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价格分割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价格分割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目录

名词解释

价格分割主要是为了迎合买家的求廉心理,将商品计量单位细分化,然后按照最小的计量单位报价的策略。供应商定价时,采用这种技巧,能造成采购人心理上的价格便宜感。一般情况下,包装越小,实际的单位数量商品的价格越高,包装越大,实际的单位数量商品的价格越低。

价格分割的形式

价格分割包括下面两种形式:

1、用较小的单位报价。例如,茶叶每公斤10元报成每50克0.5元,大米每吨1000元报成每公斤1元等等。巴黎地铁的广告是:“只需付30法郎,就有200万旅客能看到您的广告。”

2、用较小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例如,“每天少抽一支烟,每日就可订一份报纸。”“使用这种电冰箱平均每天0.2元电费,只够吃一根冰棍!”

注:记住报价时用小单位。比如贵金属里面的金银箔等用克或盎司(1盎司=28.350克)来报价。

行为经济学中的价格分割策略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定价决策时,常常受到所面临的起始价格的影响。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作出决策时会参考已有的信息作为参照点或基准,从而影响他们对于后续价格的评估和选择。价格分割策略巧妙地利用了锚定效应,通过设置高价锚点,让其他价格相对较低的选项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价格锚点对消费者的作用相当于“幸运数字”,会影响用户对价格的感知。因为对于大部分商品,消费者并不知道其合理价格,只能根据自己的感知来判断价格。

价格锚点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商家利用好价格锚点的定价策略,可以讨巧地提升销量并获得更好的效益。当然,用户也可以在掌握价格锚点之后,清楚辨别某一件产品是真的物有所值,还是只是“感觉”物有所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