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蝦鬧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蝦鬧鲶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五蝦鬧鯰」俗稱「蝦子燈」、「玩蝦子」,是在荊州流傳多年的一種民間彩燈舞蹈。以荊州市中心城區、洪湖市江陵縣石首市監利縣等地為盛。清乾隆年間沙市舉人雷昌有詩曰:「無夕群龍汗漫遊,一年初見月當頭。插身人海聊容與,只是常鱗凡介儔。」記錄了當年荊沙元宵節時彩燈舞蹈表演之盛況,清代「五蝦鬧鯰」便盛行於荊州了。舊時,荊州城區會玩「五蝦鬧鯰」的以製鞋工人居多。[1]

蝦子燈和鯰魚燈均用竹篾扎制,用綢布裱糊裝飾而成。「蝦」身可彎曲,「鯰魚」頭、尾、鰭可擺動。

蝦子燈由兩人舞動,鯰魚燈由一人舞動,五蝦一鯰共11人表演,以極具荊州地方特色的打擊樂伴奏。舞蝦子燈的主要動作有「地花」、「頂花」、「腰花」、「邊花」、「面花」等。「鯰魚」的主要動作有「游」、「擺」、「躍」、「入洞」、「跳龍門」、「冪水」等。隊形變化有「大方塊」、「雙門」、「雙翅」、「馬鞍」、「菊花開」等等。俗謂「五蝦」代表金木水火土萬物和東南西北中五方,「鬧鯰」與「鬧年」諧音,「五蝦鬧鯰」多在新春佳節時舞弄,故有萬物共榮迎新春,普天同慶鬧新年之義。

「五蝦鬧鯰」表演時,鑼鼓喧天,蝦子滿場歡蹦亂跳,鯰魚在群蝦中遨遊騰躍,熱鬧非常,通過充分展示魚蝦友好嬉戲、追逐逗鬧的情景,反映了人們對普天同鬧新年,眾生和諧共處的追求。「五蝦鬧鯰」是典型的漢民族舞蹈。極具濃郁的水鄉氣息和荊楚地方特色。蝦子燈、鯰魚燈造型生動,人燈融為一體,舞蹈靈巧、流暢、優美的藝術特色十分突出。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人文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相關視頻

荊州非遺展演活動《五蝦鬧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