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著作,用9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 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以专业的视角全方位解读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涉及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组 织转型、文化变革等企业经营价值链条的各个方面。这是一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读的“孙子兵法”,帮助我们开启对新商业文明时代的系统思考。

目录

基本内容

书名: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类型:计算机与互联网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111460022

作者:赵大伟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262页

开本:16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赵大伟主编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主要针对的读者,便是那些希望能够在这场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浪潮中抓住商业机遇的同行者,对互联网思维有那么一点感觉但还不够深入,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来自互联网领域。文风力求通俗易懂,偏口语化。“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优质的企业完成这样的思维切换。

作者简介

赵大伟

和君集团高级咨询师,专注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侧重在零售、消费品和服务行业,主要为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营销体系建设、组织文化再造等领域的“咨询+资本+培训+IT”服务,助力传统企业向新商业时代的转型升级。

图书目录

王明夫序突然冒出个赵大伟

俞敏洪序拥抱互联网

自序顺势而为

引言互联网思维制胜传统企业转型

第1节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是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焦虑症”

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制胜关键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成败,与“基因”无关

未来将不会再有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成为生活中的“水和电”,互联网思维成为最根本的商业思维

第2节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商业回归人性

新一代互联网的特征:万物皆可互联

互联网的发展,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

互联网思维,更注重人的价值

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

第3节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

传统企业“触网”,应规避四大误区

传统企业“触网”的四重境界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三部曲”

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企业“价值链”

互联网思维,开启新商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用户思维

第1节从品牌运营到企业经营,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思维,在价值链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

互联网消除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

SoLoMoPe消费族群

用户思维的三个法则

第2节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屌丝”是一种长尾经济

“屌丝”不单指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态

互联网让“小众”变成“长尾”

第3节法则2——兜售参与感

C2B模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中

粉丝经济: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中

真正的参与感是塑造友爱的互动

第4节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

用户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

用户体验是最强的ROI和最重要的KPI

用户体验设计

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用户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章简约思维

第1节大道至简,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战略

第2节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业务规划:专注才有力量

品牌定位:用户喜欢你只需要一个理由

第3节法则5——简约即是美

产品设计:做减法

第三章极致思维

第1节从“渠道为王”到“产品为王”

极致就是匠人精神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好产品会说话

第2节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需求要抓得准”

“自己要逼得狠”

“管理要盯得紧”

要敢于“毁三观”

第3节法则7——服务即营销

超越期待

同理心

人人都是服务员

第四章迭代思维

第1节从敏捷开发到精益创业

敏捷开发

精益创业

传统企业需要的更是一种迭代意识

第2节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进入“微”时代

微创新成为主流的背后逻辑

如何实践“微创新”

第3节法则9——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是一种力量

怎样做到快速迭代

第五章流量思维

第1节流量的本质

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关注度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

第2节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为什么能免费?

免费是为了获取流量

免费的玩法

免费策略的两个原则

第3节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临界点效应”

量变产生质变

第六章社会化思维

第1节社会化商业时代已然到来

在社会化商业时代,用户以网的形式存在

第2节法则12——社会化媒体,重塑企业和用户沟通关系

基于平等的双向沟通

基于关系的链式传播

基于信任的口碑营销

基于社群的品牌共建

第3节法则13——社会化网络,重塑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

群策群力,研发众包

链接客户,优化服务

聚沙成塔,众筹融资

广罗人才,精准匹配

第七章大数据思维

第1节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一切皆可数据化

“声嘶力竭”的大数据

“不动声色”的小数据

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第2节法则15——大数据的价值不在大,而在于挖掘能力

大数据思维的核心是理解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商业价值

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第3节法则16——大数据驱动运营管理

未来有价值的公司,一定是数据驱动的公司

精准化营销: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

精细化运营:大数据带来管理变革

大数据服务:从个性化到人性化

第八章平台思维

第1节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

第2节法则17——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最高阶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如何构建平台生态圈

第3节法则18——善用现有平台

平台与否,顺势而为

传统企业“触网”,慎做平台

第4节法则19——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冲击下的组织,将何去何从?

组织设计:从“金字塔”走向“扁平化”

管理方式: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决策体系:让一线成为引擎

利益机制:肯定人的价值

企业文化:创新驱动的人本主义

第九章跨界思维

第1节跨界成为必然趋势

跨界“野蛮人”,重塑产业格局

跨界者三个来源

第2节法则20——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互联网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

从低效点出发,寻找跨界的入口

打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把握跨界制胜的命门

第3节法则21——挟“用户”以令诸侯

用户数据是跨界制胜的重要资产

用户体验是跨界制胜的关键

第4节法则22——敢于自我颠覆,主动跨界

领先者的窘境

自我颠覆,从企业家开始

内部培育颠覆性业务

自我变革是企业持续领先的根本动因

结束语

推荐阅读书目

序言

顺势而为

赵大伟

在笔者2013年国庆演讲的时候,“互联网思维”一词还不是太火,但是在这本书即将出炉的时候,这个词已经火得发烫,俨然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首要词汇。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论述、争辩也是越来越多,好像人人都能谈上几句,写个文章套用个“互联网思维”关注度即刻大幅提升,这种现象的出现,昭示着什么?当一个话题被人们反复提起的时候,这个话题迟早会成为一个时代命题。当下,就是这样的时代。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即将成为最主流的商业旋律。无论你是互联网人,还是传统企业从业者,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笔者由于从事咨询和培训工作,业务方向又涉及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所以经常会与大量的传统企业老板交流诸如“电子商务”、“社会化营销”、“O2O”之类的话题,但是多次交流之后,发现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对电商的认知还不够深入,还停留在“如何提升某网旗舰店的销量”、“如何做微信营销”、“在哪里找到合适的电商人才”这类问题上。这类问题的答案固然很重要,但是系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这类问题也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认为: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上面这些问题都是运营效率层面的问题,如果结构效率得不到提升,运营效率很难体现出价值。对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来说,绝不仅仅是在某网开个店、在微信开个公众账号那么简单,而是基于互联网影响下的产业发展、消费行为变迁,对整个企业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对内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的再造和升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背后贯穿的是一整套的新商业思想,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这些互联网思维,不是因为互联网才产生,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互联网思维,不能说是有多新鲜的理念,它恰恰是一种回归,使得商业回归人性。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形态演变,使得这种“以人为本”的商业理念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价值。马云说过,很多人一生输就输在对新生事物的看法上: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互联网思维裹挟“颠覆”浪潮席卷而来,从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件又一件“颠覆”案例来看,互联网正在不折不扣地重构着原有的商业秩序,互联网思维也在影响着一波又一波的创业浪潮。小米的奇迹,虽然空前,但不绝后,如果谁能把握其中的“Know-how”,谁就可以打造下一个“小米”。为了将关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一些思考系统化,并分享给更多人,笔者通过“众包”的方式,与数十名业内资深人士通力协作,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书稿。市场即对话,书稿亦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本书,笔者这里有几点提示:(1)一本书有一类受众群体,本书主要针对的读者,便是那些希望能够在这场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浪潮中抓住商业机遇的同行者,对互联网思维有那么一点感觉但还不够深入,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来自互联网领域。文风力求通俗易懂,偏口语化。“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优质的企业完成这样的思维切换。(2)绝大多数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争辩都是建立在定义不一致的基础上,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如果你不屑于谈互联网思维,笔者也不屑于和你辩论。我们不是评论家,没有时间去争论所谓的真伪命题。互联网思维没有真伪之分,只有理解深浅之别。如果理解了,请挽起袖子立即去做!(3)学习没有终点,书稿也将不断迭代。互联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也在前赴后继,每个人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都在不断深化,读完这本书只是起点,而远非终点。书稿现在也只是1.0版本,我们会根据观察、实践和体悟逐渐完善,有可能年底就变成5.0版本了。笔者更希望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大家打开这扇门,我们携手同行,在这场商业变革浪潮中共同成长。(4)人人皆可为师,互动才能创造价值。面临互联网转型的传统行业从业者们,在商业实战中所沉淀出的智慧,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只有充分地交流、碰撞,才可能真正带来启发。与其说是笔者来写这本书,倒不如说笔者给大家搭建一个探讨的平台,我们每个人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积累的经验、鲜活的案例都将是这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5)不要纠结于案例,要关注案例背后的商业逻辑。书稿中会引用大量案例来支撑理论观点,是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但是这里提醒大家不要纠结于案例本身,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阶段性的成功,今天它做得好的地方我们拿来借鉴,但很有可能它因为其他方面的疏漏而退出江湖,没准今天很火的小米明天就会黯然失色,这个在商业社会都很正常。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把案例放在特定的情境下,去审视其背后的操作思路和商业逻辑。(6)读书只是学习形式之一,真知的形成需要持续聚焦和深度思考。读书,尤其是纸质图书的阅读,只能算是一种学习方式,还远远不够。聚焦在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我们将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立体学习的交互社区。我们不一定是最好的作者,但我们一定是最好的编辑。按照上面的初衷,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对“互联网产业化”、“产业互联网化”更为透彻的理解,我们运营了一个聚焦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O2O社群,现在推出了微信公众账号平台——新商业智慧联盟(xsyzhlm),后续会不断地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帮助大家知行合一。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也是对笔者现在从事工作内容的一个系统思考过程。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强调用户体验,对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我们希望能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我们致力打造一种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提供咨询服务(提升管理),提供资本(导入资金),提供技术(IT实施),提供人才(搭建团队),提供培训(发育能力),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提供方法论、资金池、技术包和人才库,协助企业提升内生能力。最后,这本书能够成稿出版,首先要感谢和君咨询董事长王明夫先生。没有他的指导和支持,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其次要感谢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先生为本书作序。最应该感谢的是,参与本次书稿撰写和修订的六十多位“众包”作者和编辑,他们是黄金、伍星、薄胜、陈能杰、安征、熊水柔、孙伟、王晓梦、曹宇峰、秦晔、王婧琳、崔祥瑞、布和、曾旭、黄冰、张春梅、王启林、鲁锡峰、吴正高、巩志远、蔡武、张东洋、陈鸿婴、穆玉良、潘雪峰、高博、吕鑫、潘国强、刘雁、劳锡寮、丁文曜、谭宏斌、王雪、汪芳芳、蔡勇、李永久、王凯、杨林三、祝恩明、李全、王一强、寿治国、刘桂云、陈曼曼、刘雪娅、刘礼、黄庆铭、贾鹏、方安兵、董秋月、张鑫、吴泽权、郝明、郭丹、高步云、丁立朝、高莉莉、肖龙、于璐、凌霞、刘祺、肖龙、肖妤倩等。其中,伍星及优才网志愿团队负责本书稿的网络阅读平台开发,薄胜、熊水柔负责本次书稿访谈嘉宾联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感谢我的前女友兼现任妻子刘惜墨女士,谢谢她一直以来的理解和陪伴!感谢和君公司品牌部的同事赵长城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解文涛先生,本书能够迅速出炉,与他们的努力工作分不开。

名人推荐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互联网将是创造明天的外在动力。创造明天最重要的是改变思想,通过改变思想创造明天。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我把它总结成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关键在于苏宁团队能否转型,从总部管理岗位到终端一线员工,是否能够理解,能否转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意识,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传统企业跟传统媒体一样,要改造成一个适应互联网的机制非常困难。互联网的冲击不止是电商、互联网营销等,它还将带来非常深层次的冲击。我觉得冲击到最后,整个社会都会变成自组织。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

我们需要用新的思维来改造我们自己。我们去阿里、腾讯,并不是为了学习移动互联网工具,我们缺的不是工具,缺的是思维。

——万科集团总裁郁亮[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