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亞里士多德

增加 33,77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erson
| region = 西方哲學家
| era = [[古希腊哲学家列表|古希腊哲学家]]
| color =
| image = <img src="https://i2.kknews.cc/SIG=2q0k9m6/106o0007o5qn6qp906op.jpg" width="250" ><br> <br>[https://kknews.cc/culture/l8xov8b.html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 image_caption =
|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亚里士多德</h4>
| birth = [[前384年]]
| death = [[前322年]][[3月7日]]
| school_tradition= 亚里士多德學派
| main_interests = [[形而上学]]、[[邏輯]]、[[伦理学]]、[[政治]]、[[科學]]
| influences = [[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柏拉圖]]
| influenced = 幾乎所有之後的西方哲學家
| notable_ideas = [[理性主义|理性]]、[[逻辑|邏輯]]、[[生物學]]
}}
'''亞里斯多德'''({{lang-el|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bd|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A}}),[[古希腊哲学家列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在許多領域都留下廣泛著作,包括了[[物理学|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生物學]]、[[動物學]]、[[逻辑|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亞里斯多德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一些人認為亞里斯多德發展出的學派是柏拉圖哲學思想的延伸,一些人則認為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兩人所代表的是[[古代哲學]]裡最主要的兩大學派。
== 亞里斯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le Altemps Inv8575.jpg生平 ==亞里斯多德在[[前384年]] 公元前384年6月19日馬其頓王國 於[[ 色雷斯 ]]的[[ 斯塔基拉 (位於今希臘哈爾基季基州)逝世 公元前322年(61-62歲)]],父亲是[[马其顿王国|马 顿]] 國優卑亞島(位於今希臘)時代 古希臘哲學家地區 西方哲學學派 的御医。從小 亞里斯多德 學派主要領域形上學、邏輯、倫理學、政治、科學著名思想理性、邏輯、生物學受影響於顯示▼ 在[[貴族]]家庭環境裡長大。在18歲的時候, 亞里斯多德 (希臘語: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 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 前384 此后20 -前322年3月7日),古希臘哲學家 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 直至老师 柏拉 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樂、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 图在[[前347年]]去世 柏拉 圖、蘇格拉底( 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 柏拉 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 学中 奠基者 [[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 但是从亚 多德的著作 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 西 方哲學 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 第一個廣泛 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上學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安那托利 |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 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 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 多德 關於物理學 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魯塔克|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 的思想 深刻地塑造 形成起 重要的作用。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 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前335年]]腓力浦去 紀的學術思想 其影響力延伸 亚里士多德又回 雅典,并在那里建立 文藝復興時 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 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 最終 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 牛頓 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学| 物理 ]]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雖然亞里斯多德寫下了許多對話錄,但這些對話錄都只有少數殘缺的片段流傳下來。被保留最多的作品主要都是[[論文]]形式,而亞里斯多德最初也沒有想過要發表這些論文。一般認為這些論文是亞里斯多德講課時給 取代 生的筆記或課本。 亞里斯多德不只研究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學科,他也對這些學科做出極大的貢獻 。在 科學上,亞里斯多德研究了[[解剖學]]、[[天文学|天文學]]、[[经济学|經濟學]]、[[胚胎学|胚胎學]]、[[地理学|地理學]]、[[地质学|地質學]]、[[气象学|氣象學]]、[[物理学|物理學]]、和[[动物学| 動物 學]]。在哲學上亞里斯多德則研究了[[美学|美學]]、[[伦理学|倫理學]]、[[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形而上學]]、[[心理学|心理學]]、以及[[神學]]。亞里斯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文學]]、以及[[诗歌|詩歌]]。亞里斯多德的生平著作加起來幾乎就成了一部希臘人知識的[[百科全书|百 全書]]。一些人還認為亞里斯多德可能是在那個時代裡最後一個精通所有 方面 科和既有智慧的人了。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Chalcis)避难 ,他 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亞里斯多德說他會逃離是因為:「我不想讓雅典人再犯下第二次毀滅哲學的罪孽。」(隱喻之前[[苏格拉底|蘇格拉底]]之死)不過在一年之后的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為多年积累 的一 些意見僅在19 種疾病而去 紀被確信 。亞里斯多德還留下一個遺囑,要求將他埋葬在妻子墳邊。 == 哲學觀 ==亞里斯多德將他的哲學定義為一種「實質」,宣稱他的哲學 準確 「研究真實宇宙實質 科學」 柏拉圖則是將 他的 術領域還包括早期關於形式邏輯 定義為「理想的科學」,理想指的是所有[[現象]]的基礎原 。師徒兩人都認為哲學是研究[[宇宙]]的科學,不過,亞里斯多德是透過研究各種特定事物的實質來研究宇宙,而柏拉圖則認為宇宙與其他特定事物都沒有相連,在柏拉圖來看那些事物都只是宇宙豎立 樣本或模型罷了。對亞里斯多德而言,研究哲學意味著從 研究 特定現象提升為研究事物的實質;但對柏拉圖而言 最終 研究哲學則代表著從研究一個普世理想提升為研究 這些 理想所轉化的特定樣本。亞里斯多德的研究方式既是[[歸納法]]的也是[[演繹推理|演繹的]],而柏拉圖的 研究 在19 方式在本質上則是源自於[[先驗]]的原則。(Jori, 2003) 依照亞里斯多德的說法,「自然哲學」一詞表示對於自然世界的研究,這包括了[[运动|運動]]、[[光]]、[[物理定律]]。在許多 世紀 之後這些領域成為了現代科學的根基, 合併到了 以[[科学方法|科學方法]]加以研究。在 現代 ,「哲學」這一詞通常僅被用於 容形而上學的領域,而非那些以物理科學方 觀察自然世界的研究。相較之下,在亞里斯多德的時代,「哲學」一詞包含了所有人類知識的層面。 更廣泛的說,亞里斯多德將哲學與 邏輯 [[推理]]並立了,他將之稱為哲學的「科學」。不過,他所使用的科學一詞涵義與現代所謂的[[科学方法|科學方法]]並不相同,「所有的科學(推理)要不是實際性的,就是可想像的、 理論 性的。」亞里斯多德的實際性意味著倫理學和政治—亦即政治學,而可想像的科學則意味著對於詩歌和其他美術的研究,理論性則是對於物理學、數學、以及形而上學的研究  有關 上學 方面 和哲學,亞里斯多德將之定義為「對無形事物的認知」,並稱之為「第一哲學」、「理論的科學」、或稱為「在最高抽象層次的事物」。而邏輯(或稱為「分析」)則被亞里斯多德視為是學習哲學的基本階段 也因此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 可以被分為: #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 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辞学]])#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 科學研究 ==在雅典任教的期間,亞里斯多德領導了當時大多數的科 研究和 思想 ,這段期間也成為他生涯中最為後人所知的時期。不過,亞里斯多德的大半生涯其實都是花 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研究自然科學領域上。雖然他 傳統 形而 產生 學著作包含 深遠影響 許多對於數字本質的研究 但他對於數學本身並沒有做出原創的貢獻。不過他的確 許多自然科學領域上做出原創貢獻,包括了[[植物學]]、[[动物学|動物學]]、[[物理学|物理學]]、[[化学|化學]]、[[气象学|氣象學]]、以及其他科學學科上。 亞里斯多德對於科學的貢獻大多是理論性的、而不是數字性的。到了16 世紀 以後科學家們開始使用數學研究物理科學時 亞里斯多德的作品中被發現出許多錯誤。他的錯誤主要是來自於對[[质量|質量]]、[[速率]]、力度、以及溫度等概念的缺乏,他了解速率以及溫度為何,但卻缺乏測量 繼續影響 們的數字概念,也只有用過一些基礎的實驗配備如鐘或溫度計從事研究。 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提供了許多科學的觀察和記載,不過這些 作裡也有一些奇怪的錯誤。舉例而言,在《動物史》一書裡亞里斯多德主張雄性動物比雌性擁有更多牙齒。同樣的,[[伽利略·伽利萊|伽利略]]也指出亞里斯多德提出的重物體掉落速度快於輕物體的主張是錯誤的。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后世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的科學都以展開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科來進行。 不過,亞里斯多德在科學理論上犯下的一些錯誤並不能抵銷他對於科學領域的重要貢獻。舉例而言,他主張將[[逻辑|邏輯學]][[生物学|生物學]]提升為正式的學科,並立下了至今的研究 督教神 礎。他也提出了對於自然的基本概念,主張研究自然事物可以提供有用的[[知识|知識]],這創造出了物理學以及其他許多科學。不過這些科學的觀察其實都超過物理學的範圍,屬於[[形而上学|形而上學]]的領域了。 == 邏輯學 ==亞里斯多德提出的邏輯概念成為了支配邏輯學界的理論,這一直要到19世紀才被[[数理逻辑|數理邏輯]]取代。[[伊曼努尔·康德|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指出亞里斯多德的邏輯理論是完全以演繹推理的方式架構而成的。 === 歷史 ===亞里斯多德自稱在他之前,邏輯領域都還沒有人認真研究過(Bocheński, 1951)。不過,柏拉圖曾透露在亞里斯多德之前便已有人開始研究[[语法学|語法學]],探索對詞彙使用的邏輯。邏輯似乎是從[[辯證法]]裡衍生出來的,更早期的哲學家便已會使用[[反證法]]概念來討論哲 學, 但卻從沒有認真探索 中的邏輯意義。即使 天主教教會 柏拉圖在邏輯研究上也有所障礙,雖然他大致了解要如何建構一套演繹推理的體系,但卻從沒有真正投入建構過。柏拉圖只依賴於他的反證法,將不同的科學和研究方法混合在一起(Bocheński, 1951)。柏拉圖認為邏輯演繹只是從[[假说|假說]]上衍生而出的,因此他只專注於提出清楚正確的假說,認為以此便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後來柏拉圖才認識到在演繹中的過程可能對於取得結論大有幫助,不過他從來沒有以這種方法成功研究過,雖然他曾將他的嘗試經驗和研究方式記載於《智士篇》裡(Rose, 1968)。 === 分析和推理 ===亞里斯多德提出 邏輯理論在現代通常被稱為「亞里斯多德邏輯」,不過亞里斯多德自己則將之稱為「分析 」,「邏輯」一詞在那時代表的僅是 傳統 的反證法 許多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可能都已遭後人修改,尤其是被當時 他的 學生和後來的教師。亞里斯多德提出的邏輯 論在[[1世紀]]時被編篡為六本書出版:#[[范畴 (哲学)|範疇]]論#解釋論#分析前篇#分析後篇#題旨#謬誤論証 六本書撰寫的順序(以及他們用於教 的時間)並不確定 不過這個列表是在研究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後才列出的。一開始是邏輯的基礎,介紹一些簡單名詞的範疇。接下來則是對於越來越複雜的研究,包括了邏輯的形式—三段論(在分析前後篇裡)以及反證法(在題旨篇和謬誤論証篇裡)。除此之外亞里斯多德有一本討論邏輯的著作並沒有列在這六本書裡:《形而上學》的第四篇(Bocheński, 1951)。 === 模態邏輯 === 亞里斯多德也透過邏輯的模態([[模態邏輯]])創造出了[[直言三段论|三段論]]。模態一詞代表的意思是「模型」,模態邏輯所要研究的就是「[[真理]]」的模型。亞里斯多德也提出了「可能的」與「必 自始至終 的」兩種研究假說的差異概念,並且建構了一套邏輯的研究方式,以探索那些難以被解讀出來的真相。(Rose, 1968) === 五大元素 ===*[[火]]:又熱又乾燥*[[土]]:又冷又乾燥*[[空气|空氣]]:又熱又潮濕*[[水]]:又冷又潮濕*[[以太]]:分割實體為龐大的球體和天體(星辰和行星) 地球上的四種元素 深刻 其自然的地方;地球是宇宙 影響 中心 接著是水、空氣、然 是火。這些元素 會進行自然的運動,不需任何外界的動力。因此人的軀體會沉入水中、水會 隨著 新興 空氣蒸發、蒸發後的水氣隨著雨降下、火可以在空氣中燃燒,這些元素有著永恆的運動循環。 === 原因關係与四因说 ===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有一種「原因」關係的存在。這種“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物質因”、“动力因”和“形式因”。 ;「物質因」(Material Cause):代表了一個事物從一堆零件、成分、基礎、或是原料所組成的存在形式,將物質的構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著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混合、綜合、複合、或結合)。舉例而言,形成一尊大理石雕像的大理石等原料便是物質因。;「形式因」(Formal Cause):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事物是由怎樣的定義、形式、形狀、本質、綜合、或原形所構成的,解釋了構成一個事物的基本原則或法則,這只是整個事物(整套原因關係)的其中一部分(宏觀結構)。舉例而言,雕塑一尊大理石雕像的草稿或設計圖就是其形式因。;「動力因」(Efficient Cause):指的是改變事物的動力及起因,研究「是什麼改變了什麼、而又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改變」,範圍包括了所有事物間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動力的起源或是被改變的事物。舉例而言,將大理石雕刻為雕像的藝術家就是動力因。;「目的因」(Final Cause):指的則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變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動和活動。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說是它之所以改變的原因。這也解釋了 現代 美德 所謂的心理動機,包括了意志、需求、動機、理性、非理性、 倫理 ,所有這些動機都是創造行為 源。舉例而言,一尊完成了的大理石雕像就是藝術家的目的因([[目的論]])。 除此之外,事物彼此之間可以互相影響,造成結果的改變,例如勤勞工作可以 獲得 了新 美好 活、或反之亦然,雖然沒有相同的原因過程或是功能,一件事物是整套因果關係的開端,而另一件事物則是結果 今天 亞里斯多德 最初便提出一套交互性的或循環性的原因關係,解釋事物間的互動對彼此的影響。不過亞里斯多德也指出同樣的事物可以被用於製造相反的結果,而在原因關係中一件事物的存在與否也會影響結果。 亞里斯多德指出兩種原因關係的模型:傳統的(既有的)原因關係、以及意外的(改變的)原因關係。所有的原因,無論是傳統的或意外的,都可以被當作潛在的、或實際的、特定的、或一般 哲學仍 性質。這也可以套用至原因關係的影響上,一般的影響可以歸類為一般的原因、特定的影響可以歸類為特定的原因、行動的影響可以歸類為實際的原因。在實質上,原因關係並不代表原因和結果兩者之間必 活躍在學術 存有時間性的互動關係。 對於原因關係的進一步 研究 則將各種原因劃分適合的等級,例如目的 > 動力 > 物質 > 形式([[托马斯·阿奎纳|托馬斯·阿奎納]]),或者是將所有原因關係限制為物質和動力原因之間的互動、或是只有動力原因(決定論或機會)、或是僅限於一系列的和一連串的自然現象互動(自然科學是解釋事物如何發生、而不是解釋為什麼發生和發生後的情形)。 === 機會和自發性 === 機會和自發性都是事物改變 原因。機會是造成一件事物改變的意外原因,它是「來自於自發性的」(但要注意的是自發性並不會來自於機會)。更明確的說,亞里斯多德所謂的「機會」就像是一般所說的「巧合」。一個人為了達成某項目標而做出某些動作,但他同時也可能(非預期中的)改變了其他事物。舉例而言,一個人試圖籌募捐款,他可能會找到另一個願意捐出一定數量金錢的人。但如果這 方面 募款者並不是真的為了收集金錢而進行募款行動,而是帶有其他的目標,那麼亞里斯多德便會將捐款給他的人帶來的金錢歸類為「機會」的結果 因為機會而發生的事情並不常見,換句話說,如果一件事 濟學方面 常發生、或是總是發生,那麼我們便不能將隻歸類為機會。 不過,機會只能用於人類身上 它是屬於道德行為的領域。依據 亞里斯多德 對於 的說法,機會必須要包含人類抉擇的成分(也因此會 濟活 過思考),而只有人類才有辦法思考和抉擇,「不具行 能力的東西便不具有獲得機會 能力」(Physics, 2.6)。 == 形而上學 =={{main|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定义[[形而上学]]为“[[非物质主义|非物质]]存在”或“最高程度抽象的存在”的知识。他把形而上学和神学一起称为“第一哲学”。 === 實體、潛能性、和實際性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學》一書中檢驗了「實體」(ousia)的概念,他指出一個特定事物的'''實體'''是來自於'''形式'''和'''質料'''兩者的結合。在第八卷中他總結道實體的「質料」是來自於構成它的結構或材質,例如構成房屋的質料便是磚塊、石頭、木材等等,或者任何''可能''用於建構房屋的材料。而「形式」指的則是''真正''的一棟房屋,亦即一棟可以用於「遮掩身體和家當」的建築,或是其他任何帶有同樣含意的事物。組成這棟房屋的成分是屬於「質料」的部 ,而這棟房屋本身則是屬於「形式」的部分。 考慮到事物的改變(kinesis)以及其原因關係,亞里斯多德將改變的種 分為:(1) 成長或縮小,有關數量的變動、(2) 運動,有關空間的變動、(3) 改變,整體質量的變化。配合形式與質量的假設,亞里斯多德在這裡提出了「潛在性」(dynamis)和「現實性」(entelecheia)的概念, 所謂「潛在性」指的是特定事物有能力達成的改變,假設在沒有遭到任何外力阻撓的情況下。舉例而言,一粒埋在田地土壤裡的種子是潛在的(dynamei)農作物,假設它不被其他事物干擾,它就會順利生成農作物。潛在的事物可以是「行動的」(poiein)或是「被行動的」(paschein),其潛在性也可以是 生俱來的、或經由行動或學習而達成的。舉例而言,眼睛帶有 法持續影響 見事物的潛在性(與生俱來的、被行動的),而演奏長笛的能力則是透過學習而來的(練習、行動的)。 所謂「現實性」指的則是潛在性被發揮後的'''成果''',成果(telos)是所有事物改變的基本原則,潛在性也是為了要達成結果才存在的,因此現實性本身就是成果。回 中世紀與重 上述的田地例子,種子開花結果出的 作物便是其「現實性」。 總而言之,一棟房屋的「質料」是其「潛在性」,而房屋的「形式」則是其「現實性」。提出房屋設計圖的形式因(aitia)、以及將潛在性建構為真實一棟房屋的則是房屋建造者的[[理性 义|理性]](logos),而建構完成的房屋本身則是原因關係的結尾—「目的因」。亞里斯多德總結指出現實性在公式上是比潛在性更早存在的,在時間上和實體上都是如此。 在定 了特定實體(形式和質料)之後,亞里斯多德試著研究事物為何構成的問題:例如是什麼東西構成了人類?如果依據柏拉圖的概念 這個問題只會得 兩個解答:動物和兩隻腳,但這並不能讓人構成一體。然而依據亞里斯多德的概念,潛在的事物(質料)以及真實的事物(形式)其實是同一樣東西,兩者是合為一體的。(Metaphysics VIII 1045a-b) === 普遍性和特殊性 === 里斯多德的老師柏拉圖爭論說所有事物都有一個普遍形式,它可以要么是一個性質,要么是與其他事物的一種關系。比如 我們看一個蘋果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蘋果,并且我們還可以分析出一個蘋果的形式。在這種區分中,有一個特定的蘋果和一個蘋果的普遍形式。此外,我們可以把一個蘋果放置在一本書的旁邊,那么我們可以說這本書和這個蘋果二者是相互靠近的。 柏拉圖爭論說有著并非特定事物的一部分的某些普遍形式。例如,有可能沒有特例的好人存在,但“好人”仍是一個真正的普遍性形式。[[伯特蘭·羅素]]是贊成柏拉圖的“未示例的普遍性”的當代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在這個問題上不贊同柏拉圖,他論說所有普遍者都是有示例的。亞里斯多德爭論說沒有不能聯系於存在事物的普遍者。遵照亞里 多德,如果普遍者存在,它要么作為一個特定者要么作為一種關系,那么在過去、現在或未來,必定有可以斷定為這個普遍者的某個事物。作為結論,遵照亞里斯多德,如果某個普遍者無法被斷定為存在於某個時期的一個客體,那么它不存在。 當代哲學家認同這個立場 古典經濟 一種方式是通過斷言[[埃利亞 學派 取代 |埃利亞]]原理。 此外,亞里斯多德在普遍者的位置上不贊成柏拉圖。因為柏拉圖談論了形式的世界,這是所有形式存留的位置,亞里斯多德主張普遍者們存在於被斷定 每個普遍者的每個事物內 所以遵照亞里斯士多德,蘋果的形式存在於每個蘋果內,而不是在形式的世界內。 == 倫理學 == 雖然亞里斯多德 的許多著作都討論到 [[伦理学|倫理學]],但在這方面最主要的著作是《尼各馬科倫理學》一書,這本書也被認為是亞里斯多德最偉大的著作之一。亞里斯多德認為倫理知識並非一種「精確的」知識,倫理也因此與[[逻辑|邏輯]]或[[数学|數學]]都大不相同,而是類似像對於營養和運動的知識一般的「常識」。而且,由於倫理是一種實踐的學科而非只是理論性的,亞里斯 德認為一個人若要成為「好人」,便不能只研讀美德為何,而要親身實踐美德才行。舉例而言,一個人要成為好的足球員,並不能只依靠研讀理 ,而是必須要付諸實際練習。亞里斯多德首先提出了美德的標準,他先假設人的任何行為都是有所目標的、而這些目標是「好的」。而被他稱之為「至善」的最終目標則是:幸福(希臘語為eudaimonia—有時也可以翻譯為「活的很好」)。 亞里斯多德主張幸福並不能只依靠快樂感、或是單純的名聲和榮譽而獲得。在「研究了人類的各種特定功能後」,亞里斯多德終於找出他認為幸福的來源。他分析人的心靈並且將其畫分為三個部分:營養的心靈(包含農作物、田地、和人類)、知覺的心靈(動物 優雅 人類)、以及理性的心靈(只有人類)。也因此,一個人類的功能就是去做人類應該做的事情去、做那些讓人類之所以特殊的事情:使用理性的能力。作出這樣事情的人類就會快樂,因為他們達成了屬於理性心靈的目標或本質。取決於人們追求理性心靈的程度,亞里斯多德將人類劃分為四種等級:道德的、自制的、不自制的、以及邪惡的。 亞里斯多德相信所有倫理美德都是來自於達成「過度」與「貧乏」之間 平衡點。不過,這並不表示亞里斯多德相信道德相 主義。他將幾種情緒(如恨、羨幕、忌妒等)以及幾種行為(如通姦、偷竊、謀殺等)歸類為錯誤的一邊,無論這些情緒及行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亦然。 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亞里斯多德通常專注於在各種領域中找出介於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例如正義、勇氣、財富等等。舉例而言,勇氣是兩種感覺(恐懼和自信)之間的平衡點,並以此平衡點為基礎採取的行動 西塞羅描述 勇氣的行動)。太多恐懼、太少自信會導致懦弱,而太少恐懼、太多自信則會導致草率、愚蠢的抉擇。亞里斯多德說找出事物的平衡點是找出幸福的關鍵,而幸福本身則是最終的至善形式。介於兩者之間的那個平衡點也常被稱為[[中道|中庸之道]](Golden Mean)。 亞里斯多德也寫下他對於正義的概念。他將正義定義為兩個部分:一般的正義和特別的正義。一般的正義是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正義形式,只有在一個完美的社會裡才可能存在。特別的正義則是對於特定的犯罪或非正義行為施加懲罰。也是在這裡亞里斯多德主張人需要受過訓練的判斷能力,以判斷特定事件正義與否。亞里斯多德說發展好的習慣可以培養出好的人類,而練習奉行中庸之道則可以讓一個人活的更健康、快樂。 === 特色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根基於早期的希臘倫理學,尤其是來自於 他的 老師[[柏拉图|柏拉圖]]和柏拉圖的老師[[苏格拉底|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本身並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柏拉圖留下的著作主要是為廣大群眾撰寫的,亞里斯多德則留下較多學術性的作品。與柏拉圖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對於自己提出的整體理論較常抱持保留態度,並且在倫理學上較不會堅持其理論的正確性。不過這些哲 家的整體思想,還是相當接近的。 拉底是第一個專注於研究倫理學的希臘哲學家,這種努力或許是 「金河」 了解決[[詭辯]]的出現,當時強調修辭學、道德相對主義、以及違逆雅典傳統諸神的詭辯技巧盛行一時(他們也用詭辯技巧違逆其他許多傳統 。詭辯者可以對當前的社會提出大量的問題 ,但 是大 卻沒有提供解答。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 德全都有著立場分明的倫理學系統, 們可以選擇追求美德以獲得幸福和繁榮。他們都 認為 美德的行為是可以透過教導和練習的, 們也都認為倫理學是建基於理性上,而且奉行美德也有其理性的原因。這與詭辯者所強調的道德相對主義形成強烈對比,他們認為許多不同 著作 行為在不同的社會裡也有不同的標準。事實上,同樣的論點在 代的倫理學界依然是存在爭議的話題。 除了這些基本的相同點外,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三人之間的倫理學差異並不大。主要的差異在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認為懂得美德的行為為何便 失散 足夠讓一般人過著美德的生活 沒有懂得美德的人或做出邪惡的事情。亞里斯多德則認為(以及後世大多數哲學家都同意這點)許多人了解自己做的事情是壞事,但由於意志的脆弱而仍從事之。柏拉圖 列出幾樣標準的美德:智慧、勇氣、節制、和正義,亞里斯多德所列出的則遠遠不只這些。 == 政治学 ==除了致力于个人的伦理学著作之外,亚里士多德还在标题为《[[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著作中致力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是非常 大約三 组织的,他被认为是以这种方式构想城邦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应是天然共同体。此外,他认为城邦应当先于[[家族]],而家族又先于个人,就是说在生成次序中最后,而在存在次序中最先(1253a19-24)。他还著名于他的论述“人本质上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把政治构想为更像[[生物]]而非[[机器]]的存在,是离开其他部分就不能存在的多个部分的搜集。某些人批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因为某些思想家比如 [[Juan Gines de Sepulveda]] 用他的天然奴隶的想法来证明欧洲人对印地安人的统治是正当的。 应当注意到现代理解的政治共同体是[[国家]]。但是,国家不适合于亚里士多德,他提及的政治共同体是城邦。亚里士多德把城邦理解为在政治上“合伙”,而不在[[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之下,也不是[[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所理解的政治共同体。随后,建立城邦不是为了避免不公平或为了经济稳定(1280b29-31),而是为了过良好的生活: “政治上合伙必须被尊重,它是为了高尚行为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生活在一起而存在的”(1281a1-3)。这可以区别于社会契约理论,它声称个人由于“畏惧暴死”或“厌恶麻烦”而放弃[[自然状态]]。 这也使亚里士多德成为将伦理学与政治学区 开来的第一人,是古代政治学的开创者。 == 影響 ==亞里斯多德留下的著作成為最完整而又最具影響力的哲學系統 之一 ,或許高過史上任何的一個思想家<ref>{{cite book |last= Durant |first=Will |author=Will Durant |coauthors= |title=The Story of Philosophy |year=1926 (2006) |publisher=Simon & Schuster, Inc. |location=United States |isbn=9780671739164 |pages= 92}}</ref>。他單獨創立了邏輯學、生物學、以及心理學,他也在兩千年前的《政治學》一書中預言了[[工业革命|工業革命]]的來臨:「如果每個機器都能製造其各自的零件,服從人類的指令和計畫…如果梭子會自己來回飛動、如果弦撥會自己彈奏豎琴,完全不需人手操控,工頭將不再需要領導工人,奴隸主也不再需要指揮奴隸了。」<ref>{{cite book |last= Durant |first=Will |author=Will Durant |coauthors= |title=The Story of Philosophy |year=1926 (2006) |publisher=Simon & Schuster, Inc. |location=United States |isbn=9780671739164 |pages= 82}}</ref> 後來的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尼采]]曾表示他 哲學思想幾乎完全來自於亞里斯多德<ref>{{cite book |last= Durant |first=Will |author=Will Durant |coauthors= |title=The Story of Philosophy |year=1926 (2006) |publisher=Simon & Schuster, Inc. |location=United States |isbn=9780671739164 |pages= 86 fn}} </ref>。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和道德 則也被一些現代哲學家如[[艾茵·兰德|艾茵·蘭德]]所吸收和發揚。 == 著作 ===== 主要作品 ===亞里斯多德的廣泛作品在《亞里斯多德文集》(Corpus Aristotelicum)中被分為五大類。以下的編號是依據牛津大學翻譯版本所設下的標準所排列的<ref>''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edited by Jonathan Barnes, 2 vol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ref>。以下有些作品的真實性仍有爭議,不同書中對於亞里斯多德的身分、他的學生、以及書中的觀點也不完全一致。有些作品例如《雅典政制》則被大多數學者認為是亞里斯多德「學派」在亞里斯多德指導下所撰寫並編輯的。其他的作品如《論顏色》則可能是亞里斯多德的學生所著的,例如[[泰奧弗拉斯托斯]]。一些 作品 保存 例如《論植物》則可能是以亞里斯多德為名由他人撰寫的。以下的分類刪去 最後一個包括中世紀[[占星学|占星術]]、[[魔法]]的分類,因為這些偽作會套用亞里斯多德之名純粹是因為美化和宣傳之用。以 作品中真實性有極大爭議的會以星狀符號「*」表示 。 == 參見 ==*[[亞里斯多德學派]]*[[苏格拉底|蘇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列表|古希腊哲学家]] == 外部連結 ==*[http://www.fh-augsburg.de/%7Eharsch/graeca/Chronologia/S_ante04/Aristoteles/ari_intr.html 一些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希臘原文)]*史丹佛哲學百科:**[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biology/ 生物學] — by James Lennox.**[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causality/ 原因關係] — by Andrea Falcon.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ethics/ 倫理學] — by Richard Kraut.**[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logic/ 邏輯] — by Robin Smith.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mathematics/ 數學] — by Henry Mendell.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metaphysics/ 形而上學] — by S. Marc Cohen.**[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natphil/ 自然哲學] — Istvan Bodnar.**[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politics/ 政治思想] — by Fred Miller.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psychology/ 心理學] — by Christopher Shields.**[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stanford/entries/aristotle-rhetoric/ 修辭學] — by Cristof Rapp.*[[天主教百科全書]]: "[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01713a.htm 亞里斯多德]" — by William Turner.*網路哲學百科: "[http://www.utm.edu/research/iep/a/aristotl.htm 亞里斯多德]".*[http://uk.arxiv.org/abs/physics/0505172 Aristotle and Indian logic]*[http://www.greektexts.com/library/Aristotle/index.html 亞里斯多德著作的收藏]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