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丝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丝哨很多地方,端午节那天一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祈愿避邪和防止五毒等恶气近身。地方要一直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门前的排水沟里寓意带走百病送走灾害“。[1]

[]

基本内容

两千多年前的古书《风俗通义》里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可以证明在汉代时就有了这类习俗。将白线染成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然后拧成彩缕。不同地方分别被叫做五丝线,“五色线”、“朱索”、“百索”......

后来,民间一般都用就地取材绣花丝线来随心搓结,颜色多且艳丽,用色不拘多少。

而沂蒙山区的某些地方,在大约300多年前的明代就开始习惯把泥哨配上五丝线做成五丝哨,挂在儿童的脖子上用来趋吉避凶。

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小孩就会戴上五丝哨,走到一起时都会鼓起腮帮子,比比看谁吹的更响,颇有情趣。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民间传说端午节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的说法,但最广为流传是纪念屈原,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楚国人不舍贤臣屈原,为避免屈原肉身被江鱼分食,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后来这个风俗流传下来,逐渐发展成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习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