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原生DevOps指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雲原生DevOps指南》,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8072328。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隨着雲服務、虛擬機、微服務的發展和普及,現在的軟件開發任務對程序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會寫代碼,懂業務規則,程序員還必須清楚自己的代碼是如何部署到雲端或虛擬機上的,以及如何藉助微服務縮短發布周期,提高部署效率。換句話說,現在的程序員必須掌握一定的DevOps知識。本書是全面系統地講解了現代軟件開發涉及的部署與運維基礎知識(包括虛擬化、雲、容器、平台安全、微服務、系統配置、布署流水線、災難恢復等)、流程、常用工具,幫助讀者快速勝任軟件開發工作。

目錄

譯序 III

前言 VII

部分 概述 1

第1章 虛擬化 4

1.1共享與隔離 5

1.2 虛擬機 9

1.3 虛擬機鏡像 13

1.4 容器 15

1.5 總結 18

1.6 練習 18

1.7 討論 19

第2章 網絡 20

2.1 簡介 20

2.2 IP地址 23

2.2.1 分配IP地址 24

2.2.2 消息傳遞 27

2.2.3 互聯網協議 28

2.3 DNS 32

2.3.1 主機名結構 33

2.3.2 存活時間 34

2.3.3 使用DNS來處理過載和故障問題 35

2.4 端口 36

2.5 TCP 38

2.6 IP子網 40

2.6.1 搭建結構化網絡 41

2.6.2 隧道 44

2.7 虛擬機和容器網絡 45

2.8 總結 48

2.9 練習 49

2.10 討論 49

第3章 雲 51

3.1 結構 52

3.2 雲故障 58

3.3 擴展服務容量及可用性 60

3.3.1 負載均衡器是如何工作的 61

3.3.2 檢測和管理服務實例故障 63

3.3.3 狀態管理 66

3.4 分布式協同 70

3.4.1 分布式系統中的時間協同 70

3.4.2 通過網絡實現時間同步 71

3.4.3 數據 72

3.5 彈性伸縮 76

3.6 總結 80

3.7 練習 81

3.8 討論 81

第4章 容器管理 83

4.1 容器和虛擬機 84

4.2 容器的可移植性 86

4.3 容器鏡像倉庫 86

4.4 容器集群 87

4.4.1 集群編排 90

4.4.2 容器伸縮 91

4.5 無服務器架構 92

4.6 容器技術的發展 94

4.7 總結 95

4.8 練習 96

4.9 討論 96

第5章 基礎設施的安全性 97

5.1 安全工作的分類 98

5.2 防護:密碼學 99

5.3 防護:密鑰交換 103

5.4 防護:認證 105

5.5 防護:公鑰基礎設施和證書 108

5.6 防護:傳輸層安全性 109

5.7 防護:安全的Shell 112

5.8 防護:安全文件傳輸 114

5.9 檢測:入侵檢測 115

5.10 總結 117

5.11 練習 117

5.12 討論 118

第二部分介紹 119

第6章 微服務 122

6.1 微服務架構的定義 124

6.2 微服務和團隊 126

6.3 微服務質量 127

6.3.1 可用性 128

6.3.2 版本兼容性 130

6.3.3 可維護性 132

6.3.4 性能 133

6.3.5 可重用性 135

6.3.6 可伸縮性 137

6.3.7 安全性 138

6.4 服務等級目標 140

6.5 微服務環境 141

6.5.1 微服務發現 142

6.5.2 在分布式系統中發出請求 143

6.5.3 結構化請求和響應數據 147

6.5.4 服務網格 150

6.5.5 微服務和容器 153

6.5.6 為部署而設計 154

6.5.7 故障 155

6.6 總結 156

6.7 練習 157

6.8 討論 158

第7章 管理系統配置 158

7.1 版本控制 160

7.2 配置管理工具 163

7.3 配置參數 167

7.4 管理機密 169

7.5 總結 171

7.6 練習 172

7.7 討論 172

第8章 部署流水線 172

8.1 部署流水線概覽 174

8.2 環境 176

8.2.1 環境的要求 177

8.2.2 環境的生命周期 180

8.2.3 環境生命周期管理的權衡 182

8.2.4 不同類型的部署流水線和環境 183

8.3 開發環境 184

8.3.1 構建 184

8.3.2 測試 185

8.3.3 製品 186

8.3.4 發布 186

8.3.5 銷毀 186

8.4 集成環境 187

8.4.1 構建 188

8.4.2 測試 188

8.4.3 製品 189

8.4.4 發布 190

8.4.5 銷毀 190

8.5 預發環境 190

8.5.1 構建 191

8.5.2 測試 191

8.5.3 部署到生產環境 195

8.5.4 銷毀 196

8.6 部署策略 196

8.6.1 全量部署策略 198

8.6.2 灰度發布 204

8.6.3 回滾 205

8.7 總結 206

8.8 練習 207

8.9 討論 208

第9章 發布以後 209

9.1 誰開發,誰運維 210

9.2 日誌 211

指標 216

9.3 隔離/定位問題 219

9.4 生產環境測試 220

9.5 給安全漏洞打補丁 222

9.6 總結 223

9.7 練習 224

9.8 討論 224

第10章 災難恢復 225

10.1 災難恢復計劃 226

10.1.1 RPO和RTO 227

10.1.2 應用優先級 228

10.1.3 數據中心 229

10.2 2~4級應用程序的數據管理策略 233

10.3 1級應用程序數據管理 235

10.4 大數據 237

10.5 備份數據中心的軟件 237

10.5.1 2~4級應用程序 238

10.5.2 1級應用程序 239

10.5.3 其他數據和軟件 239

10.6 故障轉移 240

10.6.1 手動故障轉移 240

10.6.2 自動化故障轉移 241

10.6.3 測試故障轉移過程 242

10.7 總結 243

10.8 練習 244

10.9 討論 244

第11章 安全開發 245

11.1 識別並保護重要數據和資源 246

11.2 管理訪問服務的憑據 250

11.3 管理個人憑據 254

11.4 軟件供應鏈和軟件保障 256

11.5 缺陷和漏洞 258

11.6 安全漏洞的發現和打補丁修復 261

11.7 總結 263

11.8 練習 264

11.9 討論 264

第12章 寫在後 265

12.1 部署和運維的重要性 265

12.2 衡量DevOps的有效性 267

12.3 站點可靠性工程 269

12.4 移動和IoT設備 271

12.5 顛覆性技術 27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