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四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四镇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下辖镇,地处达川区西部,西、北与石桥镇接壤。辖区总面积25.2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五四镇户籍总人口13822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张家镇,属达川区第五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1958年10月,乡改公社。1967年,改名五四公社。1973年7月,改张家公社。1981年,改名五四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乡。 2017年9月20日,达州市达川区撤销五四乡,设立五四镇。截至2019年10月,五四镇辖2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上街27号。2019年12月20日,撤销五四镇,划归石梯镇管辖。

2011年,原五四乡农业总产值164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财政总收入9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0万元。2019年,五四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9个。[1]

历史沿革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清至民国,属达县(今达川区)。

清,属达川区宝芝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置乡苏维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张家镇,属达川区第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8年10月,乡改公社。

1967年,改名五四公社。

1973年7月,改张家公社。

1981年,改名五四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2017年9月20日,达州市达川区撤销五四乡,设立五四镇,以原五四乡的行政区域为五四镇的行政区域。

2019年12月20日,撤销五四镇,将原五四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梯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原五四乡辖五四1个居民委员会,黄桷梁、田家店、贺家坪、楼耙店、五马石、高观子、斗角、锋厂沟、探花桥、寨沟、庆丰1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个居民小组,10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五四镇辖2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上街27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四镇地处达川区西部,距达川区城区58千米,西、北与石桥镇接壤。 辖区总面积25.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四镇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处丘陵,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向。主要山脉有大巴山脉、营渠山系,境内最高点青包山位于西面,海拔698.5米;最低点尖山子位于北面,海拔450米。

气候

五四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五四镇境内河道高桥河始于新近叶家山,流经冯家庙、三教寺,注入五四高桥水库,流经高观子村文昌宫、五马石村干坝子、黄桷梁村窖古河,流入银铁乡境内,河道长5千米;文家河始于石桥雷公溪、黄家沟,注入五四田家店村包咀河,经过高家坡、拐滩、大石包、文家河桥、寨沟村脑顶岩、彭家沟、贺家坪响石盘、长滩河,流入银铁乡境内,河道长4千米。

自然灾害

五四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大旱、洪涝、霜冻、雷击等。洪涝平均5年两遇。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原五四乡主要矿产资源为石油,主要分布在田家店村、锋厂沟村。

截至2011年末,原五四乡耕地面积1.2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五四乡辖区总人口1386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68人,城镇化率7%。另有流动人口2366人。总人口中,男性7264人,占52%;女性6599人,占4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858人;有壮、彝等少数民族,共5人。2011年,原五四乡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54人。

截至2017年末,五四镇常住总人口11082人。

截至2019年末,五四镇户籍总人口13822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五四乡农业总产值164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财政总收入9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0万元。

2019年,五四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9个。

第一产业

五四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原五四乡生产粮食12870吨,其中水稻527.8吨,玉米22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原五四乡蔬菜种植面积4713亩,产量6571吨。

五四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原五四乡生猪饲养量2.6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羊饲养量0.5万只,年末存栏0.4万只;家禽饲养量31.7万羽。

截至2011年末,原五四乡累计造林8.5万亩,林木覆盖率25%。2011年,原五四乡水果种植面积500亩,产量250吨。

2011年,原五四乡大型农业机械95台(辆)。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原五四乡有商业点155个,职工31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650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原五四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000万元,人均储蓄3500元,各项贷款余额1730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五四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7所,在校生1088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000人,专任教师6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原五四乡教育经费达1093万元。

文体事业

1987年,建成桥湾乡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原五四乡有线电视用户600户,入户率30%。

2011年末,原五四乡有文化站1个,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3万余册。

2011年末,原五四乡有学校体育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五四乡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18张。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原五四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5]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五四镇因明末武举张志端和其弟文举张志学从湖北麻城迁此定居,后嗣副将张益安建场用其谐音而得名。

地方特产

综述

五四镇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和达县乌梅。

达州脆李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县苎麻

达县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县苎麻的单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县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达县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达县乌梅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四川达川区是达县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县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棕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达县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6]

交通运输

五四镇境内有202省道过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