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仲由

增加 10 位元組, 4 年前
子路之死
==子路之死==
 
《[[史記]]》中記載,介紹子路之死。
 
子路曾經為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也就是采邑長官。
 
魯哀公十五年,衛國發生內亂,衛靈公的太子蕢聵跟他兒子衛出公爭王位,逼迫其外甥孔悝一同反亂。後衛出公逃往魯國,蕢聵進宮繼位,這就是[[衛莊公]]。子路即死於那次宮廷禍亂。
 
當時蕢聵作亂的時候,子路在城外,聽到這個消息,他就騎馬奔回,想去救衛出公。
 
在城門遇到[[子羔]](也是孔子弟子),子羔告訴子路說:衛出公已經逃走了,而且城門馬上就要關閉了,你還是趕快回去吧,不要為他遭受禍殃。
 
想不到子路說:「食其食者不避其難。」意思是自己食君之祿,就要忠君之事。他明知道回去很可能死路一條,但他還是堅持要去。
 
可見子路是非常講原則的一個人,性情耿直,盡忠職守,有君子風範(但就子羔來說,我們不能說他不講原則,孔子就此事讚嘆過他明大義善保身)。
 
此處可以稍思維一下:當我們碰到這樣的考驗(暫且不論子路是否值得回城),從忠義上講,必須要做,不能逃避,你是否會像子路一樣大義忠君、恪盡職守呢?
 
子羔走後,正趕上有使者要進城,城門開了,子路就跟了進去。找到蕢聵,蕢聵和孔悝都在台上。
 
子路說:「大王為什麼要任用孔悝呢?請讓我捉住他殺了。」但蕢聵不許殺孔悝。
 
於是子路要放火燒台,蕢聵害怕了,叫石乞、壺黶到台下去攻打子路,當時斬斷了子路的帽帶,而子路是跟孔子學過儒家禮儀的,就說:「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來。」說完從容不迫系好帽帶。
 
這時候子路已經身受重傷,但臨死還要端正衣冠。最後的結果是子路被斬成肉醬。
 
子路死後,孔子很傷心,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有時候吃飯有肉醬,孔子看見就難過地把肉醬蓋起來不吃。這是睹物傷情。
 
從子路的公案可知,真正的深信因果,不是僅僅看他的結果,而是以當為還是不當為這方面去考慮。
 
 
 
 
==四科十哲==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