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

《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作者纪小龙以30年从医经验,透视种种现象,教给你从了解自身、就医之道和自诊自查三个方面告诉读者怎么弄明自身情况、花小钱看好病、健康长寿的秘诀等。作者以30年从医经验,教给读者自己把握健康与生命的智慧、自己争取确诊与治疗的权利。

基本内容

书名: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页数:257页

开本:16

品牌: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纪小龙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35958358

内容简介

《从头到脚的自疗智慧》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纪小龙,男,52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第三军医大学毕业,1981年解放军总医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87年在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年,1994年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进修,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国内11家杂志的副主编、编委以及美国《环境肿瘤病理杂志》编委。全军解剖学组织胚胎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全国、全军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肿瘤早期诊断、淋巴瘤诊断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每年在病理会诊中解决疑难及关键诊断1000例以上。198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肿瘤免疫封闭机制的研究。1991年报道了世界上首例淋巴结肺吸虫病,1996年发现并报道了特殊类型霍奇金病,1997年率先对肝癌治疗中癌细胞死亡机制进行研究报道。2003年7月组织成立国际上首家纳米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新近开展的“肿瘤自体血活化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生物治疗”和“肿瘤形态机制的研究”均为国内外少有人涉及的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12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6项。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了解人体,保健、治疗心里都有底

第一课 人体可以“自愈”,了解人体更长寿

每个身体部件都有说不清的奥妙

第二课 从头说起

头发的故事:让“烦恼丝”不再烦恼

拯救眼睛:中国学生近视眼率排世界第二

大脑好,工作效率高,心理疾患少

耳朵挺不容易

鼻子总发炎,可能是鼻中隔在捣乱

第三课 五脏六腑皆烦恼

谁在对“肺先生”暗下毒手

几乎人人都有“冠心病”

别让胆“心惊胆战”

护肾刻不容缓(上)

护肾刻不容缓(下)

胃,你好吗?

从小肠的吸收功能说“吃什么补什么”不可能

别让大肠多愁多病

一半人有痔疮,如何照顾好我们的“出口”

第四课 最易被忽视的器官

该如何对待身上的痣

胰腺:最易被误诊和漏诊的器官

生命之河:血管与血液

保护脊髓,颈椎、腰椎病莫小视

你是软骨头还是硬骨头?

第五课 男男女女有“隐秘”

别憋坏了膀胱

保养卵巢,保鲜女人味

呵护生命的摇篮——子宫

孕育生命,巧躲波折

第六课 免疫系统——人体防御部队

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淋巴结变大要及时检查

人体的三道防御系统

第七课 读懂你的内分泌

垂体:个子小,本领大

甲状腺:新陈代谢加速器

肾上腺:“人小鬼大”

第二篇 就医之道——少花钱也能看好病

第八课 何病求何医,对症看医生

进京看病陷阱多,有病乱投医让人心痛

看病不要迷信专家和高学历

病分三种,求医有别

第九课 选对医院、科室和医生

选对医院

选对科室

选对医生

第十课 就诊需要动脑子

第十一课 看病要及时

第十二课 治病需对路

第十三课 怎样防误诊

第十四课 如何应对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不靠送红包

别让《知情同意书》耽误事

手术有风险,术后应活动

请相信人体的再生能力

第十五课 防病5步骤

第三篇 自诊自查——保证健康长寿的绝招

第十六课 哪些疾病不是病

请容忍身体的小毛病

有多少“宫颈糜烂”被过度治疗

发烧不叫病,关键找原因

脂肪肝不是病,担心烦恼均多余

“超级病菌”不新鲜,重在预防是关键

腹泻是身体为了尽快排泄有害物

被误解的颈、腰椎病

请你每天咳嗽几声

慢性胃炎自己治

甲状腺结节“疯狂”起来了

钙化灶吓着你了吗?

你的身体是酸还是碱

第十七课 哪些“小毛病”里有危险信号

有些小毛病要警惕

哪种肚子疼一定要赶紧看

头痛是个“头等”的事儿

手术猝死应警醒

三招制服动脉硬化

囊肿带来的混乱

息肉不可小视

血管瘤不是瘤,只怕破裂大出血

第四篇 家庭保健看过来

第十八课 健康的女性最幸福

最好的保健就是顺其自然

痛经也是病

经常摸一摸自己的乳房

更年期女性的锦囊妙计

女性忍无可忍的漏尿问题

没必要盲目补充胶原蛋白

老年性阴道炎要预防真菌感染

第十九课 “男”以承受之痛

真真切切看男性

男性特有的癌——前列腺癌

饮酒要因人而异

第二十课 给孩子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

保健从生命源头受精卵开始

生命可以从试管中开始

新生宝宝应该注意哪些健康问题

一岁内的孩子,皮肤黄了是大事

关注6~12岁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定要常看看孩子的眼仁儿

常摸摸孩子的肚子

叛逆的青春期

第二十一课 60岁不妨重新来一次

迈好中年这道槛儿

60岁,重新调整自己

乐天知命,顺其自然

80以上古来稀

临终关怀,家属应该知道这些

生命在于运动,长命在于安宁

第五篇 实效防癌怎么办

第二十二课 认识癌症真面目

什么是癌症?

癌症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乔布斯以身试癌不可取

癌细胞是杀不死的

癌症的真实面目

癌细胞也会自然死亡,关键在于改善自身环境

躲开污染:生活中的致癌因素

预防癌症的良方

第二十三课 治癌前一定先确诊

癌症诊断中也有假象

癌症诊治一定要有病理依据

不做病理检查遗恨无穷

那些介于良恶之间的肿瘤

第二十四课 最易误诊的癌症

一种可以治好的脑瘤——脑膜瘤

淋巴瘤没有良性的

跋 在与细胞对话的过程中,我感受着生命

后记

在与细胞对话的过程中,我感受着,生命

作为一名病理医生,我工作的直接对象不是病人,而是一个个标本、一张张病理片子。透过这张张玻璃,我触摸到了世间最真实、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起“一锤定音”作用的病理医生来说,错误是一次也不能发生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我每天与显微镜、标本打交道,但我时时提醒自己:谨慎、细心。我如履薄冰,倾力挽救了一个个死亡线上的生命,这让我感到欣慰,感到无愧。

许瑞江医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每天清晨我都能看到他念英文、,傍晚锻炼身体、白天勤恳工作的身影。一天上午,外科送来了他的肾脏切除标本,切开一看,在肾盂、肾盏内有一个椭圆形肿物。我不由心中一沉。显微镜下看,细胞丰富,生长活跃,诊断移行细胞癌,Ⅱ一Ⅲ级是毫无疑问的了。夜深人静,我注视着那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的癌细胞,大大的细胞核和核仁,就像一双双窥视的眼睛在肆无忌惮地向周围寻找着侵袭、扩散的方向和途径。突然,这些癌细胞均匀细粒般的染色质引起了我的注意。对了,这些癌细胞有不同于一般肾脏移行细胞癌的地方!通过电镜检查,发现这些细胞内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这一下,真相大白,许瑞江医生是属于肾盂的类癌,而不是一般的细胞癌。这是当时国内外的首例报告。8年过去了,他一直以生龙活虎般的姿态活跃在医生的岗位上,成了一个出色的好医生。

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深奥的综合性学科。有人说:名医是从死人堆上站起来的。再高明的医生,误诊、误治都是不可避免的,经验的获得来自大量的一个个病例的诊治实践。作为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除了大量接触病人,从病人身上获得经验外,还要求对病人有特殊的同情心。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等品德来自我要求,自我修行,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经验。知识会青睐心地善良、品质纯正的人。

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生物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任何医学上的定理都会有10%的误差。医学上绝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和定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绝不会表现相同,总是会有约10%的例外。因此,医疗实践中经验要时时刻刻不断积累,把一个个的个性病例积累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经验,即医学经验是以个例为特性的,而不是共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留下的是诸多“医案”,而不是专著。只有将一个个的个例都一一化解和诊治过,并且记录下来,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个例,才会有一点参考价值。而仅仅熟记一些医疗原则,不做一个个病例的积累,就永远不具备真正的医学经验。

悟到了这一点,我似乎能与显微镜下每一个静止的细胞都交谈起来,可以询问每一个细胞的来历、使命,以及每个细胞的“喜怒哀乐”。只要“诚心诚意”地去与它们交流,最终都可以从它们的“嘴里”得到真实情报,做出明确诊断,这是我真实感受的记录。这种将静止的细胞看活起来的思维方式,将伴随我的病理生涯,直至最后的终结。

序言

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作为医生,总是要和生老病死打交道,不停经历着一个个生命的延续或终止这样截然不同的故事。三十多年的医疗实践,慢慢地,我悟出了生命具有的双重性:脆弱性及坚韧性。所谓脆弱性,生命就像路边的小草,随时都可以被踩倒、枯萎、消失;所谓坚韧性,实际上也如同路边的小草,尽管它地面上的茎叶可以被毁灭,但是如果它扎在地下的根仍然活着,那么野火烧不尽的地方,春风就会吹又生,总是会再次冒出新芽,会再次钻出来,青翠起来,迎风招展起来。 记得我刚当医生的时候,遇到一个病人,在过去20年中,他经历过喉癌手术、淋巴瘤化疗、横纹肌肉瘤手术、肾癌手术、鼻咽癌放疗,5个恶性肿瘤在他身上出现了,每一个都可以置人于死地,然而他却顽强地生活着、抗争着……为了不忘记他,我还就他的5个癌肿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杂志上。以后陆续看到那么多的病人,原本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但是,突然间,那该燃烧到尽头的油灯,又重新注入了活力,点燃起来,明亮起来,展现出光芒。其实,人最本质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本来是一种生物基因繁衍生息的符号,是人类社会给生命罩上了迷人的七情六欲的光环,人类对生命才有了一种痴迷,在人的眼中,生命成了一种炫耀、一种力量、一种象征,这时,生命就会升华,就能坚韧无比!

反之,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的不幸与灾难发生着,地震、海啸、水灾、车祸、矿难、瘟疫……成千上万的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就可以消失。

在医院里,有的病人看起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他可以瞬间就从你手里消失,流走,终止了生命。这时,医生只能叹惜。就我自己遇到的:一位肺小细胞癌的病人,用上化疗,原本已经压迫上腔静脉而导致头面肿胀的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几天就缩小了,原已绝望的病人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她女儿扶着她来看我,就在我办公室门口,突然病人“呵”的一声,倒地而亡!另一位肾癌肺转移的姑娘,上午查房时还与她说说笑笑的,傍晚时突然心跳、呼吸停止!最残酷的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骨肉瘤两肺转移,当我查房时,他问我:“爷爷,我什么时候能回学校上课去?”而我知道,他没几天活头了呀!叫我如何回答他!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年幼的孩子被推进了太平间。一天天,一年年,重复着同样的例子,延绵着无尽的哀伤……

其实,生与死只有一纸之隔,一捅即破,生命的花朵可以在转眼间凋谢。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平均只有短短的七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每个人来说,却是我们的全部!而我们平凡的每一个人,就是在脆弱和坚韧的天平上保持着平衡。

2007年的新年,我是在病中度过的,感冒一次,折腾一回。浑身不适,冷热交替,只能卧床,躯体不动,脑儿胡思:一会儿地狱天堂,一会儿病毒细胞,一会儿田头村庄,一会儿好人坏蛋……人的生命太脆弱?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让我在床上待了7天,在高峰的三四天时是最难过的。当时脑子里出现了“这么难受,死就死了吧”的念头,也想起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句子,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叹息过,我走也就没什么的了。我是一个从医三十多年的人,自己经历病痛时尚且如此,也就更能理解那些在病中的患者的痛苦和他们有病乱投医的心情。

可是,如果我要问人类健康的大敌是什么?大伙的答案可能会是:肥胖、疲劳、糖尿病、不良的生活习惯、艾滋病、乙肝等许多许多。还有人可能会回答:19世纪最可怕的疾病是肺结核,20世纪则是癌症。而我则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可怕的是愚昧无知!在我三十多年的行医过程中,见到太多太多的这种愚昧和无知。

一是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许多人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想一想自己的身体是怎么一回事。连心在何处、肝在哪儿也一概不知。一些原本简单的毛病被耽误、被忽略,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怪谁呢;二是迷信神医神药。有一点不舒服就不知所措,认为有灵丹妙药,手到病除的奇迹发生。原本好端端的身体被自己鼓捣得千疮百孔;三是好坏不分、良莠不辨,今天听风就是风,明天听雨就是雨,原本是棒棒的身体眼睁睁地被自己毁掉了。 作为医生,我感到无奈,这种无奈是束手无策时的不甘心,这不甘心敦促我写下这样一本书。就是想把医生知道的一些事情告诉给广大读者朋友,让大家哪怕只是稍微地去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且不说这部机器有多么精妙美丽,就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稍微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生理知识,才能不犯下最低级的错误;然后你也要稍微了解一下我们目前的真实的医疗现状,学会聪明地去治病求医,不要简单地就被误诊,盲目地就开刀动手术,更不能轻易地去迷信什么灵丹妙药、神医神药;我也渴望通过本书把那些容易“浑水摸鱼”、屡屡“制造事端”的疾病逐一告诉大家;我更期盼珍爱生命的人们主动地了解疾病、自觉地识别症状、正确地选择医疗,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医生与病人不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彼此提防,而是携手对付病魔,这就是双倍的力量!

2013年4月9日

纪小龙于北京永定路[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