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仙都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仙都山

中文名称;仙都山

特 点;峰岩奇绝、山水神秀

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浙江省缙云县

仙都山位于浙江省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度假、科普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序言介绍

仙都山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整个风景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个景区,鼎湖峰、倪翁洞、姑妇岩、小赤壁、芙蓉峡,仙水洞、凌虚洞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鼎湖峰景点、黄帝祠宇等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历代文人墨客如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徐霞客等都曾在仙都留下足迹和墨翰。

仙都名源

仙都山的得名,据传在唐朝天宝八年。有一天,缙云独峰山上,突然霞光四射,五光十色,只听得丝竹管弦,仙乐鸣奏,朵朵彩云从黄云绛雾中徐徐下降,围绕着独峰山萦回飘荡,直至夜深始渐渐隐去。刺史苗俸倩亲睹异景,上报玄宗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听说,感到非常惊奇,随手挥笔写下了两个大字??仙都,从此缙云独峰山遂改名仙都山,这里的奇峰异洞也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神话,多有意思的神话!我们的列祖,常常喜欢用丰富的想象去解释自然的奥妙。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是荒诞不经的。可是,从岩石学的角度分析,也不能说一点根据都没有。殊不知,无数优美的山水风光,大凡都是各种岩石千变万化构成的。远古时候的地球,并不是现在的模样,大约在几亿年到几千万年之前的那段时间,仙都山一带曾几度成为海洋的世界。在那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生物遗骸和岩石碎屑的堆积,在大海的底部慢慢形成了数百米厚的岩层,这叫沉积岩。沉积岩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就是平常所说的石灰岩。这种岩石在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流水成了这种岩石的雕刻师。由于构造运动能使岩石产生断裂,流水长期沿裂隙进行切割,这样就产生了悬崖陡壁。在峭壁上,风化作用象精巧的石匠,用神斧仙刀把断裂切割的岩石修饰成了各种奇特的形态,或形成石林、溶洞,或形成地下河、石钟乳等别致的风光,这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大自然是非凡的雕塑家,它的艺术成就简直无与伦比!仙都山美在天然的山水风光之中。那些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绚丽耀目的山光水色使人忘返;那些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使人留恋;那些离奇多趣的神话传说,也令人悠然神往。[1]

道教传说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 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二十九洞天 仙都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

诗词所赋

仙都山,古称缙云山,缙云县以山得名。

《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唐初为全国十道名山之一。

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比。"《一统志》"在缙云东二十三里,高六百太,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天宝七载有彩云仙乐之异,敕改今名"。

诏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以为第二十九洞天,奇峰凡百有六。《太平寰宇记》引谢灵运<名山记>云'孤石干云,可高三百太,黄帝炼丹于此。'"

《郡国志》云"缙云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风吹如细雨"即此;道光《缙云县志》云"又名朋峰山……山巅有石屋,世传为洞天之门。"所谓朋峰山,当鼎湖峰、虚山和仙都并高,而得名。宋初李建中有诗云"岩岩仙都山肃肃黄帝宫。巨石英钟临广泽,千仞凌高穹。肇当融结初,全得造化功,深可蟠厚壤,峭疑截冥鸿。云骈去世路存,丹鼎遗迹空,抽润草心碧,敷香莲叶红。升龙攀矫矫,飞凤鸣邕邕。而我集仙署,尝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间,夙驾浙水东。列觉毛骨爽,坐如羽翼冲。万事皆爽埃,一气归鸿蒙。遐哉上圣道,邈与元化同。金简奠至诚,玉书铭代工。功成鲜冠剑,栖息期此中。"宋人吴说有诗云"佳住从来说鼎湖,兹游直欲到清都。参天玉笋千寻许,附地金莲十丈无。江观便思眠一柱,海山今喜误解方壶。直须买取鹅城绢,要图沧州水墨图。"

相关视频

太白双狗死到临头还妖言惑众,不料仙都山二人却撤了,真相大白

参考资料

  1. 《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 , 中国图书馆网 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