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进城说起(赵文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从第一次进城说起》是中国当代作家赵文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从第一次进城说起
18岁那年,我第一次走进西平县城。进城是因为一件大事——我高考进入初选线,去体检。吃过午饭,我一早来到芦庙高中,等待进城的车。下午三点多,一辆绿皮卡车终于开了过来,我和其他同学蜂拥而上。我们或站或蹲在车厢里,一路颠簸北上,过吕店、经师灵,到权寨转弯向东,直奔县城。
当天下午没体检,我们住进服务楼。服务楼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呈三角状围成一个院子,据说当时是全县开干部大会干部们必住的地方。因是第一次进城,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楼,我十分兴奋。窗外路灯明亮,树影婆娑,听着不远处“哞哞”的火车叫声,久久不能入眠。甚至心想,什么时候能天天住在城里,天天听火车的叫声,睡软和的床铺,看明亮的路灯该多好啊!
第二天我们来到体检地点——东关塔院。量身高体重,测视力血压,听心肺脉搏,抽血化验,我们在临时打扫干净的几间瓦房里进进出出。尤其难为情的是,量身高体重时让我们脱光衣服,一丝不挂地暴露在医生面前。医生很认真,我右腿轻微的静脉曲张,他也如实填在了表格里。吓得我不由冒出一身汗。不过他又安慰我,这点毛病并不妨碍什么。体检完,我们顺便参观了东关塔,细数了塔的层级。仰望塔顶高耸的莲花盆,我当时想,如果能坐上去,那真是应了杜甫的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又去了东关广场。在我眼里,那时的东关广场真大,那个舞台也威武。从小就听大人说过东关广场是万人广场,全县开大会、审判犯人都在这里举行,今天可算是见到了“真容”。
中午老师领我们在老十字街一小饭馆就餐。每人一碗肉丝面,大海碗,五毛钱一碗。记得是老师掏的钱。那碗肉丝面真香,真好吃,我们吃得通身汗流,心满意足。
后来我如愿以偿被驻马店师范录取,尽管分配到乡村学校,但进城的次数多了。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城最高的楼是七层新华宾馆;还有老塑像、老水塔等留在西平人记忆里的标志性建筑。
近40年过去,如今我梦想成真,在老服务楼附近买了商品房。楼房更高了,马路更宽阔了,路灯更明亮了,天天在火车“哞哞”叫声的伴随下安然入眠。闲时到塔院逛逛,到东关广场转转。塔院和东关广场已今非昔比。塔院成了一个小游园,有塔雕长廊,有书法长廊,有烈士纪念碑,有草坪,有休闲座椅。东关广场经过改造,高了,硬化了,灯光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暮色降临,打球的、健身的、跳舞的,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老十字街也辨认不出了,老百货大楼没有了,低矮的饭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粉饰一新的高楼,东南西北宽阔的大街。
如今西平县城高楼林立,最高的据说已经到达了36层,很有都市“范儿”;小洪河、引洪河治理一新,碧波荡漾,花红柳绿;人民广场,嫘祖文化苑,橡皮坝湿地公园,洪河公园,南城河公园等遥相呼应,宏阔壮美……改革开放40周年,今日的西平县城与我第一次进城所见真是天翻地覆,不可同日而语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