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于 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于 丹
出生 1965年
北京
国籍 中国
职业 学者教授

于 丹,于丹 ,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中共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 。

先后担纲《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

人物经历

于丹[2]1965年6月28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3]。中共十八大代表[4]。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从1988年开始活跃在影视传媒实践的第一线。2007年,“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于丹以10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发广泛关注。 一、行政职务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5]

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艺

于丹演讲照

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兼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BNUEF)理事

学术兼职: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社会兼职: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

中国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视法制节目“金剑奖”评委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广东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山西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40余家省市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澳大利亚新闻集团(大陆区)首席顾问

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视协旅游节目委员会学术顾问

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特邀学术委员

中广协会电视学研委会第四届副秘书长

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民生周刊》公益理事会专家顾问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世博城市文明志愿者形象大使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国家体育运行团队荣誉成员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大使

全国关爱未成年人黄丝带行动黄丝带爱心大使

中国网络电视台艺术顾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五批青藏线专家服务团成员

亚洲财富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

二、专题讲座 2006年“十一”黄金假期,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7年春节期间,“于丹《庄子》心得”亦在“百家讲坛”播出,同样好评如潮。

2007年“十一”黄金周又在央视“文化访谈录”播出“于丹·游圆惊梦”讲解昆曲。她讲课时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语言妙趣天成。

2006年以来,先后为国家部委、各大机关、高校、解放军部队、各省市、大型企业、广大工人群体、公安干警等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

三、图书出版 于丹教授曾说:让经典走近千家万户属于人们享求文化平等的权力,“道不远人”,道无处不在,它原本是每个人生活中温暖的启迪和劝导。从儒道经典到昆曲艺术,从中国到世界,于丹教授用心传播着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

到2006年,她先后出版了《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等著作。

书中通过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引领大众回归古代先贤提供给世人的生存智慧,其中包括生命价值、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境界情操等。内容不单是知识和趣味,也是现代人寻求心灵安定所亟需的精神力量。著作力图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当下价值的建构,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获得2006年度“十六佳图书奖”,新浪图书风云榜“2006年度图书非虚构类第一名”。

2007年,于丹教授出版了《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昆曲在在中国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该书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带领读者感受昆曲艺术的时尚情怀,显示出于丹教授所不为人知的逸志才情,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情至爱。

2009年,该书还获得中国出版集团主办的“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等奖项。

2012年,《于丹〈论语〉心得》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颁发的版权最高奖项——版权金奖。

此外,于丹教授的其他著作《论语感悟》已出版中文繁体和越南文,《庄子心得》出版中文繁体、韩文、日文及法文版本,《游园惊梦》也已授权繁体中文出版。


四、社会活动

国学为体,传播为用,体用结合才能架起传播内容的立体结构。将国学研究的系统思维,转化为易于大众接受的视听思维,在大众传播的平台上,于丹教授有意识地运用人际传播策略,将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

五、“百家讲坛”栏目

2006年10月以来,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无意间掀起了一股“于丹热”。

2007年国庆期间,在中央三套“文化访谈录”连续七天播出《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上再次解读《论语》感悟。于丹的讲读,生动为要,童叟喜之,使得经典从高阁之上回归人间,引发无数心灵的触动,使经典穿越时空的尘埃,唤醒今人迷失的心灵,激活了国人所共有的文化基因。

六、国际性文化活动

在中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于丹教授的身影。

2008年,于丹教授当选北京奥运火炬手,并作为北京政协委员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积极建言北京建设“后奥运文化”,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她还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大使、世博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为世界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向世界传递友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2013年4月,于丹教授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专场对话,对话嘉宾还有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库恩基金会主席 Robert Lawrence Kuhn、英国48家集团主席Alistair Michie,于丹教授对公共外交的含义进行了诠释,表示公共外交的内涵在于全民表达。

七、普及传统文化

在面向普通市民普及传统文化的工作上,于丹教授在中国各地进行了近千场讲座,还受邀成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栏目的主要嘉宾,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建立一种信念与价值。

2009年以来,她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为孩子们阐释爱与美,全国每年都有2亿中小学生共同观看该节目。

八、公益宣传活动

于丹教授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和公益宣传,多次奔赴汶川灾区慰问老师和学生,每年五月都会赶赴四川电视台参加汶川地震纪念活动。此外,先后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社教频道、法制频道等拍摄多条公益宣传片。

2012年8月30日,奔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北尹完小学参加“小桔灯乡村小学图书馆计划”公益活动,为学生举办公益讲座,受到热烈欢迎与好评。

九、两岸三地交流

于丹教授积极投身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工作。2008年9月28日,随北京市台办赴台湾参加首届两岸联合祭孔大典,在新竹万人体育馆做主题演讲,并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面,从民间和文化的角度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对话。

2009年6月11日至14日,于丹教授赴香港参加《于丹<论语>心得》英文版亚洲首发活动,并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引发听众文化同源的感悟。

美国国会议员向于丹颁发弘扬中华文化奖状

2009年7月11日,在长沙参加国台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做主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主旨演讲,指出两岸文化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创新、交流、沟通,形成一种更新的文化格局,得到两岸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2010年6月,首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其中于丹教授提出的开展小学时代的公益教育、中学时代的挫折教育以及大学时代的职业教育引发强烈关注。

2011年11月23日,“共享文学时空--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开幕,于丹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与来自两岸四地及海外30多个国家的400余位华文作家共同探讨“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于丹教授表示,今天的华文文学可以企望出现林语堂这样的旗帜性人物。所有的文明都是在差异中完成比较,然后达成共荣共生,华文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不需要文化的此消彼长,两者需要共同地生生不息,主题演讲受到暨大师生及华文作家的热烈欢迎。

2012年7月19日,随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赴台湾参加教育文化交流,在台举办文化讲座,并与佛光山星云大师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做对话演讲,2000余名观众现场聆听,后期经过各类媒体的广泛传播,极大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和有效沟通。

(1)大学校园讲座

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与中国在共同的汉字文化的哺育下发展至今,因此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两国共通的文化经典。对于这一并不陌生的文化的传播,日本师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2008年于丹教授先后到早稻田大学和立命馆大学演讲,演讲中她用中国的哲学故事来诠释当今人们疲惫、迷惑的生活状态,为困顿中的心灵打下了一针强心剂。同年,于丹教授走进韩国首尔大学,同样产生了强烈反响。

西方世界同样对于丹教授的讲学表现出极大的期待与热情,几年来,于丹教授的行迹遍及欧美多个国家。2008年7月到8月,于丹教授首次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知名高校举行了6场成功的大型巡回演讲。从纽约到波士顿,从西雅图到旧金山、洛杉矶,她以现代思维解读中华传统经典,引起了海外学子的内心共鸣,掀起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讲座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美国研究中国学的学者到场与于丹教授交流。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于丹教授由世界经济衰退对大众的生活影响展开对生命意义、目的及责任的论述,用中华传统经典的力量鼓励人们担当起在危机中重塑民族信心的使命。

2009年4月,于丹教授赴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的“亚洲之家”演讲,结合现代文明现象,为中外听众解读东方文化智慧。

2009年10月,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被邀请参加著名的“蓝沙发”访谈,并在汉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发表演讲,所到之地掀起了学习和了解中国经典、中国文化的热潮。

2010年10月,于丹教授被邀请到美国纽约佩斯大学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会上于丹教授指出东西方文化不存在优劣高下之分,但存在差异。要从尊重差异出发,进行有效沟通。

2010年与2011年,于丹教授先后来到德国慕尼黑大学与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与听众共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跨越了空间与语言的界线得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逐渐走向世界的价值体系,对当今世界构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2)外事高端活动


2008年1月,于丹教授在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期间,除进行了两场近千人的大型公开讲座,还与秋田的企业家、日本国会议员荒井广幸、早稻田大学校长日本各界高层会晤,特别是还受到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的亲切会见。于丹教授将“礼之用,和为贵”六个大字连同自己的著作《于丹〈论语〉心得》日文版《〈论语〉力》,一并赠给了对《论语》颇有研究的福田康夫。这一会见被传为佳话,成为凝聚中日友谊、沟通中外文化的纽带与桥梁。

2009年4月11日,于丹教授在日本东京出席上海世博会的推广活动,作为上海世博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形象大使,参加“爱城市·爱生活”世博青年论坛,并发表题为“用东方智慧建构人生价值”的主旨演讲。

2009年11月12日,第七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包括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内的300余位国内外重要嘉宾齐聚一堂,第二部分的主题演讲“多元的城市文化”由于丹教授主持,彰显了于丹教授在世博理念传播和多元文化交流领域的标志性身份。

2010年,于丹教授赴美参加中美文化论坛并做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她向嘉宾传递了中国文化中的淡泊从容等思想,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全球范围传播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共同遇到的迷惑。演讲结束后,美国国会议员AL GREEN向于丹教授颁发感谢信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奖状,称赞其“为传播人类文明做出突出贡献”。此次之行,于丹教授同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了不同文明和中西文化差异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她提到了文化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呼吁用心平气和的心态面对各国文化的差异并建立合作。

2010年11月23日,中俄语言年俄罗斯“汉语年”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国电视日”论坛活动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李伟、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署长谢斯拉文斯基、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副总编辑黄传芳、中俄两国文化界人士、媒体人士、俄中友协、俄罗斯远东所、莫斯科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及参加“汉语年”闭幕式的代表共约250人出席此次活动。于丹教授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她也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以“电视-传递文化、沟通心灵”为主题,通过电视为两国架起文化传播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国之间的信任,增进中俄两国的友谊,使中俄文化交流范围更加广泛,民众参与程度更高,效果更加鲜明。

2011年10月8日,于丹教授作为“第三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文化大使”出席了第三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暨2011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澳新站启动仪式。新西兰贸易部长蒂姆·格鲁斯、工党领袖菲尔·戈夫、国会华人议员霍建强、亚洲基金会总裁瑞奇·布朗特、出版协会主席艾德里安等嘉宾及300余名民众共同出席了当日活动。本届读书文化节特邀于丹教授担任文化大使,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分别为活动发来贺信。约翰·基在贺信中表示,“读书文化节活动将新西兰华人及各行各业各种族人民联系起来,共同分享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徐建国大使在贺信中提到,“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见证,是启迪心灵的良师益友。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文化节致力于将热爱读书的中华优良传统带到海外,将悠久璀璨的中华精品文化推向五洲,令人激赏和感佩”。于丹教授在现场鼓励大家通过多读书和自己进行心灵对话,表示愿和大家一起交流中国式阅读,分享中国式智慧。读书文化节期间于丹教授还在新西兰进行了题为“感悟中国智慧”的主题讲座。

2012年4月,《于丹〈论语〉心得》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对外推介和版权输出的重点书籍。作为中国作家代表,随中国出版集团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书展,期间接受媒体访问,进行中国文化演讲,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2012年10月12日,适逢中新建交40周年,担任“新西兰中国文化周”的文化大使,在奥克兰与华人领袖霍建强、杨建议员围绕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等议题进行电视对话,并在奥克兰最大的Aotea Centre的剧场举办《感悟中国智慧》讲座,在新西兰政界、文化界引起极大轰动,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013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女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蔡其生会长、新加坡报业控股执行副总裁萧作鸣先生、南洋大学孔子学院许福吉院长、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刘红梅领事参赞、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文教与社会事务委员会、副主席白南泉先生等人亲切接待了前往新加坡讲学的于丹教授并表示热烈欢迎。于丹教授此次新加坡讲学之行,在新加坡著名的华侨中学先后进行了题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感悟中国智慧”的主题演讲,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

2014年2月,于丹教授应邀前往秘鲁,秘鲁前总统阿兰·加西亚和于丹教授会晤并进行了深入的文化交流。在加西亚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本于丹教授写的《Confucius from my heart》,加西亚表示这本书读过很多遍,他在卸任总统之后写了出版了一部名为《孔子与全球化》的专著。加西亚喜欢研究孔子、热爱中国文化,于丹教授在和加西亚畅聊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借此邀请加西亚到访中国来领略更多的中国文化,他也欣然答应,希望在中国有机会进一步沟通交流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3)公益文化论坛

为推动跨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古典文化,于丹教授多次在日本、韩国、印尼、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巴西、新西兰等地举行大型公益文化讲座,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带到了亚洲、欧美多个国家,引起了海外观众的强烈反响。

2007年5月,世界第一届孔子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于丹教授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2007年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举办的讲座活动中,2800余名听众前来参加,创造了新加坡空前的盛况,演讲过程中全场鸦雀无声,于丹畅谈的儒学思想令座中均感如沐春风。

2008年5月15日,受邀在韩国延世大学发表演讲,讲解中国传统剧目――昆剧《牡丹亭》,受到热烈欢迎,现场座无虚席,听众无不陶醉在古典戏曲艺术的魅力中。

2008年5月1日,应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之邀,在雅加达举办了《论语》心得演讲会,此次活动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2010年9月,参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祥云标志为切入点,讲述了对“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关系的理解,参与不同文明的互动与交流。

于丹教授在各国的巡回演讲和文化讲座无不引起强烈反响,不乏海外听众慕名前来,被国外主流媒体誉为“于丹旋风”!美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英国《泰晤士报》《TIME OUT》,德国《明镜周刊》《法兰克福报》,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周刊现代》,新加坡《联合早报》《海峡时报》,香港《星岛日报》《南华早报》,德国电视台一台、新加坡电视台一台、台湾东森电视台、香港电台、台湾网等媒体纷纷对于丹教授进行专访。

2012年9月,先后赴香港参加第十八期国民教育课程的讲座,赴上海参加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2012年11月2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出席菁英论坛担任主讲嘉宾,与青年领袖进行现场交流,引发广泛影响与好评。

主要作品

《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百家讲坛的于丹老师

《于丹<论语>心得》[6],中华书局,2006年(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

《于丹<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

《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中华书局,2007年(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发现你的心灵》(合著),重庆出版社,2007年

《于丹论语感悟》,中华书局,2008年

《于丹趣品人生》,中信出版社,2011年[7]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8]

个人荣誉

2006年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北京十大教育英才”》

2007年 《 2006年品牌中国年度人物》

2007年 《中国最美五十人》

2008年 《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女性新闻人物》、《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首都十大教育人物》、《中国十大品牌女性》、《品牌中国30年30人》       

2009年 《中国杯帆船赛蓝色盛典时代骑士勋章》、《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60位品牌女性》

2010年 《国际慈善名人奖》、《非凡时尚人物》

2011年 《和谐中国年度人物》

2012年 《亚洲品牌十大杰出女性》

2013年       《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时尚COSMO美丽盛典梦想偶像》
2014年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人物价评

著名哲学家、《论语今读》作者李泽厚在谈到于丹对普及经典所作的贡献时,说到:“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一座桥”,于丹的古典今读,可以说是完成了众多国学家的一个心愿,即让经典走近时代,贴切人心,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化、启发民智的作用——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她让经典走出象牙塔

中华传统文化精妙绝伦,先贤思想如不能教化天下,则流于孤芳自赏;传统经典如不能为今日所传习,则实

于丹教授接受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会见

为世人的巨大损失。

于丹教授将生动的哲理故事与深刻的个人感悟相结合,使得古典文化中饱含着的朴素的真理,穿越时空将今人的心灵唤醒,推动现时代人格的完善、社会的和谐。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说:社会需要更多于丹这样的学者,让经典走出象牙塔,以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惠泽社会和人民!

她为国家部委各大机关、高校、解放军部队、大型企业、公安干警等作的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在现代社会以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熏陶,发挥到了极致!踏遍千山,源于她坚守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份真诚热爱,举重若轻,因为她关注着普罗大众最真实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自由。于丹教授对于传承和弘扬亚洲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于丹教授的著作《于丹〈论语〉心得》已在海外多国出版,截至2012年底,海外出版涉及28个语种、34个版本,已出版21个语种(不包括繁体中文和巴西葡萄牙语)、31个版本,累计销售34万册,英(亚太区)、日、法、荷兰和意大利版本的销售业绩突出,法语版精装本累积销售超过20万册,曾经25个周登上法国翻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最高第2名,最低第9名。除此之外,法语版还推出了平装版、俱乐部版、MP3版、广播版、电子书等等,进一步扩大了受众范围,更大限度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版权领域的杰出代表》

从《于丹〈论语〉心得》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颁发的版权最高奖项——“版权金奖”的奖项设置看,这是立足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以维护原创作品权益、传承原创精神为出发点,旨在表彰在版权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代表。


人生感悟

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刻板效应)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5、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6、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7、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8、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9、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10、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竞争,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11、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12、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 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13、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4、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15、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16、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17、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18、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在各个入口和出口里进进出出,徘徊奔波,寻找活着的乐趣和存在的意义。

于丹心语

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6.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7.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8.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9.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11.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2.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13.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持;

14.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15.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16.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17.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8.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19.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20.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21.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22.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经典语录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1]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由于于丹所讲解都使用白话文,且语言生动,使以前许多没有直接接触《论语》、《庄子》的人从中受益。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也在采访中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对于普及儒家文化有较大贡献。

正由于于丹讲述自己的心得,导致其演讲中加入了许多个人的感受和体会,其中一些被学者认为是过于牵强附会。

于丹的走红一直带着争议。2007年3月2日,知名论坛天涯网上出现了一篇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发起人为中山大学的徐晋如博士,文中言辞激烈,甚至要求于丹从《百家讲坛》中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在帖子的结尾,包括中山大学博士生刘根勤、清华大学博士生王晓峰、暨南大学博士生周韬、中山大学副教授朱崇科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杨旸等人联署,联名表态称“要将于丹抵制到底”。

版权领域的杰出代表

从《于丹〈论语〉心得》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颁发的版权最高奖项——“版权金奖”的奖项设置看,这是立足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以维护原创作品权益、传承原创精神为出发点,旨在表彰在版权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代表。

视频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