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亦收亦種是芒種(張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亦收亦種是芒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亦收亦種是芒種》中國當代作家張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亦收亦種是芒種

案頭,擺放着一本才收到的雜誌夏日的陽光穿窗而過,灑滿整個寫字檯,齊白石大師題寫的「芒種」刊名便熠熠生輝。因為喜讀《芒種》,在印象中「芒種」就是一個很文學的詞,而往往忘記了「三夏」大忙裡的芒種時節。

作家林清玄在《六月芒種》中寫道:「芒種,是多麼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承擔是芒種,高粱的波浪是芒種,天人菊在野風中盛放是芒種……有時候感覺到那一絲絲落下的陽光,也是芒種。六月的明亮里,我們能感受到四處流動的光芒。」一派美麗的初夏鄉村風景!

芒種時節,陶醉在「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田園詩意中。往昔,我們可以支農,而今誰在芒種?我們離鄉村漸遠,忘記飢餓的痛楚,就有點五穀不分,不知芒種之「芒」是指收穫大麥、小麥等麥類有芒作物,不知芒種之「種」是指播種穀黍類作物。可是,鄉村並未消逝,當城市被煙熏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人們也忙了起來,呼籲:禁燒秸稈,讓天藍水碧。

每到芒種,城裡人都會感到生活的細微變化。如果你訂盒飯,老闆可能會說,「這兩天,店裡的幾位員工回家農忙了,人手少,送餐速度要慢些,請諒解。」如果你家正在裝修工人可能會給你來個電話,「主人家,今天天氣晴好,我要收割麥子,耽擱一天。不過,請放心,不會誤你的工期。」如果你去菜市,蔬菜的價格可能要貴點,因為要插秧、灌田,進城賣菜的農民少了許多。從鄉村走出來的人,土地承載了他們太多的情感,芒種是應該回去忙一下的。

農機的廣泛使用,讓某些經典農耕文明的場景成為歷史,但芒種時節「忙」的氛圍依舊很濃。沒有下過地、種過田的人,沒有熾熱地渴望過「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糧」的人,怕是永遠也感受不到「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打火夜插秧」的緊張,永遠也體會不到「芒種芒種,連收帶種」的辛勞。芒種,種下了一個五穀豐登的願望。

芒種時節,成熟的小麥要收割,若遇到風雨,容易倒伏、落粒、麥穗發芽霉變。為了不使莊稼毀於一旦,農家必須抓住稍縱即逝的晴好天氣,搶割、搶運、搶曬,真是「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麥粒還未歸倉,農民們便又開始新一輪的勞作:翻耕田地、挖渠引水、插栽秧苗,樣樣都是艱辛的體力活。當插完最後一株秧苗,農人直起酸痛的腰,凝視着水田裡那一排排綠色,品味着自己種下的風景,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是的,是芒種,使鄉野舊顏換新容,使幾天前的金色麥浪變成了碧波蕩漾。因為這片新綠,田間的一切都變得鮮活起來,變得生機盎然。醉人的氣息沒有使莊稼人沖昏頭腦,他們的心境是明亮的,要使幼小的嫩綠變成豐碩的金黃,這個夏天、秋天還有許多忙事在等着。

亦收亦種是芒種,收,收穫幸福;種,種下希望。忙忙的芒種,在作家眼裡是季節的一個美麗畫面,而在那些農民眼中,只是辛勞耕作的一個小片段。

[1]

作者簡介

張春波,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