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四运动简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四运动

来自网络的图片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1]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这次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 200 万人左右。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进一步成长起来。

其次是思想领域,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最后,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毛泽东指出,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示威游行、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曰“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而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 1919 年 1 月起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一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1919 年 5 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在天安门前集会。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随后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有学生带头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然而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随后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在此关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 6 月 5 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这时,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 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具有伟大意义。

今日我们的青年也需时时刻刻铭记着五四精神,它代表了我们的先辈不甘沉沦、勇于改变的开拓和斗争精神,谨以此文来缅怀革命先烈。[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