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了解鲁浪杜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鲁浪杜鹃
图片来自搜狐网

鲁浪杜鹃,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小枝近圆柱形,直径4—5毫米;幼枝密被紧贴的灰白色绒毛;老枝无毛。叶厚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窄长圆形,长8.5—15.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具短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反卷,上面光亮,无毛,干后淡黄绿色, 中脉凹入,侧脉13—16对,下面密被薄层由短分枝毛组成的白色毛被, 中脉凸起,侧脉微显;叶柄长2—2.5厘米,疏被淡灰色丛卷毛。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小枝近圆柱形,直径4-5毫米;幼枝密被紧贴的灰白色绒毛;老枝无毛。叶厚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窄长圆形,长8.5-15.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具短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反卷,上面光亮,无毛,干后淡黄绿色,中脉凹入,侧脉13-16对下面密被薄层由短分枝毛组成的白色毛被,中脉凸起,侧脉微显;叶柄长2-2.5厘米,疏被淡灰色丛卷毛

顶生短总状伞形花序,有花6-10朵,总轴长约1厘米,被微柔毛二苞片脱落,小苞片条形,长6毫米,密被绢状柔毛;花梗红色,长2.5-3厘米,疏被分枝毛,混生短柄腺体;花萼小,长1-2毫米,无毛,裂片宽三角形或近于圆形;花冠漏斗状钟形,长3-4厘米,淡粉红色或白色,里面向基部红紫色,被微柔毛,无斑点,裂片5,近于圆形,长1.4-1.5厘米,宽1.8-2厘米,顶端微缺;雄蕊10,不等长,长1.5-2.4厘米,花丝扁平,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药长圆形,淡紫褐色或淡褐色,长2.5-3毫米;子房圆柱形,长7毫米,疏被短柔毛和短柄腺体,花柱粉红色,长2.4厘米,无毛,柱头近盘状,果未见。花期5月。[1]

栽培技术

土壤的选择,对杜鹃花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栽培杜鹃花的培养土的配法很多,因栽培品种而异,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疏松、排水通畅、通气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质丰富、基肥充足。通常杜鹃花生活在酸性壤土才会长得旺盛,如果在碱性土壤中,不久就叶黄衰竭而死。杜鹃花被视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腐叶土一般均属酸性土,而以松叶腐殖土最好,是种植杜鹃花比较理想的培养土。可到山区松柏林下挖取,也可到庭院种植松柏树多的地下取土。并在使用前增加适量的硫磺粉、白矾,提高其酸性后再使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最适合杜鹃花的生长。腐殖质多,可及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气、吸热保温。还能减轻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危害,促进杜鹃花的根系向四处扩展。

播种繁殖:播种为有性繁殖。由于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一般都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鹃的结实率,获得较多的种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ll一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就成熟了。

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杜鹃种子很细小,不宜长时间贮存,否则发芽率低。若是常绿杜鹃种子,即应随采随播,播在温室内的盆中;若是落叶杜鹃种子,则可放到明年春天播种。 播种的盆宜采用浅瓦盆,播种的泥土,可在背阳的山坡表面挖取带青苔的疏松表土,拣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钟消毒,然后晒至半干即可待用。播种前,先将浅盆浇潮,在底层放入一层约2厘米的木炭屑,再铺上一层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压实,然后均匀地将种子分格在上面,轻轻压一压,不可用喷壶喷水,最好采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盖一块玻璃,移至温室内。盆土表面干燥时,可雾状地喷些水,但不可喷得太多,经常保持盆土潮润就可以了。

播种后,一般经5-6星期即可发芽。在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用小竹片轻轻夹出,分栽于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后用芦席等遮荫,不可让太阳直晒,也不可让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时,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长到近10厘米高时,再开始浇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单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长到20厘米高时,如果萌养得好,就有少数株苗可以开出鲜花来。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0—3900米的高山林缘或冷杉林中。

分布范围

产我国西藏南部。生于海拔3000—3900米的高山林缘或冷杉林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林芝鲁浪。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参考来源

  1. 鲁浪杜鹃植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