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于赓虞

增加 43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他早在70多年前就写道「科学让我们智慧,增加知道一切。是让我们感情丰富,感觉一切。无知将不能生存,无感则非美满的人生。」这就是他对诗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1954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遭陷害 ,一个无党派 ,1959年他提前出狱后,本拟赴新成立 诗人在人世间便无声无息销声匿迹了,直到1963 郑州大学任教,后因患病未去成。1963 去世 八月十四日病逝<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7I82AQAAIAAJ&q=%E4%BA%8E%E8%B5%93%E8%99%9E+%E4%B8%80%E4%B9%9D%E5%85%AD%E4%B8%89%E5%B9%B4&dq=%E4%BA%8E%E8%B5%93%E8%99%9E+%E4%B8%80%E4%B9%9D%E5%85%AD%E4%B8%89%E5%B9%B4&hl=en&sa=X&ved=0ahUKEwjv1Oj1tujgAhVAxYsBHWdICwU4ChDoAQg_MAQ</ref>
==生平==
* 1923年6月,與[[焦菊隱]]等人成立新文学社团,即北京文壇風雲一時"綠波社"。
* 1924年4月,創辦《綠波周報》,8月底又創辦北京的《晨報副刊》、天津的《新民意報》、《綠波季刊》。是他發表詩作的主要園地。
* 1925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
* 1925年後三年接连出版了诗集《晨曦之前》、《骷髅上的蔷薇》等詩集<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hl=zh-TW&id=bFt2AAAAIAAJ&dq=%E4%BA%8E%E8%B5%93%E8%99%9E+%E9%AD%94%E9%AC%BC%E8%A9%A9%E4%BA%BA&focus=searchwithinvolume&q=%E4%BA%8E%E8%B5%93%E8%99%9E+</ref>。
* 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北京一带的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任教于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于赓虞的詩風,大都詭異淒涼,诗作充满了忧伤绝望的情调,据说他早期的诗风,并非如此,后来因为受法国著名,颓废派诗人[[波德莱尔]]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陰鬱透着「深深鬼氣」的个人诗作之风格,他的诗集,《孤楼上的蔷薇》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也正契合这一独特的诗风,因而于赓虞在当时的文坛上被称为「魔鬼诗人」<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CJ_3JdR3b4YC&pg=PT95&dq=%E4%BA%8E%E8%B5%93%E8%99%9E+%E9%AD%94%E9%AC%BC%E8%A9%A9%E4%BA%BA&hl=zh-TW&sa=X&ved=0ahUKEwjL6LPdv9TgAhULqpQKHcRoBwMQ6AEIKDAA#v=onepage&q=%E4%BA%8E%E8%B5%93%E8%99%9E%20%E9%AD%94%E9%AC%BC%E8%A9%A9%E4%BA%BA&f=false</ref>。
于赓虞清楚地知道自己与新月派诗人之间的差异性,但他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因为"自己受了社会惨酷的压迫,生活极度的不安。所以,虽然是同样的草原,同样的月色,同样的山水,我把别人对它们歌赞的情调,都抹上以一片暗云。 " , 所以难以做到新月派式的超越和潇洒,因而将描写的一切涂抹上伤感的"一片暗云"是情有可原的<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_1V2AAAAIAAJ&q=%E6%9C%AC%E4%BA%BA%E6%83%A8%E9%85%B7+%E4%BA%8E%E8%B5%93%E8%99%9E&dq=%E6%9C%AC%E4%BA%BA%E6%83%A8%E9%85%B7+%E4%BA%8E%E8%B5%93%E8%99%9E&hl=en&sa=X&ved=0ahUKEwjst7T3tejgAhXDG6YKHdf1Bt0Q6AEIQDAE</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5,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