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他乡见故交(袁明秀)

(重定向自他乡见故交 袁明秀
他乡见故交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他乡见故交中国当代作家袁明秀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他乡见故交

2017年隆冬,我接到《新锐散文》主编刘莉老师的邀请函,邀请我参加“首届全国实力散文家走潮汕进揭阳采风活动暨学术交流会”。12月7日,在我居住的陕南安康,已经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节了,我穿的像个棉花包,拉着个旅行箱,跨汉江,穿秦岭,从咸阳直飞揭阳。

这是我第一次去广东揭阳。一下飞机,我就被南国温暖的风,以及前来接机的活动承办方负责人蔡汉顺老师一行的热情,浓浓地包裹住了。

从寒风凛冽的北国,到暖风习习的南国,我只花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

揭阳一周,于我,胜读三年书。

揭阳一周,我结识了来自16个省、市、特别行政区的30余名作家,有幸和这些大师成了朋友。

今天单讲董俊高老师。

董俊高,垣曲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山西省文化馆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山西省群众文化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垣曲县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副主席、垣曲县作协常务理事。获“运城市群众文化领军人物”称号。

他出身于工人家庭,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能使他受到专业的艺术指导,然而孩童时期无意间的相遇,一间造纸厂的库房,却开启了他对文学,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寻梦之路。在与他的交谈中,真切的感受到他坚持不懈的品质,坚持读书、坚持练字、坚持学习,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学习,是他人生的常态。工作中的他始终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

以上这些文字,是我从揭阳回来之后,往书柜里收藏董俊高老师赠与我的墨宝时,特意在百度上搜来的。

清楚地记得那是采风活动的第二天。

按照活动安排,第二天下午的活动地点是在揭阳淡浦文化站,活动内容是进行文化交流。

文化站一楼,偌大的活动室里处处挂满了出自这个文化站成员之手的巨幅字画,除此之外,还有供自己和来客舞文弄墨的巨大书案、笔墨纸砚;有管弦乐器;有品茶论道的功夫茶具。

我站在书案前,和众多老师静静地欣赏东道主蔡汉顺老师、来自西安的白来勤老师先后挥毫泼墨。无意间听到了来自山西的姚哲老师和他的同乡好友王士敏老师的轻声对话:

“俊高咋还没到?”

“已经到了,刚通过电话,说是先不忙去宾馆,直接来这里。”

也就是那个时刻,俊高这个名字被我的无意记忆捕捉到了。

书案前,怀抱利器的作家们你方唱罢我又登场,观众喝彩一片,不知是谁轻轻喊了一声“俊高到了”。我看见,姚哲老师身边站着一位身材高大、俊朗的中年男子,标准的国字脸,饱满的额头,浓密的眉毛,高挺的鼻,深邃的双眸。看得出来,尽管他的身上满是长途旅行的疲倦,但依然难以遮蔽这个男子逼人的英气。

很显然,这位迟到的男子,就是董俊高老师了。

董俊高老师手里的茶杯才在冒着袅袅热气的时候,已经有文友不断地求他的墨宝了。董老师放下茶杯,从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取出自己的印章,为文友们挥毫泼墨。

只见董老师熟练地接过姚哲老师递过去的宣纸,自如地铺展在书案上,气定神闲地注视着书桌上的宣纸。董老师笔端流淌出来的字,刚劲朴拙,浑厚大气,一笔一划都能见到书法家逼人的才气。

董老师的字,博得了文友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与喝彩。

文友们纷纷向董老师求墨宝。老师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或不同需求,现场为其量身定制。他为参会的陕西何五社老师写的是“五社兴家”,为淡浦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写的是“禅茶一味”。不难看出,老师的字,经过成年累月的锤炼,一笔一画皆铿锵有力;老师的字,颇具名家风采;老师的字,让人惊叹,让人欢喜,更让人由衷敬佩。

不断有文友向董老师索求墨宝,董老师也不推辞,显得温和,大度而又儒雅。

我不由得一遍遍轻声赞叹,站在我身边的王士敏老师低声向我介绍董老师。难怪老师挥毫似流水,落笔如流云,原来,董老师在写作、摄影以及书法等领域,已经“得道”,也难怪围观欣赏董老师书法的作家们要高看一眼老师了。

我太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董老师的墨宝。只是,初识董老师,我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好向站在身边的老朋友姚哲老师和王士敏老师求助。王士敏老师轻抿一口茶,微微一笑,他让我自己直接向董老师索要。

我一刻,我紧张的程度不亚于冷不丁被老师提问,答一个完全不会的问题。

居然,董老师微笑着顺手递过来一张16k稿纸,说:你把要写的字,写上面。

我简直受宠若惊。

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南行,结识了这一位让我高看一眼敬重三分的来自山西省垣曲县的鸿儒董俊高老师。

2018年6月,惊喜地接到《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大赛获奖通知。

次月中旬,正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时节,我从秦岭南麓辗转赶往渭北平原上的蒲城参加活动。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蒲城县的龙祥宾馆大厅里,我再一次见到了和我前后脚抵达目的地的董俊高老师,以及他的同乡王士敏老师和姚哲老师。

渭北七月天,他乡见故交。不光是我,不光是山西自驾来的垣曲县文友,还有大厅里负责接待我们的主编刘莉老师,都抑制不住满心的欢喜,我们,居然顾不了斯文,在宾馆大厅里大声欢呼开了。

蒲城之行,我有幸又得董老师所赠墨宝。是一幅洪应明的《菜根潭》经典句“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我如获至宝。[1]

作者简介

袁明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