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云肖县天主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云肖县天主堂于2007年10月27日隆重举行献堂祝圣典礼。

当日,崭新的教堂前彩球、彩旗飘扬,一派节日景象。圣堂祝圣典礼由天主教厦门教区教区长蔡炳瑞神父主礼,七位神父共祭,二位执事,十位修女及一千多位来自教区各堂口的教友虔诚参礼,共沐主恩;漳州市天主堂的唱经班也前来歌咏,场面热烈隆重,庄严神圣。省市县有关部门和领导到会祝贺。

新落成的天主教堂宏伟壮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一层为堂区办公用房,二层为教堂。教堂长27米、宽14米、高30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总投资70多万元。教堂奉中华圣母为主保。

哥特式的由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继仿罗马式教堂[1]之后,兴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产生于西欧11世纪后期兴起了繁荣的城市经济有关。在西欧的许多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之间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竞争,也带来教堂建筑的竞争,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丽雄伟的教堂为荣。基于这一背景,这一时期的哥特式教堂从外岛内都十分瑰丽华美,即尽奢华之能事,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从法国的巴黎开始兴建,其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 12 世纪开始持续到 13 世纪的 50 年代,强调零散结构的递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第二阶段,十分重视装饰性的处理,并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整体视觉效果,如德国科隆大教堂。第三阶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点外,装饰效果的变化已脱离了视觉上应有的结构整体性,如英国剑桥皇家学院礼拜堂[2]

参考文献

  1.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新浪博客,2008-05-30
  2. 剑桥国王学院及礼拜堂,搜狐,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