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 米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1899年5月24日-1984年10月18日)出生比利時。是一位比利時律師的兒子。法國抒情詩人和畫家。
一個西方傳統文化的叛逆者。他曾到遠東和中國旅行,著有《一个野蛮人在亞洲》。他對古老而智慧的東方文化顶禮膜拜,並在自己的創作中溶入了儒家、佛家的思想。他詩中的那種空靈感和虛無感,有一部分正來源于此。[1]
生平
繪畫與詩歌是他用以嘗試表達真正不可表達之物的語言。說起這位詩人,會讓人不禁想到梵高,他們在義無反顧地踏上自己藝術之路前,都是歷經挫敗的人生。 [2]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二十二歲起,失敗感將我籠罩。家人覺得我一事無成,老念叨這個。他們眼見我這水手歸來,失業了。我沒考上高校。我被移民地拒絕,被預備役軍官學校開除,退役了......我不斷回到「遊手好閒」的狀態,對我的父母,對那些要負擔你的負責人來說,我總歸是個惡夢。」 [3]
年輕時,進入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學習醫學,但不久他放棄了大學學業,加入了商船。他以這種方式去了南美美洲,非洲以及中國。
1922年,定居巴黎。
1923年,他開始為幾本前衛雜誌撰稿,一度成為老師。並被詩人朱爾斯·Supervielle。聘為秘書。
米肖首先以他的詩歌集《基耶·富斯(Qui je fus)》(1927;“我是誰”)引起了批評。
1927年,米肖去非洲和美洲大陸旅行,寫過《厄瓜多》。
1930-1931年米肖到日本、中國、印度旅行。
1932年他將在亞洲遊歷的經歷寫成富於東方意味詩歌《一個野蠻人在亞洲》。其中的佛教哲學,東方的書法都成為他後來很多詩歌和畫作的主題和靈感來源。
1930年發表了最著名的著作《plume》描繪了一個在生活中屢遭磨難的反英雄角色-普盧姆。他時而睡著時而醒來,期間房子被偷,妻子被殺,他什麼都沒注意到。
1937年,舉行他的第一次繪畫展覽。
1939年他穿越美洲大陸來到巴西,在當地生活了兩年。
1941年,安德烈·基德(AndréGide)對米紹的詩歌進行的研究,引起了當時法國詩人、畫家的注意。
1955年,米肖成為法國公民。
詩組《画》
【 詩 】
風景
風景,靜謐或荒涼。
生活之路的風景,而不是地球的表層。
悠悠流淌,近乎凝滯,時而似倒退的時間的風景。
破布,襤褸神經,追懷*的風景。
風景,為了掩蓋傷口,
鋼鐵,碎片,折磨,時代,脖上絞索,動員令。
風景,為了廢除呼喊。
風景,像扯起被單,蒙緊了頭顱。 [4]
遊記
Un Barbare en Asie》(1932年;亞洲的“野蠻人”),該書由美國外籍書商翻譯西爾維亞海灘。
散文選集
《太空中的空間》(L'Espace du dedans,1944年;
《艾勒》(Ailleurs)(1948年,“在其他地方”)
《舊生活》(La Vie dans les plis,1949年;“褶皺中的生活”)。
後期作品
《通靈》,
1961年;《黑暗中的光明》,《悲慘的奇蹟:瑪斯卡琳》
1956年;《悲慘的奇蹟》:《麥斯卡琳》),以及《小精靈》和《無與倫比的嬌小》
1966年;《少校》)。 《心靈考驗》和《無數次要的未成年人》(描述了他的吸毒經歷)。
翻譯作品
《選集》(Selected Writings,1968年);
厄瓜多爾:旅行雜誌(1970);Meidosems:詩與石版畫(1992);
間隔,位移/位移,分隔(1992);
黑暗行動(1994);和Tent Posts(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