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制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令制国(日语:令制国/りょうせいこく Ryōseikoku */?),是古代日本基于律令制所设的地方行政区划,又称律令国。在飞鸟时代到明治时代之间,令制国是日本地理区划的基本单位[1]。现今令制国已不再作为行政区划名使用,而仅作单纯的地理区划名词之用。但近年来其作为地理区划的作用也逐渐为都道府县所取代。
令制国的行政机构称为“国衙”或“国厅”。国衙的所在地,或以国衙为中心的城区称为“国府”,又称“府中”。
现在日本人有时会以令制国的名称来称自己的故乡,因为比起日本现行行政区划,特别在关东以西地区,就算是划在同一都道府县,每个旧令制国的风土民情还是会有些许不同,甚至在一个旧令制国中也会依照地区而有不同的习俗,例如赞岐国所在的香川县,就依习俗而分为东赞地区与西赞地区。
历史
在令制国成立之前,古代日本曾有一段由土著豪族担任的国造(日语:くにのみやつこ)和县主(日语:あがたぬし)并立、分别治理国和县(日语:あがた)的时期。与此相对的,治理令制国的国司则是由中央政府任命。
《日本书纪》中,有大化元年(645年)大化改新之际,向东国派遣国司的记载。飞鸟京迹中出土的木简削片上,也被发现记载有“伊勢国”“近淡□(海)”等字样,若采信《日本书纪》的记载,那么可以推测日本至少在迁都至藤原京之前,便已成立有一定程度上的令制国[2]。然而,昭和四十二年(1967年)12月,在出土于藤原京北面外侧护城河的木简上,发现记载有文字“己亥年十月上捄国阿波評松里□”(此处的己亥年为公元699年),为日本历史学界持续多年的郡评论争画下句号,也证实了《日本书纪》中记载的诸多大化改新政策不过是后世的润色。同时证实了大部分令制国的确切成立时间,应在大宝元年(701年),大宝律令颁布之后。因此,令制国的最早成立时间应为大化元年(645年),最晚成立时间应为大宝元年(701年),也有很高可能性是这段时期的阶段性制度改革的结果。
随令制国成立而被分割的国
- 越国(越前国、越中国、越后国)
- 吉备国(备前国、备中国、备后国)
- 丹波国(丹波国、但马国)
- 凡河内国(河内国、摄津国)
- 筑紫国(筑前国、筑后国)
分割自上述的丹波国、凡河内国、筑紫国、火国、丰国这五个昔日国造领地的令制国,一般被认为是基于五国原领地范围的分割。除此之外的国则并非是随着令制国成立而被分割为数个令制国,而是因各自各异的缘由而在其之上成立令制国。
视频
令制国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令制国,简书,2018-12-31
- ↑ 日本律令制的历史沿革:律令制的产生和终结,历史上的今天,201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