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亚琛市政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琛市政厅德语:Aachener Rathaus)是一座位于德国亚琛的哥特式风格建筑,现为亚琛市长及市议会的办公场所。它也是继亚琛主教座堂后,在亚琛旧城区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之一[1]

历史

在14世纪上半叶,作为彰显公民自由的标志,亚琛市民在时任市长格尔哈德·肖鲁斯(1285-1367)的领导下建造了一座新的市政厅。在此之前,当地一直使用13世纪落成的格拉斯之家作为市政厅。作为皇室对公民权的妥协,新市政厅还必须设立一间用于加冕礼宴的大厅。工程于1330年开始,它被建在一座废弃的宫殿建筑的墙基上,这里曾是亚琛皇城的圆厅,始建于卡洛林王朝时期。

始建于查理大帝时期的格拉努斯塔也被移用至新市政厅,并将其高度提升了14米。此外在市政厅的南侧仍有部分使用卡洛林时期的砖石堆砌。它于1349年完工。然而直至1531年,所谓的“加冕大厅(Krönungssaal)”才在亚琛国王加冕之际首次举办宴会。在市政厅担当行政大楼或用于国家庆典期间,城市的部分武器弹药会被储存在格拉努斯塔,该塔也曾在一段时间内被用作监狱。

弗拉芒地区在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市政厅建筑都是以哥特式的亚琛市政厅作为蓝本。

三王浮雕

从凯撒之梯的入口可以通往地下层的加冕大厅,其中在主显门上原饰有出自1380年左右、描绘着“三王朝拜”场景的石灰岩浮雕。浮雕由四个石灰岩块组成,除东方三王外,还有一个石灰岩块刻有圣母携子形象。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浮雕于1789年有局部被毁。剩余的部分则仍留在了当时被称为“卫戍大本营”的入口上方。这组中世纪的艺术作品是在1879年由戈特弗里德·戈廷所制作的复制品所替代。原件于二战前被转移至市立博物馆,却在战乱中遗失。

巴洛克

在1656年的亚琛城市火灾中,市政厅的屋顶及塔楼被部分烧毁。受损的部分随后以巴洛克风格重建。从1727年至1732年,在亚琛建筑设计师约翰·约瑟夫·库温的领导下,市政厅进行了基础性的巴洛克改造,尤其是在正立面及入口阶梯的区域。哥特式人物塑像以及窗户的十字格条均被移除,甚至内部装潢也按巴洛克风格重新设计。如今,在会议室和地面层的“白色大厅”之中仍然保留有这种风格转变的痕迹。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亚琛-列日巴洛克大师雅克·德·勒所作的木镶板画,以及由画家约翰·克利桑特·博伦拉特所作的壁画。它们均展现在所谓的“工头法庭(Werkmeistergericht)”内。这座大厅最初是为由法学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而设,旨在控制亚琛出产的布匹质量,它在后来则成为了市长的办公室。

为了庆祝停战协议的签署,从而结束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市政厅在1748年设立了和平厅(Friedenssaal)。但由于外交使节之间的排名分歧,该厅并未使用。为了弥补这一点,亚琛接受了各使节的画像。它们如今可以在市政厅内各不同的房间内找到[2]

视频

亚琛市政厅 相关视频

哥特式建筑是什么风格 
德国亚琛·风光绮丽的“欧洲心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