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綬帶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洲綬帶鳥也稱亞洲天堂鳥,壽帶鳥,長尾鶲、一枝花等,為鶲科壽帶屬的鳥類。野生鳥幾乎完全以昆蟲為食,包括蠅類、天蛾、蝗蟲、螽斯、金龜、金花蟲和松毛蟲等,為益鳥。多分布於土耳其、印度、中國、東南亞及巽他群島。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目: 雀形目
屬: 壽帶屬
種: 亞洲綬帶鳥
體長:20-27厘米
食性:以昆蟲為食
繁殖:一窩產卵2-4枚
習性:喜匿棲樹叢中,擅長築巢
分布:亞洲東南部
外形特徵
亞洲綬帶鳥中等體型20-27厘米,(雄鳥尾長是體長的2-3倍),有兩種色型,頭閃輝黑色,冠羽顯著。雄鳥易辨,一對中央尾羽在尾後特形延長,可達25厘米。 栗色型:是青年期的羽色,其背部栗紅色,胸部及腹部灰白色,尾羽栗紅色。 白色型:是老年鳥的羽色,其胸、背及尾均呈白色,並雜以黑色羽干紋。兩種色型的壽帶鳥,其嘴殼均為藍黑色,足趾鉛灰色。
生態習性
亞洲綬帶鳥在山區較之平原地帶更為常見。喜匿棲樹叢中,在東部沿海喜棲於水杉、槐樹林,有時也高踞樹頂上,平時飛行緩慢,而且往往僅飛短距離即停止,但捕捉昆蟲時十分迅速。飛行時長尾搖曳,易惹人注目。鳴聲粗噪急促。覓食在空中捕捉各類昆蟲,而不在地面上。野生鳥幾乎完全以昆蟲為食,包括蠅類、天蛾、蝗蟲、螽斯、金龜、金花蟲和松毛蟲等,這些都是嚴重為害農林的昆蟲,所以,是非常有益的鳥類。
生長繁殖
繁殖初期,雄鳥站在樹枝上,清晨就唱出占區求偶的歌。一周後開始營巢。巢多築在小喬木主杈上,位置不高,不甚隱蔽,常遭天敵和人為破壞。巢相當秀氣,巢口圓,底部尖,呈一倒圓錐體,外壁系由植物花序、苔蘚、羽毛、棉花、蜘蛛網紡織而成,內壁是由細草根、草莖、草葉、樹皮纖維和苔蘚構成。距地高2米左右。一窩產卵2-4枚,重量為2.1-2.5克。卵呈橢圓形,色駝灰,其上布有栗色斑點,也有異色卵,呈黃白色或灰黃白色,被有淺褐色點狀斑。雌雄鳥均孵化育雛,孵化期12-14天,留巢期10天。
地理分布
亞洲綬帶鳥分布於土耳其、印度、中國、東南亞及巽他群島。夏季遍布我國東部及南部,包括東北及華北、江蘇、四 川、雲南、廣東、甘肅,以及東南沿海
亞種與分類
普通亞種(學名:Terpsiphone paradisi ince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華東、西至陝西、甘肅、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上海。 滇南亞種(學名:Terpsiphone paradisi indochinensi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貴州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柬埔寨。 滇西亞種(學名:Terpsiphone paradisi saturatior)。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不丹。
生存狀況
亞洲綬帶鳥在人為干擾下極易棄巢,特別是在產卵初期,棄巢之後在原巢附近重新築巢。壽帶鳥領域性極強,其它鳥進入其巢區,它們立即追趕,直到驅走為止。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