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产能过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产能过剩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产能过剩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所以产能过剩不是产品过剩——即使产品不过剩的情况下,产能也有可能过剩。

产能过剩通常指行业生产能力相对于市场有效需求过高,主要存在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产能过剩。

某些西方媒体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这是极其狭隘的,违背了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当国内需求被满足后,剩余产品自然会转向出口市场。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西方资本利益集团鼓吹“中国产能过剩论”旨在为其升级绿色保护主义措施造势,是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又一话术。

产能过剩的基本特点

我国的产能过剩是在经济高位运行中产生的。西方国家的产能过剩一般是由经济萎缩所致,而我国经济运行较长时期处于高位,产能过剩是在高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回过头来看,产能过剩的出现早有苗头。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就是由于大量产品不为市场包容所致,实质上就是产能过剩制约着投资增长。由于这些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产能过剩为供给过剩所掩盖,而供给过剩或需求萎缩又通常被认为是暂时性的,不易引起重视。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在10%左右,但市场容量并未相应扩大,不但供给大于需求的商品越来越多,而且被迫闲置的生产能力几乎遍及各个产业,供给过剩已明显转变为产能过剩。可见,产能过剩不是一夜之间才有的,其产生、扩展和蔓延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产能过剩首先出现于消费品生产部门,然后蔓延到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上世纪90年代,有3年出现了两位数的高通胀,另外的7年市场皆相当疲软。不过,当时主要是消费品市场疲软,生产资料市场还比较兴旺。然而,近几年生产资料市场也趋于疲软。2005年,鉴于生产资料销售额相当于消费品销售额的3倍,又考虑到一向旺销的钢铁、水泥、建材、电解铝等生产资料已出现滞销,有关部门作出了供给过剩已从消费品市场扩展到生产资料市场的判断,亦即供给过剩已经转变为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反过来不但会加重供给过剩,而且会迫使市场价格下降。

改善宏观调控,化解产能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科学分析产能过剩的性质和特点。应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认识产能过剩产生、扩展和蔓延的过程,切不可就事论事。我国的产能过剩是在经济高位运行中产生的,而决非经济萎缩所致。经济高位运行虽然带来了产能过剩,但它同时又为扩大内需、化解产能过剩准备了必要条件。

全面准确地把握产能过剩的成因。既要深入分析投资和消费的矛盾,又要深入分析进口和出口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不但相互结合,而且具有不可分离的联动关系。比如,一旦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失调,就会波及进口和出口的关系,进出口关系也会失调。反之,进口和出口的关系失调,就会波及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也会失调。当前,急需压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但必须同时相应调整进口和出口的关系,而不可进行逆向调节。

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调节重点。既然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那么,要化解产能过剩,就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重点。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有所放缓,这是需要付出的代价。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保证增长方式转变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应把握好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关系。

把握好调节的进程和力度。产能过剩的化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调节的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抑制、缓解和化解。各阶段调节的力度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对投资和消费、进口和出口这两种经济关系的调节要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相适应。只要把握好调节力度,产能过剩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