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亚化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亚化石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亚化石是指更新世以后,保存似化石生物遗体。也有认为并不限于全新世,凡保存于较新地层中、石化程度较低的生物遗体均属亚化石,如中国新生代地层中的木化石大都未完全石化,而处于亚化石状态。

特征

亚化石的骨骼中的有机质均已散失挥发,但尚未石化。

时期

在全新世时期,距今1万年至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常出土一些动物骨骼和人骨。由于年代久远,骨骼中的有机质均已散失挥发,但尚未石化。因为它们年代太新,不属于古生物的范畴,而被称为亚化石。

在南方的岩溶洞或饱含矿物质的泉、井中有时也可发现一些现代生物的遗体,如骨骼、藻类、树叶等已被碳酸钙所充填或被泉华所包裹,这些生物遗体尽管已“石化”但绝不是化石,也不能称为亚化石。它们的形成年代可能极晚,有些可能只有几百年。

亚化石和假化石

有时,我们从媒体那儿听到在某地发现了六千年以前的人类化石这类的报导,业内专家也如此称呼。但只要细致地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化石并未完全石化甚至是根本就没有石化,因此从古生物学化石的标准来看,这类东西应当不能算做是化石,人们为了将它们与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化石区分开来,将它们称为亚化石、假化石、可疑化石等。

1.亚化石 这是指生物体骨骼中的有机质因年代久远均已散失或挥发但却没有石化。

2.假化石 顾名思义,这类所谓化石根本就不是什么化石,一般是因人们的错觉误成的,如一些矿物在某种非常特殊的环境中形成奇特形状的结晶,或者一些岩石极巧合的纹理,或者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酷似”形等。假化石最大的特点是它们经研究后根本不具有任何生命体的痕迹,完全是自然界的无机物。

3.可疑化石 对于那些经研究仍无法确定其真假的“形似”物人们暂时将它们归成一类,称之为可疑化石,这类东西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拓宽和研究的深入最终得到确认,或是真化石,或是假化石。

麋鹿角亚化石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

19世纪60年代,在大丰市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以及江界河沿线均有麋鹿角亚化石出土,但都是残缺的断角。

2014年11月27日,江苏大丰市丁溪河发现的一具鹿角状“树枝”,相关专家表示,这是麋鹿角亚化石,麋鹿年龄约为15岁,足以证明大丰早在6000年前就是麋鹿的故乡。

麋鹿角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经测量,该麋鹿角长度跨距80厘米,角根至角梢高度60厘米,净重1958克。保存于较新地层中、石化程度较低的生物遗体均属亚化石。这次发现的是一具较为完整的麋鹿角亚化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