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森·羅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亞森·羅蘋原图链接

亚森·罗平(法语:Arsène Lupin),法国作家莫里斯·勒布朗(法语:Maurice Leblanc)笔下的一个虚构人物。最早出现在1905年杂志《我什么都知道》(Je sais tout)。法语Lupin发音为鲁邦,但早年引进翻译时译者是广东人,音译便取字为罗苹。 他被称为gentleman cambrioleur(侠盗、绅士怪盗、怪盗绅士)。 让-保罗·萨特评其为“盗贼界的西哈诺”。

人物描述

亚森·罗平(Arsène Lupin),台译“亚森·罗蘋”,法国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笔下的著名侠盗、冒险家、侦探,与柯南·道尔福尔摩斯齐名。 虽然亚森·罗平在世界著名侦探之中屈指可数,不次于赫尔克里·波洛、简·马普尔小姐、明智小五郎、布朗神父甚至是福尔摩斯,但相比于“侦探”,其“侠盗”身份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在勒布朗所著《亚森·罗平》的十六部长篇小说(包括《罗苹最后之恋》)、两部中篇小说(即《亚森·罗平智斗福尔摩斯》)和三十六部短篇小说中,他真正作为侠盗进行盗窃的只有九部(除《空心岩柱》外均为中短篇),解谜、作案二者兼备的有两部(《卡格利奥斯特罗伯爵夫人》和《歇洛克·福尔摩斯姗姗来迟》),其余四十二部皆以解谜破案为主旨,占全书的大部分内容。但因其破案时的行为举止过于离奇夸张,更符合“盗”的形象,所以他在破案时也会给人以作案的错觉,这使他的“侠盗”形象更为鲜明。 亚森·罗平身为“侠盗”,自与一般的小偷扒手不同。他在盗窃的同时亦不忘行侠仗义,惩凶除恶,助人为乐。出身于平民阶级的亚森·罗平深知下层人民的疾苦,又对日渐没落的贵族阶级抱有向往和同情;他盗窃的目标多为为富不仁的新兴资产阶级。他时而变换身份以取得对方的信任,打入敌人内部,时而单刀直入,直接将预告信寄往目标的家中,引起对方恐慌。他手法大胆离奇而合乎情理,举止诙谐搞笑又不失道义,身为盗贼却令人难以生恨。 亚森·罗平出生在一个罗曼蒂克的国度。他和与爱情绝缘的福尔摩斯不同,每一次历险都是一次恋爱的开始。二十岁时他初陷爱河,从此以后恋爱便长伴他的一生。他的恋人有美国富豪的女儿、俄国的流亡贵族、前议员的遗孀、女秘书、黑手党首领的情妇、夜总会中的舞女等等,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虽然每一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来看,她们都是浪漫的法国女性的化身,表面上各具特色却又完全可以视为同一个人。由此可看出浪漫的情怀存在于法国人的血脉之中,是法国人与生俱来的,大盗亚森·罗平也不能例外。 由于亚森·罗平“盗贼”这一反面形象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他追求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与当今寻求安定和谐的社会制度有所冲突等诸多原因,在大陆,亚森·罗平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知名度稍逊于福尔摩斯等其他侦探。但在台湾地区、日本、欧美,“亚森·罗平”的名字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众多的小说家、漫画家对“亚森·罗平”这一形象进行了二次创作,衍生出了很多广为人知的人物,如:“日本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创作出的怪人二十面相、Monkey Punch笔下的鲁邦三世、《魔术快斗》和《名侦探柯南》中的怪盗基德等等。我们甚至可以从“盗帅”楚留香的身上窥出侠盗亚森·罗平的影子。


亞森·羅蘋《虎牙》推薦文四篇

死而復生的亞森.羅蘋

文/推理評論名家 冬陽

「老大,您會被捕的。」 「不可能,他們抓不到我。」 「什麼理由?」 「因為我已經死了。」 ──摘自《虎牙》內文

從登場作《怪盜紳士亞森.羅蘋》開始,莫里斯.盧布朗筆下這位風度翩翩又具備紳士風範的奇男子,在讀者的認知中,是個難以就逮的俠義盜賊,即便失風被捕,肯定是因為另有計謀所致,絕非大意栽在愚蠢的法國警察手中。 羅蘋擁有高超的易容術,可以任意改變外貌。推理史上另有其他名偵探同樣擅長易容裝扮,例如大名鼎鼎的夏洛克.福爾摩斯,還有美國推理作家艾勒里.昆恩創造的聾偵探哲瑞.雷恩,他們兩位多將易容術用在犯罪偵查一途,為劇情增添趣味。羅蘋的易容術則更進一步,化身落魄囚犯、上流貴族乃至於警察局長,藉此遂行偷盜計畫,或逃過警方的追捕,可謂偵查、犯罪兩相宜。 然而,易容術多為權宜之計,總存有被揭穿假面具的風險,怎樣才能一勞永逸、不再受到懷疑呢? 那就「殺死」亞森.羅蘋吧! 夏洛克.福爾摩斯也曾被作者柯南.道爾「賜死」過,在〈最後一案〉中安排與犯罪集團首領莫里亞堤教授雙雙墜入瀑布,從此音訊杳然。道爾之所以親手結束這位深受大眾喜愛的名偵探,是因為不想繼續寫福爾摩斯的故事才出此下策,盧布朗結束亞森.羅蘋的性命,則是出自另一個動機── 讓羅蘋跳脫出怪盜角色的框架,以新的身分展開新的冒險。 與正統偵探推理小說稍有不同,亞森.羅蘋故事的主軸在於「浪漫的冒險」,讀者喜愛的出生入死情節多來自犯罪歷程,怪盜身分自是極佳的安排。不過在《虎牙》一案開頭幾頁的文字中,讀者們可以清楚感受到小說有了全新的氣氛:「一名警探臉色蒼白、步履踉蹌地進入警察署長辦公室,向署長秘書預告今晚即將發生的悲劇……不久,警探便倒地身亡!」 警探之死與一樁遺產繼承調查案緊密相關,而涉入這起事件的堂.路易.佩雷納,是個戰功彪炳、自外籍兵團榮退的軍人,也是前述遺產繼承的執行人,其真實身分竟是已死的亞森.羅蘋! 故事中,羅蘋說得清楚:「我根本別無所圖。」這回是案件找上了羅蘋,而不是羅蘋製造案件。在眾人不清楚「佩雷納=羅蘋」的狀態下,羅蘋的偵探角色將更為單純且吃重,但他原本的怪盜性格是不是會對案件帶來意外的影響? 擺脫怪盜身分、專心當起名偵探查案的亞森.羅蘋,似乎更迷人了。


羅蘋與遺產戰爭——談《虎牙》

文/推理作家 既晴

本書《虎牙》(Les Dents du tigre)發表於一九二○年,是羅蘋探案第七部長篇。不過,這裡所指的第七部,是以法文版來計算的。事實上,這部作品的英譯本《The Teeth of the Tiger》,首次的發表時間是一九一四年,在美國出版,成一異例。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一九一四年,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因而捲入戰局。當時,盧布朗接到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的委託,希望能請他寫一部羅蘋探案的電影原著小說,因歐陸戰情正熾,局勢不明,盧布朗遂未在國內雜誌連載,由亞歷山大.鐵賽拉.德.瑪托斯(Alexander Teixeira de Mattos)協助翻譯。 出身記者的瑪托斯精通法文,乃一翻譯名家,如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歌劇魅影》(Le Fantôme de l'Opéra,1910)英譯本正是出自他的手筆,在此之前,他也曾經譯過《怪盜與名偵探》(Arsène Lupin contre Herlock Sholmès,1909)與《奇巖城》(L'Aiguille creuse,1909),對羅蘋探案瞭若指掌。 然而,電影的製作卻因為美國參戰而有所延宕,直到大戰結束後的一九一九年才推出(無聲電影,原片已遺佚)。法文版也緊接著在一九二○年出版。《虎牙》的篇幅僅次於《813之謎》(813,1910),因此在法國出版之際也分成上、下兩冊,分別是〈堂.路易.佩雷納〉(Don Luis Perena)與〈佛蘿倫絲的秘密〉(Le Secret de Florence)。 不過,盧布朗當初完成《虎牙》後,又發表了《神秘黑衣人》(L’Éclat d’obus,1916)、《黃金三角》(Le Triangle d’or,1918)與《棺材島》(L’Île aux trente cercueils,1919)等羅蘋探案,為了顧及法文本的時間順序,將《虎牙》的故事時間改到《棺材島》後,成為現在通行的版本。 回到故事正題。美國富豪科斯莫.摩靈頓(Cosmo Mornington)死後,遺囑指定將兩億法郎贈與給其母失散多年的家族親屬,而西班牙貴族堂.路易.佩雷納則為遺產執行人,負責尋找遺族。但就在這時,陸續爆發多起遺產繼承人遭到謀殺的事件,使佩雷納不得不一面尋找下一個順位的繼承人、一面調查命案真相。 由於本書當初是以製作電影為目的所完成的創作,因此在人物對峙、場面調度方面,盧布朗都花費了許多苦心經營,力求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不僅案件真相不斷翻盤,登場人物在案中的定位一變再變,主角多次陷入危機又在千鈞一髮之際化險為夷,在在令讀者捏滿冷汗、大呼驚奇,將小說電影化的可能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若以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虎牙》對後代作品亦頗有影響。最知名的作品應是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的《龍牙》(The Dragon’s Teeth,1939),不只書名有致敬之意,故事主題也是尋找鉅額遺產的繼承人,而偵探昆恩更同樣和與命案有關的美女偶然相遇,如同羅蘋跟佛蘿倫絲‧勒瓦瑟爾(Florence Levasseur)的邂逅。至於是理智的昆恩比較有魅力,還是多情的羅蘋比較讓人陶醉,就請讀者們自行感受了。


從山窮水盡到柳暗花明

文/推理評論名家 景翔

以特定人物為主角而完本的系列作品,不論是小說或影視,成功的優勢在於讀者或觀眾對那一個特定的角色(如亞森.羅蘋、神探白羅、007情報員詹姆斯龐德……等)或那一舉組主角(如福爾摩斯和華生、CSI的整組工作人員、87分局裡的全體員警……等)由喜愛, 進而熟悉,再到認同, 對其言行和遭遇都會感同身受,從而對所發生的各種事情都會感到興趣,使得整個系列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但相對的,卻也容易有「模式化」的危險。 要避免這樣情况發生,創作者就必須要能有「同中求異」的本事和功夫,讓讀者和觀眾能在因熟悉而喜愛的人物和情境中得到不同的感受。 《虎牙》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欣賞《亞森.羅蘋》系列的讀者都會期待每本新書裡都有一場新的冒險,即使主角亞森.羅蘋遭到挫敗,也深信他能很快地扳回劣勢,重佔上風,也就是所謂的「逆轉勝」。尤其是他一向擅長於擬定周密的計畫,再以舉重若輕的態度把對手玩弄於股掌之間,更是會令人拍手稱快。 《虎牙》在這些要求上都能讓讀者得到滿足,但在結構上卻和以前的幾部作品大相逕庭。不但從一開始就讓亞森.羅蘋陷入不利的地位,而且步步進逼,使他數度頻臨絕境。雖然他憑著機智和無礙的辯才終能化險為夷,但要命的是始終處在敵暗我明的態勢之下,甚至不知對手是誰。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眉目,卻又和他的推論完全不同。真正的主謀究竟是何方神聖?讀者只有和他一樣慢慢地一路過關斬將才能得見真相。 這次亞森.羅蘋又成了難過美人關的英雄,看到他在面對心儀的美女時方寸大亂,不禁令人感嘆真的是情關難闖,也教人好奇他此番是否可以修得正果。無論如何,這回都讓我們看到了這位怪盜紳士平時少為人知的一面。 《虎牙》中一件遺產繼承的案子有一般此類案件常見的複雜人際關係,但又與一般的情况不同。有推理小說中常見的密室之謎,當然也有他的解法。而亞森.羅蘋談他過往的一些豐功偉業,則讓我們在內容方面增加了很多短篇的冒險故事,凡此種種都看得出莫里斯.盧布朗經營系列作品的用心。也可以看出一個作家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向有血有肉的天才致敬

文/趙又廷 (電影《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演員)

有幸閱讀亞森‧羅蘋冒險系列之作《虎牙》,不僅重溫我兒時的回憶,也喚起童年時對亞森羅蘋的憧憬。 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亞森‧羅蘋系列小說,而且一看就愛上,對故事中所描述的冒險事蹟,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正義感強烈又無所不能的「另類英雄」,這個角色如此迷人,有誰能抗拒成為亞森‧羅蘋的誘惑呢? 《虎牙》是亞森‧羅蘋系列裡我最喜歡的經典之一,環環相扣的陰謀、神祕詭譎的案情與色彩鮮明的角色,都能讓讀者一面推理思考,一面享受閱讀的樂趣。 在我眼中,亞森‧羅蘋並不完美,反倒充滿人性。在好讀出版的《虎牙》譯本裡,可以明顯看見活生生的「羅蘋」為愛衝動,為憤怒而失控。而即使是天才也會犯錯,這很可能也是亞森‧羅蘋最吸引人之處。他不是個遙不可及的神,而是個貼近我們生活的怪盜英雄。以此向亞森‧羅蘋送上致敬。 [1]

影片分享

参考文献

  1. [1] 百度快照 2011-03-30 18: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