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五岭

增加 8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五岭,[[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在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四省的边境,[[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被称为五岭(相距遥远非山系)。三个在湘桂间,因此一般是由西到东地排列,指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 [[ 大庾县 ]] ),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是史称南岭者的主要构成。
五岭所指的变化:由要塞到大山。秦汉早期是(楚国之南的)五个军事战略要塞、指 [[ 山岭 ]] [[ 台岭 ]] ,后来泛指该岭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脉了(山脉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脉)。例如,越城岭最早是今广西兴安县之北一个军事要塞,大庾岭早期为要塞性的台岭(有庾岭和梅岭古道),后来以之泛称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脉。
五岭是南岭的突出代表: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是南岭的代表性山脉,二者大小不同。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其中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要地被突出而称为五岭(都有秦汉时期的军事遗址)。例如越城岭—都庞岭之间的海洋山、韶关市西北部的瑶山等,都属南岭。
分水岭特征:五岭所在的南岭是长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 [[ 鄱阳湖 ]] 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
=='''具体范围'''==
五岭,是指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西起于广西桂林市的灵渠附近(涉及越城岭、都庞岭),东到江西赣州市 [[ 大余县 ]] (大庾岭),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涉及越城岭)—永州市大部分(涉及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郴州市南部(骑田岭就在郴州市南部),南线是广西 [[ 贺州市 ]] (涉及都庞岭和萌渚岭)—广东韶关市(涉及大庾岭)。彼此相距遥远非山系。
注意:广东清远市北部的连阳地区很大,没有涉及。
=='''行政区划'''==
五岭由西到东(三个在湘桂间),指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湖南郴州市南部)、大庾岭(在赣粤间,腹地在江西 [[ 大庾县 ]] ),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地处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在古代长江以南的地方被中原称为“蛮夷之地”。古代的统治者总是利用五岭作为划分行政区界的地物标志,所以五岭也是诸省区的边缘。 五岭山脉以南的地区称作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提及到岭南一词(指南岭之南),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则并不包括在内。
=='''其它含义'''==
五岭亦作“五岭(上山下领,是岭的繁体字,)”、“五领”(上山下领的字有时简写为领,为古代通假字)。史书记载互有出入,综合《广州记》、《南康记》、《舆:地志》、《水经注》诸家所说,五岭的具体位置如下(三个在湘桂间而且西端附近的灵渠是秦始皇统一岭南的重大工程,因此五岭一般由西到东地排列):
越城岭:在今广西 [[ 兴安县 ]] 之北,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这里还有兴安县严关和 [[ 秦城遗址 ]] 。——这里的灵渠是秦始皇打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统一岭南的重大工程,灵渠附近就是五岭的西部起点。建成灵渠的当年,秦始皇就在岭南设立了三个郡。
都庞岭:在今湖南省永州市 [[ 蓝山县 ]] 南和广东省连州市之北,而不是今日位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和湖南永州市 [[ 江永县 ]] 之间的都庞岭。秦时的湟溪关即在此岭之上,亦为由湘入粤之道。
萌渚岭:在今湖南省永州市 [[ 江华瑶族自治县 ]] 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钟山二县区之北,为由湘入桂之道。
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州市区和 [[ 宜章县 ]] 之间,为湘粤通道,秦时的阳山关即在此岭之上。
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 [[ 大余县 ]] (古称大庾县)南境的梅岭(还有梅岭古道)附近,与广东省南雄市接壤,为粤赣交通要道。大庾岭早期为军事要塞性质的台岭,相传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于此,因名庾岭。后来扩大范围而称大庾岭,但当时虽然范围扩大,还不是整个山脉。
可见,五岭的位置都在南岭山系一线之上,其间大小山岭不计其数,史书单举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这与秦军的进军路线有关。"(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五岭与南岭的关系: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只是南岭的代表性山脉。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后来的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汉武帝时期已经统治到南海郡即今越南的北部,“南”的区域不同了】,其中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要地(山岭或台岭)被突出而称为五岭(都有秦汉时期的军事遗址),后来指其所在地方的大山乃至山脉。例如大庾岭早期为军事要塞性质的台岭,相传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于此,加固秦时的横浦关的驻守,因名庾岭。
南岭里的其它山脉: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岭、清远市北部的起微山和大东山、韶关北部的大瑶山和蔚岭(古代曾被一些人称为小庾岭,因此,蔚岭关曾被一些人称为小庾岭隘)、韶关东北部跨赣州南部全南县的 [[ 青云山脉 ]] (主峰在两省边界上)和 [[ 九连山 ]] (主峰靠近省界),赣州东南部的三百山(跨三省交点)等。
=='''分水岭特征'''==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开始在1934年,他们不可能看过1935年的教科书。但这些描述可以大致代表在那个年代,受过地理教育的人可能了解到的五岭。“五岭”“南岭”“岭南”“山地”“山脉”——其中,这五个名词交替出现,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五岭即南岭,这是相对于 [[ 秦岭 ]] 来讲的。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也被称为“ [[ 北岭 ]] ”。这不仅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也因为秦岭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这一点广为人知,而五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虽然也很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在唐代,“岭南道”是当时全国十“道”之一, 管辖“ [[ 南岭 ]] ”之南的两广区域。迄今为止,“ [[ 岭南 ]] ”依然代表着这片土地,并滋生出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另外,五岭不是山脉,它没有统一的走向,只是一片“破碎的山地”。
沿323国道从大余去南雄距离只有40公里,这条路开通以后,梅关古驿道彻底成了风景。我们步行过 [[ 梅关 ]] 。现仍完好保存的8公里山道很好走,而且景色优美。跨过梅关,即进入广东,的确是非常轻松、便捷的山道。
可惜红军长征没有走过这条路。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根据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的协议——尽量不进入广东——红军刚到南雄境内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岭回到江西境内,而后经崇义、聂都到广东北部长江镇、城口镇借路北上。只有没参加长征的陈毅、项英留下来,在油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他们在梅岭留下了足迹和诗篇。
4,2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