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重新導向自 亚美尼亚共和国)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亞美尼亞語:Դեմոկրատական 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其法律上的名稱為亞美尼亞共和國。史稱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是亞美尼亞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共和國。它的存在時期是從1918年至1920年。1917年俄國革命導致俄羅斯帝國的覆滅,亞美尼亞革命聯盟乘機建立了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其議會的203個席位中有103個由亞美尼亞革命聯盟占據。它成立時它的北邊鄰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西邊鄰奧斯曼帝國,南邊鄰波斯帝國,東邊鄰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1]

1918年新成立的共和國在高加索戰役中擊退了奧斯曼帝國的進攻,導致了《巴統條約》的簽訂。這個條約是該共和國的第一個國際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奧斯曼帝國戰敗,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建議擴張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疆域,使得它包括歷史上的亞美尼亞地區。這個建議最後導致《色佛爾條約》的簽署。但是實際上這個條約從未生效。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疆域由《亞歷山卓普條約》、《卡爾斯條約》和《洛桑條約》決定。

1920年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疆域包括今天亞美尼亞的大多數地區、卡爾斯厄德爾和阿爾達漢的部分。與阿塞拜疆之間關於納希切萬、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休尼克的領土爭議。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稱擁有洛里的主權,但是這個地區當時受格魯吉亞管理。亞美尼亞軍隊占據了與阿塞拜疆有爭議的地區並能夠維護當地的穩定,而阿塞拜疆則繼續宣稱擁有這些地區的主權。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成立後面臨着嚴重的內憂外患的問題。獨立亞美尼亞國家崩潰後蘇俄紅軍占領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將它合併入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約瑟夫·斯大林作為蘇聯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劃給阿塞拜疆作為自治州。1931年洛里被劃給亞美尼亞。1936年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解散,今天亞美尼亞的疆域事實上繼承自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代的領土[2]

目錄

成立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羅斯在東安納托利亞展開攻勢並占領了這個地區,其中包括凡城、比特利斯省和埃爾祖魯姆省以及黑海海岸的特拉布宗地區。這些地區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統治後產生了獨立的願望。因此俄羅斯帝國的軍隊受到當地的亞美尼亞人的支持。但是俄羅斯軍隊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之後他們就開始防止亞美尼亞人進入俄羅斯內地,並且解散了當地亞美尼亞人的志願軍。他們被遣返回亞美尼亞家鄉。而留在高加索山脈的亞美尼亞人則受到俄羅斯的控制和暴政。

1917年布什維克革命後亞美尼亞人才了解到俄羅斯帝國的企圖。沙皇政權與三國協約簽署了一個分割奧斯曼帝國的戰時秘密協約。按照這個協約戰後沙皇俄羅斯將獲得中東的部分、西安納托利亞和奇里乞亞。他們也想把北安納托利亞伊斯坦布爾的居民通過更可靠的哥薩克取代。俄羅斯沒有計劃把亞美尼亞高原交給亞美尼亞人。1917年革命後這些秘密計劃被公開來贏得亞美尼亞人支持革命。亞美尼亞歡迎羅曼諾夫王朝的推翻。

俄國臨時政府成立後亞美尼亞人獲知答應他們從高加索的難民營重返家鄉的許諾是空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回到他們家鄉的亞美尼亞人發現本來應該保護他們的俄羅斯士兵全部離開了。

此時亞美尼亞人認識到他們需要一個自己的政府。1917年10月他們組織了一個自己的國家議會。1917年在第比利斯大會召開。與會的203名代表中有103名是亞美尼亞革命聯盟的。

大會做出了一系列決議指揮作戰、救濟和使得逃難者重返家園。大會還發布了一條法令使用撤離的俄羅斯軍隊留下的大量補給和彈藥抵抗土耳其重新攻占高加索地區。在外高加索大會建立了一個地方管理系統。大會選舉了一個由15人組成的常駐執行委員會,其主席為亞維提斯·亞哈隆楊(Avetis Aharonyan)。這個委員會的第一個任務在於促使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成立。

視頻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相關視頻

亞美尼亞共和國
亞美尼亞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