘴环企鹅求偶仪式通常从雄性企鹅投射视觉和听觉来吸引配偶开始。摆动头部的动作通常是指对巢址的所有权,吸引雌性,或用作对其他雄性的警告。下一阶段是用来确保形成一种相互的联系;这包括一个刺耳的叫声,同时向上延伸脖子和头。最后阶段包括鞠躬,一只或两只企鹅俯下头,而喙指向鸟巢或另一只鸟的脚。

近种区别

斑嘴环企鹅与它们的近亲类似,也与其他属的企鹅相似,包括太平洋的加岛环企鹅和南美洲的洪堡企鹅和麦哲伦企鹅。这4种企鹅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羽毛特征。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附录Ⅱ。

种群现状

在1910年,斑嘴环企鹅的数目估计有150万只,直至20世纪,其数量就只余下10%。捕取鸟蛋及栖息地的破坏差不多将它们推向灭绝。20世纪中期后,企鹅蛋是一种佳肴,并因而被采集。采集回来的企鹅蛋会被在几天内打破,以求售出的是新鲜的企鹅蛋。另外,在开普敦沿岸的岛上亦有清理鸟类作肥料之用,亦令它们的栖息地受到破坏。企鹅亦被石化产品的污染所影响。斑嘴环企鹅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的列名物种之一。

2015年,斑嘴环企鹅总数约为25,000对,即50,000只成熟个体。 根据成对配对的转换系数3.2,这大致相当于约80,000只成年羽毛的个体(Crawford和Boonstra 1994)。

趋势论证:纳米比亚的数量从1978年的12,162对下降到2015年的大约5,800对。南非数量从1978/1979年的70,000对下降到2015年的19,300对。两国在三代中的比例均超过50%(Kemper 2015,Hagen 2016)。

分布范围

斑嘴环企鹅分布于非洲南部沿岸海域,在纳米比亚至南非近伊丽莎白港的阿尔哥亚湾的24个岛上都有群族,最大的位于戴尔岛。于1980年代,可能由于掠食者的减少,斑嘴环企鹅群族扩展至近开普敦的博尔德斯海滩及贝蒂湾。另一个大陆群族是在纳米比亚,但出现的时间则不明。

留鸟:纳米比亚和南非。

非繁殖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

游荡(非繁殖地):刚果和加蓬。

参考来源

  1. 非洲企鹅买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