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亦师亦友绍国兄(傅建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亦师亦友绍国兄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亦师亦友绍国兄》中国当代作家傅建国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亦师亦友绍国兄

在温州,尤其是文学界,恐怕没有哪位写作的朋友不认识程绍国先生的。我想,这与绍国兄近年来担任温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无关,只与他的代表作《林斤澜说》,散文集《暮春集》《跋涉集》,以及长篇小说《九间的歌》等著作有关。作家,终究是要凭作品立足、说话,只有拿得出优秀的作品,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社会的尊重。

绍国兄在文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个人物,另一个原因是,他曾长期在温州晚报工作,负责“池上楼”(汪曾祺先生题写刊名)和《春草池》(林斤澜先生题写刊名)副刊编辑工作。副刊是报纸的灵魂。绍国兄在岗期间尽心尽责,对外吸引了国内一大批优秀作家纷纷来稿,为宣传温州鼓与呼;对内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本土作者,为温州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鄙人爱好写作,虽然业余经常在温州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并于2008年出版了第一部文集《人在旅途》,但是,由于文学基础差以及生活压力,一直写写停停,难以更上一层楼,甚至在屡次遭遇省级文学期刊退稿中,几乎丢失了小说创作的信心,幸运的是我被绍国兄及时发现,并热情地伸手拉了我一把,使我在文学的路上重拾写作信心。

十年前,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历时一年半,创作完成了中篇小说《命根儿》。这是我的第二篇中篇小说作品,第一篇题目叫《牌坊村人家》,刊发在《温州文学》2007年第3期。我私下将《命根儿》投给绍国兄,期待指正。在这之前,我已经将这个中篇先后投过三家省级文学期刊,有的回复说作者语言不错,但主题没有突出的精神指向;有的什么也没有说,稿子如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大约一个星期后,我便接到绍国兄来电,他说小说看了,写得不错,是心血之作,我帮你推荐试试。绍国兄先将稿子投给了北京一家文学杂志社,一个月后,对方回复说小说情节拖沓,思想深度不够,云云。传统文学期刊走得是精英路线,基层普通作者如果想要加入圈子,一要作品,二要人脉,既然绍国兄推荐都不行,那只能说明我的作品还有待提高,我也因此而反省,厘清自己作品的不足。然而,绍国兄相信他自己的眼光,他认为《命根儿》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关键是他有心要拉我一把,扶我上马,所以,他一直惦记着《命根儿》的命运。苍天不负有心人,在绍国兄的力举推荐下,《命根儿》终于在《江南》2009年第5期与读者见面了。令人欣喜的是,绍国兄的判断是准确的,《命根儿》发表后,的确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2018还被长江文艺出版社列入“中国好小说”大系,同作者其它两篇中篇小说《雪花巷房客》和《打工往事》一同在亚马逊网站推出电子书。

绍国兄是性情中人。作为编辑,他是我的老师,他不仅为我的小说发表操心,也为我的写作多有指导或批评。散文集《从皖南到温州》共60篇文章,其中有五分之一是经过绍国兄之手编辑发表的。由于我的文字基础比较差,错别字多,每次审阅我的文章他都要花力气动刀子,但他从来不会因此而拒绝我的稿子,总是沙里淘金将我那些笨拙的文字发表出来。

作为朋友,绍国兄比我年长3岁。他喝酒豪爽,说话直爽,不装,为人不卑不亢。那些年,有外地作家朋友常来温州采风时,绍国兄总是也叫上我同大家聚一聚,因此我也有幸认识了不少省内外知名编辑和作家。令人难忘的是,2009年4月11日晚上七点多,绍国兄突然来电,说他与几个朋友在瓯北一家酒店用餐,说自己晚上状态不好,问我是否方便去帮他开车?那时候还没有“酒驾”一说,一般情况下无须找代驾,再说绍国兄酒量不错,酒品向来也好,怎么会需要代驾?

原来,这天远在北京林斤澜先生去世了,作为《林斤澜说》的作者,绍国兄心情十分沉重。性格一向开朗嘻嘻哈哈的他,这天晚上精神恍惚,眉宇间写满忧伤,我从瓯北将他送至市区新城时,一路上只听他念叨着说:林斤澜先生是我们前辈,我是他的学生,他走了,我得赶紧安排时间去北京一趟……除此之外并无多余的话语。

近些年,我和绍国兄接触的机会少了,我卖牛皮,终日为生计奔波是一个方面,绍国兄亦从编辑的岗们退居二线是一个方面,或许还有其他因素,我就懒得去揣摩了。但是作为朋友,绍国兄对我的文学创作依然是一如既往地关注,并不时地加以提醒或指正。网络时代,朋友圈、微信群往往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很少在公共场合关于政治敏感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一次,绍国兄便在微信里私下与我交流,他坦诚地说:

“看到你在温州作家群里的谈天,似乎对政治不关心。你的小说有生活,也好读。但为什么进不了高端刊物?主要是你的小说是形而下的。作家要有人道精神,有批判精神,有人文关怀,同情弱者。写作时必须想到人民、国家、人类……莫言贾平凹余华的小说你认真看看,他们上述意识体现很充分的。你似乎不管政治,而且对政治的理解似并不是那么太正确,这完全会影响到作品的品质,特别是品格。小说品质品格低了,可能有意思,但没大的意义。我们朋友多年了,私下直来直去,不知当否?”

我心头一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想,在写作的路上,也只有绍国兄会对我坦诚以待,道出肺腑之言。绍国兄对我如此,对待其他文学友人也是如此,有一说一,不戴有色眼镜看人。这是他磊落、坦荡的品格秉性使然,是一个有情怀、有正义感的作家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

一个人在文学的路上,与绍国兄邂逅同行,是幸运的,也是自豪的。 [1]

作者简介

傅建国,1963年5月生,安徽青阳人,现居温州。曾务农,代课,做篾匠。长期从事皮革销售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