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0日 (二) 12:39 由 淮海春天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1872年1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外交官家庭。1915年4月27日,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在莫斯科去世,一个天才的短暂一生就此划上了句号。)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斯克里亞賓(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於1872年1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外交官家庭。很小就失去了母親,之後被姑媽撫養,並給斯克里亞賓上了第一堂音樂課。

  斯克里亞賓從小迷戀鋼琴的聲音,三歲時就能在鋼琴前一座就是好幾個小時。1892年,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從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並開始舉辦音樂會,同時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1898-1903年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擔任教授,後來辭去職務,去了瑞士、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在歐洲和美國巡迴演出。   1910年,斯克里亞賓回到莫斯科,以其高超的技藝、彈奏的曲子富有靈性、細緻入微、又難以捉摸、節奏變幻莫測而著名。   斯克里亞賓對鋼琴曲的形成和結構等都有着強烈的興趣,於是,開始嘗試作曲,很快他作的曲得到賞識,被別的鋼琴家用來演奏。斯克里亞賓主要從事鋼琴和交響樂作曲。   斯克里亞賓的代表作品有:十首鋼琴奏鳴曲,這十首奏鳴曲,應該說是斯克里亞賓鋼琴作品的精華,分別作於1892年、1897年、1903年、1908年、1911年、1912年和1913年。這些作品,音樂色彩斑斕且富於變化,音響十分漂亮,但演奏的難度非常大,對鋼琴家們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管弦樂:《第三交響曲》(神詩)、《第四交響曲》(狂喜之詩)、《第五交響曲》(普羅米修斯-火之詩)。   鋼琴曲:《升F大調第五奏鳴曲》、《升F大調第七鋼琴奏鳴曲》(白色彌撒曲)、《F大調第九奏鳴曲》(黑色彌撒曲)、《b小調音樂會快板》等。   1915年4月27日,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斯克里亞賓在莫斯科去世,一個天才的短暫一生就此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