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仙女镇

蕙質蘭芯讨论 | 贡献2021年2月2日 (二) 19:10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仙女镇 [ 仙女镇位于古城扬州东郊,是江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北依宁启铁路,南临长江,"京沪"高速、"宁通"高速交汇于此,328国道穿境而过。辖区总面积14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3.6万,下辖43个行政村、19个社区。 2018年10月,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仙女镇排第73名。 20121210161343992.jpg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武隆在线网

目录

基本介绍

仙女镇位于古城扬州东郊,是江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北依宁启铁路,南临长江,"京沪"高速、"宁通"高速交汇于此,328国道穿境而过。辖区总面积14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3.6万,下辖43个行政村、19个社区。

历史沿革

江都镇汉朝时名蔡家庄,元朝时称黄塘,明末清初始称仙女镇。《后汉书郡国志》等史籍载有杜康二女在此得道升仙的传说,"仙女庙"因此而得名。一度时期,成为苏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著名米市。仙女庙大圣庙禹王宫等建筑闻名遐迩。

1966年,仙女庙、龙川、七闸三镇合并,改名为江都镇,1994年7月,江都县撤县设市,江都镇为市直属镇。1995年3月,正谊乡境内4个村划入;2000年4月,原砖桥镇整区划归江都镇;2001年9月,原张纲镇并入江都镇,2005年5月,双沟镇并入仙女镇,更名为现在的仙女镇。

从此,仙女镇为江都市、扬州市乃至苏中地区第一大镇。

198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同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2年被评为苏中综合实力50优乡镇,1994年以后又被命名为苏中百强镇,江苏省科技先进镇、文化先进镇、卫生镇、安全镇。2001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镇"。

曾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镇、卫生镇、科技先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全国农村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等荣誉称号。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68元。

江都镇是江都市城关镇,农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城郊农业特色,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以粮食、蔬菜、花木、特水、奶牛为主体的富有城郊农业特色的产业格局。

2003年全镇实现了农业产值28000万元,其中:种植业3000万元,多种经营25000万元,花木种植12900亩,蔬菜种植9000亩,特水养殖2500亩,粮食、油菜3000木,奶牛饲养130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完成农业招商引资2595万元,创建农业科技师范园4个。其中:现代花木产业园为国家级农业园区。;[1]

城郊农业特色明显

江都镇地处城郊,人多地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调整结构,发展蔬菜、花木、特水、奶牛等农业产业。

粮食

全镇现有粮食面积3000亩,其中:种植三麦10000亩、油菜13600亩,水稻3000亩,年收三麦2500吨,油菜籽1800吨,水稻15000吨。

蔬菜

城区周边村重点发展蔬菜产业,积极实施“菜篮子”工程。采用大棚覆盖、反季节栽培、无公害生产,保证城区蔬菜的供应,全镇蔬菜面积达9000亩,设施栽培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创无公害蔬菜品牌4个。

花木

江都花木始于唐,盛于清,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遇,调整结构,大力发展花木生产,到2003年底,花木种植面积已达12900亩,种植户2486户,其中吸引科研院所和镇外花卉苗木种植户来本镇投资17户,面积3894亩,全镇现有花木营销经纪人320人,拥有三级资质以上的花木工程施工单位13家,2003年全镇销售花卉苗木1100万株,盆景、盆花120万盆,鲜切花200万支,创产值3400万元。

水产

江都镇南临长江,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近年来沿江地带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实效,现已开发特种水产养殖2500亩,从事特水养殖近百户。其中,对江淮采用围网、拦网、网箱等集约化养殖技术、开发特种水产养殖,既可充分利用滩涂资源,开拓新的养殖领域,为水产发展增添后劲,又能提升水产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为水产品出品创汇打下基础。

奶牛

2001年3月,由私营业主高宁创建银河生态农业园——奶牛养殖基地,占地面积500亩,投资500万元,建成环保、有机、生态、休闲观光园,实施奶牛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现已养殖奶牛130头,扬州旺高牌鲜奶、酸奶已于9月10日进入市场销售。;[2]

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江都镇花木生产紧紧围绕“应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种、运作新机制、培训新农民”的发展思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创办花木产业园区,为有志于从事花木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士提供了创业的平台和载体。

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位于江都城区东郊,南至宁通一级公路,西至京沪高速公路,北至328国道,东邻宜陵镇。园区规划面积1.2万亩,计划分三期投资5000万元,把园区建成“新品种引进园,新技术推广园,新知识培训园,新产品展示园,生态观光园”。

园区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流转土地6000亩,由江苏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市林业站、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香港建得公、省计经委苏创公司、淮阴飞宏公司、高邮市农科所、江都红枫公司等20多个单位和本地大户承包栽植花木。

主要品种有:金枝垂柳、落羽杉、杂交马卦木、乌桕、海棠、红枫、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月季、广玉兰、香樟、桂花等30多个花木新品种,应用花木生产新技术多项。园区建设已吸引“四资”投入近4000万元,重点项目花木研究所综合楼、龙川盆景艺苑已建成;高尔夫球训练场、垂钓中心、良种奶牛繁育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本地农民进园打工收入已近200万元。

在现代花木产业园区成功举办了江都市第一、二届花卉节及省扬州市盆景艺术展,顺利通过了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经验收,申报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之中。

澳大利亚客商还慕名摄制了花木专题纪录片在世界发行,为江都农业专向市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国家开发办公室评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及“江苏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现代花木产业园的辐射拉动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引资优惠约策,采用多种途径,全力招商引资,先后吸引国家、省、市、农业项目资金1500余万元,工商、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农业外资6.8万美元。

全镇吸引民资投入农业5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外资台商扬州扬林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6.8万美元到帐,台商李传询投资200万元种植台湾甜柿、金蜜枣项目落户花木园区。

农业服务体系健全

江都镇农业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是全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专业机构,下设农业科技推广站、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农业机械推广服务站,以及水利站、畜牧兽医站,拥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各类中高级技术人员近百名,可为全镇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先后成立了农机、小刀手、花木、乳品四个专业协会,定期活动,互同信息,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民间组织的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工业发展情况

仙女镇工业经济起步较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几年来,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格局,分为冶金铸造、电力电缆、机械化工、汽车造船、服装羽绒、轻工电子、发电设备等行业,拥有大小工业企业近1500家,其中千万元以上企业近150家,亿元以上企业15家,江苏诚德钢管集团成为江都市首家超1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

2004年,全镇实现经济总量60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同比增长20%,列全市第一位,在扬州市也名列前茅;完成财政收入5200万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增长100%。

仙女镇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工业经济规模,均位于扬州市各乡镇前列。为谋求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仙女镇党委、政府提出了"苦干三五年,跨江赶苏南"的战略目标,工业经济肩负着这一重大使命,05年争取实现160亿元,为全镇2008年经济达四百亿总目标的如期实现作出新的贡献。

花木园艺

江都——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中国花木之乡”,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称号。

江都的花卉业历史悠久,特别是经过最近这十年的快速发展,全市花木面积达10万亩,年产盆花盆景1000万盆,如今花卉已成为江都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为了进一步彰显花乡风采,倡导爱花风尚,引导赏花潮流,与花卉界同行交流种花技艺,共同辟花卉市场,促进花卉发展,推介江都的投资环境,提升江都城市形象,打造滨江绿都,富民花园,推动江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江都市人展政府2003年10月-12日成功的举办了中国江都首届花卉节,2004年4月19日中国江都第二届花卉地又在雅典娜隆重开幕。

两届花卉节共有15个省市、3个国家、地区,130多个企业参加,前来参观、考察都共达5万多人次,盛况空前,真正达到了以花为媒,以花会友,以花兴业,以花富民。

荣誉记录

2018年10月,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仙女镇排第73名。

相关视频

仙女镇:闹市区惊现“黄土高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