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中黃炮製方法與飲片性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中黃炮製方法與飲片性狀

【藥材來源】

人中黃為甘草粉置竹筒內,於人糞坑中浸漬後的製成品,漂淡曬乾

【古代炮製方法】

元代有人中黃末(《丹溪》)。

【現代炮製方法】

取淡竹鋸斷,一頭留節,一頭去節,刮去竹青。將甘草粗末裝入竹筒內,撳結實後,在去節一頭用淨紙塞緊,再用松香封口。立冬前浸於糞坑中,立春時取出,放在清水中漂洗1個月,每天換水1次,取出陰乾,劈破竹筒,取出其中甘草,再放入露天,日曬夜露1個月,至無臭氣為度。

【飲片性狀】

人中黃為圓柱形硬塊。外表黯黃色,粗糙,纖維縱橫交織,有紫褐色甘草栓皮碎片;外面並常附着竹筒內之薄膜;質輕虛,但堅實,不易折斷;有特殊氣味,略具甘草甜味。

【炮製目的】

人中黃味甘、咸,性寒。歸胃經。具清熱解毒之功能,用於熱病發斑,血熱毒盛,斑疹紫黯,或高熱發狂,以及咽喉腫痛、丹毒等症。

【應用選擇】

  1、辟瘟人中黃一味,不拘多少,飯為丸,綠豆大,下十五丸,可以辟瘟。如人中黃丸(《松峰說疫》)。   2、嘔血吐痰,心煩骨蒸人中黃為末,每服9克,茜草汁、竹瀝、薑汁和勻服之(《丹溪》)。   3、溫疫熱毒常與蒼朮、桔梗、滑石、大黃等同用,治溫疫諸熱毒。如張氏人中黃丸(《張氏醫通》)。   【附】文獻摘錄:「人中黃,以竹筒入甘草末於內,竹木塞兩頭,冬月浸糞缸中,立春取出,懸風處陰乾,破竹取草,曬乾用」(《綱目》)。

【總結】

人中黃載於《日華子本草》。該書云:糞清冷。臘月截淡竹去青皮,浸滲取汁,治天行熱、狂熱疾、中毒並惡瘡蕈毒,取汁服,浸皂夾、甘蔗治天行熱疾。金元時改加用甘草於竹筒內,並一直沿用至今。因衛生學等原因,現今該藥應用甚少。 [1]

【炮製方法】

人中黃又名甘草黃、甘中黃。載《日華子本草》。系甘草粉置竹簡內,於人糞坑中浸漬一定時間後的製成品。 《本草綱目》:「人中黃,以竹筒入甘草末於內,竹木塞兩頭,冬月浸糞缸中,立春取出,懸風處陰乾,破竹取草,曬乾用。」現行,取一端有節的竹簡、刮去竹青,裝入甘草粗粉,填實,口端用紙(或布)塞緊,松香封口,立冬前浸入糞坑中,立春取出,用清水漂洗1個月,每日換水1次,取出陰乾,劈破竹筒,取出甘草,日曬夜露1個月,至無臭味。乾燥。

【飲片性狀】

呈圓柱形硬塊,外表及斷面均呈暗黃色,粗糙而緊密,甘草纖維縱橫交織,摻雜紫褐色甘草栓皮碎片,外表面常附着殘留的竹簡內薄膜,易剝落。質輕且堅實,有特殊氣味,略有甘草甜味。

【炮製作用】

人中黃性味甘、咸、寒。歸心、胃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能。用於熱病發斑,血熱毒盛,斑疹紫黯,或高熱發狂及咽喉腫痛,丹毒瘡瘍等證。如治溫疫熱毒的人中黃丸(《張氏醫通》);與茜根汁、竹瀝、薑汁同用治嘔血吐痰、心煩骨蒸(《丹溪心法》);配伍金銀花、丹皮、生山梔治丹毒,(《現代實用中藥》):配伍酒大黃治中河豚、菌毒及一切惡瘡(《本經逢原》。

【炮製研究】

人中黃宋初《日華子本草》收載製備方法:「糞清冷臘月截淡竹去青皮,浸滲取汁,治大行熱,狂熱痰,中毒並惡瘡蕈毒,取汁服,浸皂夾、甘蔗治天行熱疾。」金元時代改放甘草至竹筒內:「以竹簡兩頭留節,中作一竅,內甘草於中,仍以竹木釘閉竅,於大糞缸中浸一月,取出曬乾,大治疫毒」(《古今中藥炮炙經驗》引(丹溪心法》)。明、清時代沿用此法。現今,沿用甘草置竹筒內的製法。但因衛生學等原因,臨床應用甚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