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黄古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黄古竹
图片来自千草植物网

黄古竹(学名:Phyllostachys angusta McClure)是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竿高达8米,粗3-4厘米,劲直,幼竿微被白粉,老竿灰绿色;箨鞘背面乳白色或带黄绿色。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和鞘口繸毛均缺或有时仅具鞘口繸毛;花枝未见。笋期4月下旬。 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1907年由浙江余杭县塘栖引入美国栽培。 笋食用;竹材性韧,篾性好,宜编制细竹器及工艺品。

形态特征

竿高达8米,粗3-4厘米,劲直,幼竿微被白粉,老竿灰绿色中部节间长达26厘米,壁厚约3毫米;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 箨鞘背面乳白色或带黄绿色,有宽窄不等的紫色纵条纹和稀疏的褐色小斑点,背部光滑无毛,无白粉,边缘生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黄绿色,狭而高,先端截平或微隆起,有缺刻,具灰白色长达0.5厘米的细纤毛;箨片带状,平直,开展或外翻,淡绿乳黄色或有时带紫色。

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和鞘口繸毛均缺或有时仅具鞘口繸毛;叶舌明显伸出,黄绿色;叶片呈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7厘米,宽1.2-2厘米,除下表面基部有毛外,两表面无毛或近于无毛。花枝未见。笋期4月下旬。[1]

栽培技术

深挖穴,浅栽竹,起苗后及时栽植,及时浇水,空气湿度低适度叶面喷水。在常规竹子栽培技术的其础上,还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地适时适竹:定向培育,量力而行,分类经营,考虑生态立地条件和经营加工水平综合开发利用,切忌一刀切、盲目跟风、只栽不管。

选竹母:掌握引种移植技术,强调优、壮、适中、低龄、均匀、易于运输和未被伤害,注意竹种不能混杂,鞭芽和宿土要多留。

栽植技巧:抓住雨季、雨后、雨前栽植,顺应自然规律,深挖浅栽不摇动,保湿舒根多保护,杜绝项目工程中为造政绩、抓形象而违背竹子客观规律不按科学栽植,更不能草率仓促敷衍了事。

理问种不放松:砍灌清理多抚育,护土带围山转,重点主抓山洼肥土带,防风、防冻、早防自然灾害,切忌荒草及放任不管。

挖小竹秧:清理竹园防病虫.及时挖去老竹和退笋,科学疏笋疏竹,增加肥力和土壤有机质,保持地表平整、竹林结构均匀整齐分布和综合立体动态平衡,切忌放任发展、杂灌丛生、结构混杂。

配套组合快速成林丰产持术:多用密植、丛植、增肥、松土、垦覆、除草、覆盖、客土、挖小留大、清理除杂、打枝整枝、科学留养、均匀分布、分类利用、加强保护、绑扶并扶正竹株、平整地表、及时排灌、预防冻害等综合措施,重点防病虫、人畜危害及自然灾害,防雪压风折倒伏冻害,防藤缠草荒杂乱无序,切忌浪费自然立地资源、低产低效、盲目粗放经营,使竹林透风、透光、透气、卫生整齐。营造最佳竹林环境。

近种区别

该种与曲竿竹容易混淆,但本种的竿仅具有难以察觉到的白粉,箨鞘色彩较淡,斑点较少,而曲竿竹则竿在节间的上半部具白粉,箨鞘的色彩较深,斑点较多,两者可以区别。

产地生境

宜栽植在背风向阳处,喜空气湿润较大的环境。

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1907年由浙江余杭县塘栖引入美国栽培。

主要价值

笋食用;竹材性韧,篾性好,宜编制细竹器及工艺品。

黄古竹以适应性广、栽培成林简易又快速、管护简单、用途广泛尤其适宜篾用工艺加工、高产长效而著称,属中小型竹,原以材用破篾工艺编织加工造型装饰为主,现已兼作笋用、观赏、防护绿化、园林点缀、制作盆景等,用材广泛用作工艺编织作乐器、玩具、凉席、装饰、旅游制品、人物、花篮、托盘、花瓶、日用品等,笋昧鲜美甘甜多加工成多味笋、笋于、腌笋、盐笋等,园林上已广泛用于公园、庭院、庄园、道路、景点绿化装饰、点缀、置景盆栽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