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于殿利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于殿利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4年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信仰;中共党员

代表作品;《巴比伦古文化探研》

学位;博士

于殿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历史学博士,编审。现任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2020年1月,入围"2019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名单。[1]

目录

人物经历

1964年生,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博士生导师刘家和。

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分配至商务印书馆历史编辑室从事编辑工作

1997年调入发行部工作,历任发行部副主任、主任。

2002年12月,任副总经理至今,主管策划部、出版部和发行部等工作。

200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书刊发行奖";

2004年,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介

2000年6月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中国出版高级研修班",学习合格,并获得由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2001年9月-2004年6月,攻读对外经贸大学MBA课程班,修满全部课程,成绩优秀,并获得毕业证书。2005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派遣,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高级管理课程(AMP),学业修满,成绩合格,并获得毕业证书。

200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书刊发行奖"(即"全国百佳发行工作者");2004年,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9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专业论文

(1)《出版社自办发行――一个历史的过渡》,载《中国出版》新世纪导刊,2001年第1期。

(2)《图书上架率――"小"问题引发大思考》,载《中国出版》2002年第9期。

(3)《市场化进程:中英观念与实践差异》,载《出版广角》,2003年第7期。

(4)《出版社面临的问题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出路》载《出版经济》,2001年第9期。

(5)《我国出版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载《出版经济》,2001年第10期。

(6)《图书连锁经营:实践问题解析》,载《中国出版》,2002年第4期。

(7)《出版空壳化:危言甚或警示?》,载《上海新书报》,2004年4月9-15日,A6版。

(8)《对放开图书零售市场的思考》,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4月25日。

(9)《第二次渠道危机的到来》,载《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7月30日。

(10)《解决渠道危机应从自我规范做起》,载《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7月30日。

其中论文"图书上架率――小问题引发大思考" 于2003年荣获了"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市场营销征文活动最高奖――优秀论文奖"。

(11)《全球市场营销态势下的华文出版》,载《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9期。

(12)《百年商务的三维经营理念》,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2月28日。

(13)《图书质量与出版使命》(与王齐博士合著),载《出版参考》2007年6月(上旬刊)。

(14)《这个行当让我欢喜让我忧》,载《出版商务周报》,2008年12月14日。

学术论文

(1)《古巴比伦社会存在债务奴隶制吗?》,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2)《古巴比伦时期阿维鲁等级的社会地位》,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课题项目《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初探》,载《世界历史》(双月刊)1997年第6期。

学术专著

《巴比伦古文化探研》,第一作者,与郑殿华博士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5万字。(本书为季羡林、周一良和庞朴先生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中的一种。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中国广播出版社1995年版,15万字。

译著:

《美国的中国形象》【美】哈罗德·伊萨克斯著,与陆日宇博士合译,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24.3万字。

《探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斯蒂芬·伯特曼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相关视频

《开讲啦》于殿利个人VCR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