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荔枝初破顏(劉紹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五月荔枝初破顏》是中國當代作家劉紹義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五月荔枝初破顏
「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這是詩人鮑防寫荔枝的詩,詩中透露五月是荔枝成熟的季節。沒錯,自荔枝四五月「初破顏」上市以來,我隔三差五地買回一袋袋荔枝品嘗,那味道真是美。
荔枝形質兼美,無愧於「百果之王」的雅號,那心形的絳色外殼如貴妃羞容漸赤。剝開皮,果肉晶瑩白潤,如三五之月華,如嫦娥之霓裳,望之令人不免作蟾宮之思,於是迫不及待地送其入口,凝如冰精,咬一口,暑氣頓消,舌一攪,甜香四溢,入於腸胃,入於四肢,入於眼神,入于思維,浸漫一切。
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說荔枝:「如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
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所以,最好是在晨露之時進入荔林,引手伸摘,浸以冷泉,則殼脆肉寒,色香味俱佳。嚼之消如絳雪,甘若醍醐,沁心入脾,何其快哉!
美食家說,荔枝須慢慢品嘗,要先小咬一口,然後以唇吻按於果肉之上,盡情感覺其柔,其冰潤。荔枝真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一種尤物呢,即便是少女的肌膚也不及它的綿,熱戀情人的山盟海誓也不及它的甜潤。世間尤物所在多多,舍此尚有何物能引人作如此非非之思呢?
啖荔不可無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詩深深地表達了詩人對荔枝的喜愛,荔枝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江鄉六月火雲飛,萬顆累累落翠微。甘露夜浮賴玉瓮,流霞朝染紫羅衣。」此詩是明朝詩人謝杰的《憶荔枝詩》,啖荔時不吟之何以想象出「灼若朝霞之映日,離離如繁星之着天」的荔鄉豐收美景呢?林賓王的《荔枝賦》中同樣有妙句:「於徒拊兮肌不留,光可鑑兮容無匹;驚回雪之異姿兮,嘆凝晶之妙質;同明月之三五兮,擬雙星於二七;儼置身夫冰壺兮,迥纖塵之莫及。」讀之可感知荔肉之潤澤、荔味之甘美。有關荔枝的典故也非常多,如漢武帝之築扶荔宮,唐明皇之「一騎紅塵妃子笑」,蔡君謨之首創《荔枝譜》,郁達夫之「怡山啖荔枝」,郭沫若之「荔城題荔詩」之類,這些典故可大大增加我們的啖荔雅趣,豈不樂哉!
俗話說:「一粒荔枝三把火。」照字理解,啖十粒荔枝則生三十把火,啖一百粒荔枝則生三百把火。但曾有人日啖一二千顆卻無事,原來,飲蜜漿或以荔殼浸水飲之可以解荔熱。
作者簡介
劉紹義,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