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亚历山大·蒲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2日 出生于伦敦,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杰出的启蒙主义者。他推动英国新古典主义文学发展。 蒲柏出生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商人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因此他被剥夺进入高等学校进行教育的机会,于是他从小跟从家教学习或者在家中自学,他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并尝试翻译这些作品。他幼年时期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没有超过1.37米。 蒲柏从12岁即开始发表诗作,17岁时,经戏剧家威彻利(William Wycherley,1640-1716)的引荐,结识了当时伦敦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学士其中包括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约翰·德莱顿,并在斯威夫特的鼓励下以十三年功夫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Iliad,译成于1720年)与《奥德赛》(Odyssey,译成于1726年)。21岁时,蒲柏发表《田园诗集》(Pastorals,1709),并在以后的几年中先后发表阐述自己文学观点的诗《批评论》(An Essay on Criticism,1711)和叙事诗《温莎林》(Windsor Forest,1713)等。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1711年他23岁时出版的诗体《批评论》, 亚历山大·蒲柏 亚历山大·蒲柏 其中许多名句已经成为英语成语。《批评论》是一首744行的长诗,前200行指出批评的重要性,201行到559行谈批评的实例与原因,560行到744行析出批评的正确原则及回顾欧洲批评史。蒲柏深受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家布瓦落(Nicolas Boileau-Despréaux,1636-1711)的影响,在《批评论》一诗中提出只有自然才是值得研究和描写的对象,诗人不能离开自然,并认为古希腊、罗马的诗歌是最优秀的艺术典范。蒲柏遵循着这种古典主义的原则进行文学创作。

1712年他写作了长篇讽刺诗《夺发记》TheRapeoftheLock,1714年又补充了两章,诗人称之为"英雄滑稽诗"(AnHeroi-ComicalPoem)。这部作品对英国上流社会的无聊生活提出了温和的批评。这首诗描写一家男孩偷剪了另一家女孩的一绺金发,因为此事引起两家的争执。蒲柏把此事描写得和《伊利亚特》中特洛伊战争一样壮观,写成了一部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