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隶属湖北省宜昌市。清雍正十三(1735)年设立长乐县,1914年改名五峰县,1984年7月撤五峰县,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江汉平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区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县域东邻宜都,南接石门,西抵鹤峰、巴东,北至长阳,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属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山地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5.3℃,年降水量1652mm。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列全省县域之首,是全省著名的“天然氧吧”、“天然药谷”及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县域茶旅资源丰富,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采花毛尖”茶获得“湖北名茶第一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

历史沿革

五峰县秦属黔中郡,西汉隶属武陵郡。

三国先属蜀,后属吴、晋。

元末土司错处其间,隶属容美土司,归四川管辖。

清初隶属湖广彝陵州(今宜昌市)。于清雍正十三(1735)年改土归流,将容美土司所辖五峰、水尽、石梁、长茅关诸司,并划湖南石门县和湖北长阳、宜都及松滋三县部分区域合而设长乐县。

因与福建长乐县同名,1914年以县城西南五个山峰并立改名五峰县。1927年废荆宜道直属湖北省政府。1931年隶属宜昌行政公署。

1949年11月全县解放,隶属宜昌地区行政专署。1984年7月撤五峰县,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仍属宜昌行署。1993年撤宜昌行署及省管宜昌市,合而设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隶属宜昌市。[1]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峰初设城关、长乐坪、升子坪、采花等5个区;

1958年9月建8个人民公社,辖36个大队;

1961年公社体制下放,设9个区,41个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设16个公社,辖45个管理区;

1984年2月,机构改革时撤社建区,管理区、大队、生产队分别更名为乡(镇)、村、小组,全县设12个区镇、41个乡(镇)、254个村、1785个小组。

1985年12月,实行镇区合一,设五峰、渔洋关2个县辖镇,仁和坪长乐坪傅家堰、长茂司、湾潭等5个区级镇,菖蒲溪清水湾谢家坪涨水坪、牛庄、后河6个乡级镇和30个乡、255个村、1796个村民小组,9个农、林、牧、茶药材场,8个居委会、20个居民小组。

1987年撤区并乡,将原36个乡(镇)合并为16个乡(镇),全县设5镇11乡、256个村。

1996年12月,县乡机构改革时,将原16个乡镇撤并为五峰镇、长乐坪镇、渔洋关镇、仁和坪镇、湾潭镇和采花、傅家堰、牛庄3个乡,下辖257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委会,1796个村居民小组。

2000年村级建制改革时,将257个村合并为104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员会。

2009年调整后为5镇3乡,97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

2016年调整后为5镇3乡(五峰镇、长乐坪镇、渔洋关镇、仁和坪镇、湾潭镇、傅家堰乡、牛庄乡、采花乡),9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县境东邻宜都市和松滋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与鹤峰、巴东两县接壤,北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毗连,离宜昌水运口岸108公里,宜昌东站106公里,宜昌三峡机场101公里,呼北高速直达县城,325省道贯穿县境,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江汉平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区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属武陵山支脉,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县。

气候环境

五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山地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均日照1533小时,年均气温13-17℃,无霜期240天,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166天。[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初步查明有煤、石煤、铁、铜、黄铁矿、重晶石、白云石、萤石、方解石、硅石、大理岩和瓦板岩等17种矿产,矿产地100余处。其中铁、硅石、方解石、重晶石等四类矿产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其中以铁矿最为丰富,湖北省矿产储量表内有6个铁矿区在五峰境内,储量达24亿吨左右,富矿占8000万吨,可满足开采的需要。

旅游资源

五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三峡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埠溪大峡谷风光迤逦,后河原始森林寻幽探奇,白溢古寨神奇厚重,民俗文化绚丽多彩。全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502处,以洞穴和奇特象形山石为主要内容,属资源丰富程度中等类型,归为5大类23种,基本类型占全国56种的41.7%。自然旅游资源占全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61%,占全县旅游资源实体的77%;人文旅游资源分别占39%与20%。

森林资源

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用地1828333.3公顷,人均林地面积达0.8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居湖北省各县市之首,年林木生长量19万立方米,蓄积量达到350万立方米以上。

裸子植物亚门与被子植物纲共85科250属737种。裸子植物主要有马尾松、油松、华山松、落叶松、雪松、柳杉、银杏、刺柏等;被子植物主要有香樟、枇杷、紫薇、杜仲、板栗、花栎、柑桔、杜鹃、香椿、厚朴、石榴、泡桐、核桃、柿数、意杨、黄连、大叶榉、白玉兰、山楂、苹果、刺楸、梧桐、冬青、化椒、桂花、葡萄、桂竹、红楠、蓼叶竹、漆树、槐树等。后河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珙桐、水丝梨、鹅掌楸、黄杨、连香、银鹊、红豆杉等。

水力资源

境内有渔洋河、泗洋河、南河、天池河、湾潭河五大河流,支流30余条,流域面积1956km2,水能蕴藏量34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达到32万千瓦,目前已开发20万千瓦。[4]

区域人口

人口

截止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9.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7万人、农村人口15.86万人。户籍总户数7.43万户。全年出生人口1811人,死亡人口2247人。全县常住人口19.24万人,城镇化率38.93%。[5]

2018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9.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乡村人口15.72万人。户籍总户数7.39万户。全年出生人口1636人,死亡人口1669人(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口径)。全县常住人口1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80万人,城镇化率40.4%。

民族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土家族17454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77%。五峰境内除土家族和汉族两大民族外,还居住有回、苗、满、蒙古、侗、壮、维吾尔、白、朝鲜、瑶、黎、哈萨克等族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在全县总人口的0.11%之内。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现价)7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0%。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20.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24.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3%;第三产业完成25.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为29.2:34.3:36.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06元。

2018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69亿元,增长2.8%。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2亿元,增长1.7%;税收收入2.03亿元,增长3.1%。实现地方财政总支出34.46亿元,下降3.6%。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03亿元,增长19.5%。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4亿元,增长3.6%。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65万亩,下降0.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04万亩,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61万亩,下降2.5%。全县粮食产量9.51万吨,增长16.4%。

全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为:马铃薯,播种面积15.92万亩、产量2.78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1.75万亩、产量5.54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93万亩、产量0.33万吨;中草药材,播种面积4.25万亩、产量1.1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4.57万亩、产量25.81万吨。

全县年末牛存栏0.98万头,生猪存栏19.15万头,羊存栏9.95万只,鸡存笼39.90万只,蜜蜂5.60万箱。当年出栏肉牛0.11万头,出栏生猪26.95万头,出栏山羊7.75万只,出笼鸡35.47万只。肉类总产量2.44万吨,禽蛋产量0.14万吨,蜂蜜产量28.56万公斤。

全县当年新植茶园面积0.54万亩,年末茶园总面积21.45万亩,增长0.6%。茶叶产量2.29万吨,增长14.5%。

全县全年水产品产量38.00吨,下降44.9%。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2.34亿元,下降1.2%。实现工业增加值22.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07亿元,下降2.7%;增加值增速2.1%,增长3.4个百分点;销售总产值34.54亿元,产销率达到95.8%;主营业务收入33.81亿元,利润总额3.58亿元,资产贡献率达到19.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精制茶1.99万吨、硅酸盐水泥熟料80.93万吨、水泥90.51万吨、商品混凝土15.66万立方米、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1.91万台、电力电缆6.47万千米。

全县工业用电量12804万千瓦时,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53万吨标准煤,下降4.0%;原煤消费量12.90万吨,下降3.0%。

截止2018年末,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1亿元,增长39.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6%。

第三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8亿元,增长11.4%。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零售额4.40亿元、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零售额21.78亿元。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05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4亿元。

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10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7.6%。[5]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1个(含分馆),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文物管理所1个,博物馆1个,歌舞剧团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20.97万册。歌舞剧团全年演出190场次,观众达到16.50万人次。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

全县拥有体育场馆2个,全年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体育赛事10次,获得金牌6块、银牌8块、铜牌3块。村级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群众性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万人次。

新闻广播

截止2018年末,全县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76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达到1156场。全县共有卫星收转站37174座,微波实有站5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公共电视节目共播出6570小时。

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教育机构57个,其中:幼儿园22所、教学点7个、小学11所、特校1所、一贯制学校4所、初中4所、职业中学1所、高中1所、其他6个。幼儿园专任教师189人,在园幼儿2972人。小学专任教师488人,在校学生7164人。中学专任教师459人,在校学生数5276人。中小学占地面积43.46万平方米,图书27.76万册,计算机2139台,固定资产总值2.79亿元。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10.5年。

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了1.12万人、1.60万人、1.10万人、1.55万人、0.63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了10.58万人、16.04万人。城镇灵活就业人数231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6%。

全年全县抚恤补助1297人,发放抚恤补助金822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07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97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58人,临时救助4047人。年末养老床位数1466张。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27.2%。社会福利院9个,在院人数537人。[6]

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五峰地处高寒地带,粮食以包谷为主,小麦、土豆和红薯为辅。过去这里有吃不过的面饭懒豆腐,穿不过的草鞋家织布之说。玉米饭称为面饭,用黄豆磨的合渣叫懒豆腐。土豆是土家人从古至今一直都偏爱的食物,在过去的年代有这么一句话:家住来岩边,烧的栗柴火,喝(抽)的兰花烟,啃的洋芋果。土家人喜欢用十碗八扣来招待客人,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来了贵客主任便会用十碗八扣来招待客人。所谓十碗八扣是指十碗最好的菜,第一碗叫头子菜,其次有蒸鱼、蒸肉、圆子等等,而其中有八碗是用碗倒扣这的,所以叫十碗八扣。土家人性格粗犷豪放,喜爱酸辣食物。每年杀完年猪会把猪肉挂在火炕上方用烟熏干,而不是用太阳晒或风干。在招待贵客的时候除了用十碗八扣更多用的还有抬格子。抬格子是用以个大抬笼里面放了很多的东西,有排骨、土豆、玉米面、南瓜和在一起大火蒸熟。口感非常好,这道菜可是我们土家族的大餐,一般逢年过节或者是招待贵客的时候才能吃到。

五峰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夏季气温比江汉平原要低10℃左右,这里的气候也就是五峰的三怪之一,“夏天要把棉被盖”。不用电扇,不要凉席,天然空调来得舒坦自然。所以人们常说“清凉仙境柴埠溪,酷暑不用摇蒲葵”。这里的蒲葵,就是人们常用蒲葵做的扇子。夏天,这里的人们是不需要扇子的,因为这里很凉快。每年七八月份,当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等其它地方正处在火炉中烘烤时,我们五峰特别是柴埠溪却是一处清凉世界。那么另外两怪是什么呢?一是“陌客当作亲人待”,陌客就是陌生的客人,民风淳朴的土家人热情好客,有道是“来的都是客,不管认得不认得。”二是“火坑四季飘烟来”,火坑是土家人的家庭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大事小事都围绕火坑进行。“噼噼啪啪”的柴火上,挂着一个烧开水的炊壶被烟薰得乌黑乌黑的,人们喝着浓茶,抽着叶子烟,或商议、或嬉闹、或闲扯(我们土家人管“闲扯”叫“日白”)。土家人认为无火即无主,那是一年四季不能断的。在火坑里你才能真正体验什么是土家文化,你才能体验什么是“闲时竹板敲明月,醉后山歌闹夕阳”。

土家人喜爱酸辣食物,加上性格粗犷豪放,自古以来都喜欢喝酒,特别是有喝“咂酒”的习惯,咂酒又叫钩藤酒,是用糯米、苞谷和小麦酿成的一种甜酒,装在坛子里面储藏几个月或一年多,然后用凉水冲泡,用竹管吮吸,每逢亲朋好友来家作客,主人都会用咂酒盛情款待。

土家族的房子多数是土木结构的平房,也有用树皮盖成的“杉皮顶”,用石板盖成的“岩板屋”。一般有堂屋、卧室和火坑屋。火坑里面放三角架,火坑上铺有炕楼。火坑既可以取暖,又可以做饭菜,炕楼主要用来烘干粮食,炕楼下面可以熏制腊肉。所以我们柴埠溪也有“火坑四季飘香烟来”的说法。另外,土家族聚居的乡村,还有住“吊脚楼”的习惯。吊脚楼用木材作架子,分为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是厕所和牲畜的栏圈。现在这种原始的吊脚楼已经很少了,多半都是经过改造后建起的土木平房,有些隐约还能找出一点吊脚楼的影一阵影子。

其实土家族的禁忌和婚丧习俗也是蛮有趣的。我县土家族节庆很多,有过“赶年”、“正月十五赶毛九”、“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土家男女一般在这个时候婚配)、“四月初八嫁毛娘”、“六月初六晒龙袍”等,其中,土家人最重视的节日是过“赶年”。所谓过“赶年”,就是指的提前一天过年,大月呢在腊月二十九日,小月呢则在腊月二十八日。根据《长乐县志》记载:土家人在除夕之夜都有吃团年饭的习惯,但是在容美土司后,因为他的先人曾经跟随胡宗宪打击倭寇,在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将士们先饱餐一顿,也就是象征性的吃团年饭,在除夕之夜,趁倭寇不备,突然袭击,取得了抗倭的胜利。后人都将这一习惯继承沿袭,就有了“过赶年的习俗”。我们县土家族群众至今在过“赶年”的时候,在当天晚上都要手拿“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走一圈,名叫“出征”;也有的人拿猎枪上山走一趟,名叫“摸营”,可见,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是和他们的先辈从事侵略斗争密切相关的,有着积极的意义。

土家族的婚嫁丧葬非常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婚俗的一大特色就是“哭嫁”。新娘出嫁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有一个人哭的,也有乡邻姐妹姑嫂陪着哭的,那么,土家族的葬礼呢多用土葬的方法,信奉道教。一般都要打丧鼓、跳丧、请道士“开路”、“发行”、“下葬”。在灵柩前“跳丧”,是沿袭至今的古老祭祀形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舞蹈。

民间艺术

打溜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打溜子”(俗称“围鼓”或称“抽溜子”、“打十盘鼓”、“打家业”、“打点子”、“打路牌子”、“打小傢伙”)是土家族独特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据《五峰县志》记载:“[围鼓]又称‘打溜子’,一般4至5人,有鼓、土锣、双钹(头钹、二钹)、马锣等。曲牌(锣鼓经)近百首,其节奏铿锵多变、律动感强。”《土家族简史》亦有记载。早在前210年左右,“打溜子”由湖南石门和湖北鹤锋、松滋等地传入五峰。艺人们多为非职业性乐手,平时分散在各村庄亦农亦艺,随时由班主召集去参加丰收喜庆、节日活动及民间婚丧习俗等仪式的演奏活动。

南河锣鼓:南河锣鼓起源于南河河畔,是一种欢快、热闹、喜悦的打击乐。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为了表现欢喜的心情和对亲人的哀思,创造出不同的曲牌和曲谱——文谱子和武谱子。文谱子多用于喜庆活动,比如婚嫁迎娶、过竹米、上梁、祝寿、贺匾、集庆等场合。武谱子多用于白事,如出殡、送葬等。南河锣鼓现流行于五峰仁和坪镇南河流域一带,保持了最原始、最独特的打击方式。南河锣鼓由一面鼓,一面锣,两副拍子,一面钩锣组成,演奏时总共需要5人,由鼓手发端指挥,用不同的手势和鼓点来告诉大家下一个曲谱打什么,其余四人随鼓指挥,互相配合,不时变换曲谱与节拍,打击出抑扬顿挫的音乐。

撒叶儿嗬:撒叶儿嗬,汉称跳丧,是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家的丧俗歌舞。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丧仪: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四山五岭的乡亲相聚一起,男人们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红红绿绿的鲜亮服饰围观助兴,通宵达旦。在他们看来,人的生死有如四季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享尽天年的老人辞世,是顺应了自然的规律,值得庆贺。它真正做到了丧事当做喜事来办,而且有绝妙的歌腔舞态。

五峰南曲:五峰南曲,原称南曲,亦称丝弦。主要流行于五峰长乐坪、蒿坪、渔洋关、白鹿庄、水尽司、谢家坪、红渔坪、傅家堰,长阳资丘、渔峡口等地。后在长阳改名长阳南曲,五峰仍沿用旧称。有时人们为了和长阳南曲区分,也叫它五峰南曲。大约产生于县境改土归流(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后,清道光年前,距今200年以上历史。

薅草锣鼓:薅草锣鼓,是人们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时唱的歌,由于人们演唱这些歌曲的时候多用锣鼓伴奏,所以也称锣鼓歌。五峰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湾潭镇、采花乡等地。一种是因不同的农事而命名民间艺术形式,如栽秧打的叫栽秧锣鼓,扯草(水田)打的叫扯草锣鼓,薅草(旱田)打的叫薅草锣鼓,砍柴打的叫砍柴锣鼓,又叫山锣鼓。二是以锣鼓的数量(编制)命名的,一个鼓,一个锣叫一锣鼓或单锣鼓;两锣一鼓或三锣两鼓搭配的叫夹锣鼓;两锣两鼓叫对子锣鼓;由锣、钹、马锣、鼓四样组成的叫四样锣鼓或叫打四件;在一锣鼓或四样锣鼓的基础上加一支唢呐叫吹锣鼓。

西兰卡普:“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采花乡和湾潭镇,土家山民家庭里都有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土家语中的“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是“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另一种传说是,西兰是人名,卡普是她织的花布。

名优特产

五峰名茶: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五峰是中国著名茶叶之乡。五峰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2320米。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五峰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就有“武陵七县道出茶最好”的记载。古之武陵七县道即包括今之五峰、长西晋阳两县之地域。公元758年陆羽所著之《茶经》,一开头就有:陆羽“茶者,南方之嘉禾也,一尺、二尺及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据考证,唐代的巴山峡州称为峡州夷陵郡,它包括五峰(唐代称巴山)、长阳、宜昌、远安、鹤峰等县。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就是生长在临溪两岸的大茶树。这表明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天赋,自然底蕴,造就了五峰盛产上等名茶好茶。

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乡和水浕司等地设立茶社,经营茶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

全县拥有优质茶园15万亩,年产绿茶7000多吨,拥有“采花毛尖”、“天麻剑毫”、“向师傅茶”、“水仙春毫”4个湖北名牌产品,5个设计专利、2项发明专利。核心品牌采花毛尖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湖北名茶第一品牌”、“进京迎奥运产品”、“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四度蝉联“湖北名牌产品”、连续五届蝉联“中国农博会金奖”。

特色蔬菜系列产品:五峰山地立体气候显著,极适宜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长,主产辣椒、西红柿、土豆、欧芹、葱蒜、萝卜、白菜、四季豆等产品,深受江苏、福建、广东、上海、武汉等地消费者青睐。2010年,五峰被定为上海世博会时期蔬菜耗费基地县,已被端上世博会的餐桌。

五峰农业产业化龙头湖北新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出口食品标准生产的空冻干脱水蔬菜系列和天葱、天韭、香椿、蕨菜等“野山珍”系列地方特产,品质优异、特色鲜明,为“宜昌市名牌产品”、“三峡十大特产”,极具发展潜力,市场供不应求。

魔芋深加工系列产品:五峰是全国魔芋种植示范区,现有魔芋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愈10万吨。为魔芋精粉、纯化粉、魔芋食品、魔芋甘露低聚糖等深加工产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目前,由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峰宏力魔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魔芋精粉、纯化粉、湿法微粉、葡甘聚糖、魔芋胶、魔芋仿生食品等系列产品,自营出口韩国、日本及欧美市场。

土家腊肉:在土家人家里作客,主人最好的招待要数土家腊肉了。土家人有“愚要读书,穷要喂猪”之说,尤是年猪不可少。岁过冬至,各家就杀猪宰羊了。先将花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六斤一块砍成条形,逐块腌好,依层而放,每层再撒上盐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炕腊肉时,忌烧松杉等含烟含脂重的薪柴,多以青棡、土荆条、香叶树、柏枝等芬芳杂柴为薪,早炊暮飨,烟火不断,这样一直熏到第二年立夏后才下炕,冷却后埋于稻谷中收藏。通过谷子吸收水份后,腊肉更耐贮存,且经久不腐,剖开后肉质鲜嫩有一股诱人的清香。土家腊肉,或清蒸,或清炖,或生炒青椒,或焖枞菌、豆腐,或煮熟后炒回锅肉片,香而不涩,鲜而不腻,肥肉色泽橙亮,瘦肉嫣红嫩柔。土家人喜欢大碗酒、大块肉,腊肉切成巴掌大,吃起来更过瘾。土家的腊羊肉更是风味特别。羊子宰杀前一个月,便实行精料圈养,长得膘肥肉满,才一刀见红地任其奔跑,以逼出腹腔淤血,这样的羊肉又白又嫩。如法腌制熏烤,只是在佐料中加重了山胡椒的成份,有效地避开了羊肉的腥味,炒时加以辣椒、生姜、大蒜、桔叶,是下酒的好菜。

矿泉水:五峰白溢寨天然饮用矿泉水发源于海拔1800米的暑天冰穴,平均日流量1200立方米,泉水绵长甘淳,神奇独特。专家认定这是一处难得的珍贵稀有、富硒含锶、低纳、低矿化度、重碳酸钙镁型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

此外五峰境内生长中药材195类812种,年产700至800吨;年产香菌200多吨。还盛产核桃、板栗、柿子、猕猴桃等土特产品。[7]

风景名胜

后河天门峡景区

五峰后河天门峡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湖北五峰县西南部的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为后河自然保护区精华区域,景区规划面积约12.9平方公里,因入口天门峡自然雄奇而得名。后河天门峡景区景型多样、景点众多,以险峰峻岭、深山幽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其中最著名的“稀有珍贵树种群落”、“水丝梨群落”、“红豆杉群落”堪称北纬30度地理圈内孑遗植物的奇观荟萃,其中“稀有珍贵树种群落”被誉为“全国仅有、世界罕见”。游览区由沿山栈道、吊索桥与沿河游步道构成环形游览线全长4.2公里,景区内分布着大小33处景点,主要景点有百步坡、仙源桥、薄刀岭、三跳泉等。景区距湖北神农架保护区168公里、南离湖南张家界116公里,同处110度29分经线上,景区面积2.9平方公里,它与百溪河湿地公园、独岭户外体验区共同构成后河生态旅游区全貌。

景区内的薄刀岭攀援区与五位张姓神仙渊薮传说水乳关联的仙源桥、仙愿桥、仙缘桥、仙苑桥、仙圆桥,凝聚后河景区人文精华。其中仙源吊索桥全长148米,净跨118米,桥宽1.56米,桥面与谷底高低差98米。其跨径仅次于海南亚龙湾吊索桥。天门峡景区夏季空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2800个,达到世家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负离子标准的十倍,是养身休闲的“人间仙源”,是宜居长寿的首善之区,天然氧吧殷勤相伴,举手投足尽情享用;由于植被葱茏,雨水充沛,景区内平均气温远远低于其他区域,被誉为“净净的仙源,爽爽的后河”。天门峡景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神秘莫测的原始气氛,秀丽多姿的田园风光,古朴厚重的民族风情与净洁味纯的土家美食,共同建构人间少有的“纯森后河,纯粹自然”之境。

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

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部,南连武陵源,北接清江水,东邻大三峡,西通鄂西山寨,幽峡百里,奇峰三千,人称“华中一绝”。总面积80平方公里,是以绝壁石林、幽谷清溪,原始生态和土家风情为主的,集休闲度假、户外拓展于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景区有自然山水景观130余处,具有奇、秀、险、幽、野五大特色,分为大湾口、坛子口、蛟口、断山口四大景区和一个内口生态保护区。目前已建成大湾口和坛子口两景区对游人开放。大峡谷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地貌独特,生物资源丰富,资源禀赋突出,是被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誉为“集北雄南秀于一身,现四季美景于一地”的好地方。峡谷两岸绝壁千仞,一条清溪穿峡而过。两岸山石经亿万年风雨侵蚀、风化和崩落,形成了众多奇峰异石。象形山石、千姿百态,令人遐想,配以美丽的传说,更加惟妙惟肖,传神入画。其中尤以“神笔峰”、“笔架山”、“对嘴石”、“圣水观音”和“雀尕石”等最为造化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独岭

独岭地处湾潭镇茅庄村,海拔2252米,是五峰境内的第二高山峰,独岭由独岭、猴子岭、黄岭、摩天岭四条大岭和无数支脉支撑。它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园”,天然雕饰的自然景观,独有的原始野味和浩瀚林海,晴天早晨,登上山顶,群峰若隐若现,光焰四射,有泰山日出之妙。每当红日西照,太阳的余辉斜射在独岭的云毯之上的时候,一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中心部分像一面发亮的玻璃和彩色光环,你的人影映入光环之中,如佛体金身,身影分明,人动影随,被称为“独岭佛光”,给人以朦胧神秘、险奇、高峻的美感,特别是夏季气候温和怡人,环境清新幽雅,是人们避暑的理想胜地。

天气好的话,浪漫唯美的星空自然不能错过。来到独岭,你会发现,星河灿烂、满天繁星是这般触人心弦、令人震撼的画面。

白鹿石林

白鹿石林风景区位于五峰县长乐坪镇白鹿庄、黄家坳两村交界处,总面积315公顷,其中核心景区59.5公顷,南起独寨子外100米,向北沿南旁山脊经白岩圈岩线至瓦场河、包基层场,东至黄家坳三岔路、贺家冲一线。包括独寨峰、白岩圈、石林三片景区。

其中独寨峰为一突起石灰岩山峰,故名。又名银烛峰。属武陵山。峰顶海拔1140米,相对高度约50米,略成锥形,多由石灰岩组成。山麓有石阶经石窟至峰顶。山腰有并列三溶洞,南北穿通。传昔有白鹿鸣于洞中,名鹿鸣洞。洞内多钟乳石。有清建观音庙遗址。白岩圈为一绝壁,是通向白鹿庄石林的入口,这里地形独特,有回音壁之妙。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占地约1.5平方千米。分布在上起青岩村贺家冲,下至白鹿庄村梅家河,左至黄家坳乡村公路,右至白鹿庄村红岩口。这里的岩石经风雨侵蚀,形成了如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石峰、石柱、石笋、石芽等形态,特别是连片出现的石柱群,造型奇特,石头之怪、之美世之罕见,极具观赏价值。

更奇特的是石林下面,还掩藏着地下“迷宫”。说白了这里是一个地缝式石林。从地面上看,可见众多石林林立,但石林与石林之间多夹缝,深巷,若下到夹缝底,才知别有洞天,即这些所谓“地缝”谷深幽长,两边岩壁相夹,大多宽度不足五米,多数石缝只能容一人通过。穿行其间,石壁陡峭,石形怪异,壁面石牙交错,青苔满壁,枯藤密布,谷底长着各种花草树木。加上洞穴纵横交错,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使人如入迷宫仙境一般,故又称“梦幻石城”“石隙迷津”。

白鹿石林景区内大小石峰1000余座,奇峰荟萃,石峰横生,座座相通,众多石林拔地而起,峭然兀立,象形山石,千姿百态,令人遐想,构成了大自然神奇绝妙的梦幻石林。

长生洞

鬼斧神工,天然铸就的洞中绝景——五峰长生洞,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老县城)城南,天池河西侧100米处山腰,距慢城五峰镇约4公里,距三峡明珠宜昌市约160公里,与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同处神秘的北纬30°地理圈,全景区山明水秀,峡谷雄奇,溶洞幽深,风景奇特。

长生洞形成距今已1亿4千年,洞口巧生于东西峭壁间,海拔680米,纵深300米,横跨1500米。洞内上下三层,高50至100米,分布着“穿越时空”、“转世莲花”、“玄妙星象”等大小二十多处景点。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与七彩幻灯交相辉映,时而流光溢彩,时而光怪陆离,时而五彩斑斓,天工造就的立体画卷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相传公元前11世纪,土家族祖先禀君常带领家人、兵丁长期在洞中居住游玩,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一个景点一个美丽的传说,浑然一体;相传近代明末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自长沙率兵上川,途经长生洞,特意在洞中休息七天后,精神大振,气宇轩昂,惊叹“洞中居七日,世上几千年”。

长生洞内气温舒适、冬暖夏凉,让人轻松惬意,长生、长寿、长乐,是休闲、养生、游玩之最佳处。

火田坑

幽峡画廊烟岚处,柴埠溪岸有村庄。在五峰新城渔洋关之郊,有一处藏在深山、风景奇异诡秘的圣境——火田坑,正在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这个源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而得名的地方,造就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原始、险峻、奇丽、幽野、粗犷……

方圆32平方公里的武陵山脉、喀斯特地貌,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危崖罗列,奇峰林立,深溪潺流,溶洞瑰丽,云海日出,巧夺天工,与奇花异草,古树名木,田园风光,古村风情,民间文化,传统民居,红色遗址,景情交融,浑然一体;

这里千亩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漫山遍野的羊群,构成一道独特风景,更是用一种最纯粹的方式使生态得以完美诠释,实乃绿色山村、山野味道;这个海拔千余米的高山村落,年均气温22℃,夏季凉爽宜人,空气湿润清新,负氧离子醉人心脾,堪称观光探奇、休闲避暑胜地。

火田坑——北接清江画廊、南靠柴埠溪、距五峰新县城30公里的山村,跻身宜昌乡村旅游30强,拥有最奇特的风光,最神秘的风情,是你梦中的世外桃源!

兴文塔

兴文塔坐落在五峰县城南门坡、省干线公路旁,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是宜昌市标志性古建筑之一,属古今五峰县城八景之一,1994年1月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五峰城及其周围地脉轻浮,毗邻长阳城及其周围地脉凝重,地气外溢难出栋梁之才,因建此塔以镇之。塔基石建,身砖砌,顶铜制,七层六角,通高30余米。底层塔门上嵌长3尺许,宽2尺余石额,镌“兴文塔”三字,左右嵌石条,刻“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对联,并注建塔时间与人名。字体遒劲苍古,人多临摹。二层至六层,六面设石质圆窗,顶层六面置圆门,刻以各种花纹,设计精细,结构缜密,风格古雅,姿态稳健。

兴文塔,用青砖、石条砌筑,为七层六面一塔刹组成,通高二十二点三八米,占地面积四十二平方米。底层高五米,六面皆宽四米,门柱为石质,打磨成长条方型;门柱正面两侧镌刻“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对联;横批为“兴文塔”,三字各一尺见方,侧刻有建塔时间。第二层东西南北四面、第三层南北二面各有直径为零点七米的圆拱观景窗;第四、五、六层左右侧和第七层南北各有高一点四米、宽零点七米的拱项观景窗;塔顶为青砖石“维修前”篆顶,塔刹为合金铸建,成宝瓶状。每层均有用青砖、青石叠重托起的塔檐和风铃角。

栗子坪

采花乡栗子坪村,位于采花乡东南部,地处独岭山脉北麓。村委会驻地位于栗子坪村7组,距县城25公里,因盛产板栗而得名。其东临五峰镇,南与湾谭镇交界,西、北方与宋家河村接壤,是三乡交汇之处,平均海拔达1300米。

栗子坪村始于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历史遗存丰富,风景优美怡人,资源体系完整,景区群西险东奇:西边金鼎帅印、绝壁中天眼飞瀑,东边有浑然天成的三桥六洞、生动形象的龙凤呈祥、五百年树龄的椴树、野生古老的红花玉兰群落,构成了一幅高山流水、洞桥相连、花影绚烂的优美画卷。村内栗花山庄为“湖北省五星级农家乐”“中国金牌农家乐”,兴鑫农家乐、四合农家乐被评为“中国金牌农家乐”,村书记何克廷被评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同时,栗子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首届十大荆楚最美乡村。”[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