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尊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任尊松 |
任尊松,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09),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学 位 ---- 博士
职 称 ---- 教授
个人简介
1997年5月 获西南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2000年6月 获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2002年4月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2019年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车辆动力学及结构可靠性方面的科研工作,在轮轨动力学、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等方面获得了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解决了高速动车组/道岔轮岔接触研究难题,创建轮轨多点接触和轮岔动态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突破既有车辆动力学研究模型和方式,建立了包含轴承和齿轮系统的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模型和振动传递研究方法;全面参与包含高速动车组在内的各类型轨道机车车辆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现场测试、结构评估以及可靠性评估体系建立等,为我国轨道机车车辆运营安全及"走出去"做出了突出贡献,成功申报2018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轨道交通装备结构可靠性创新团队" 。
科研方向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 ,轨道系统动力学,提速与高速道岔动力学
科研项目
1、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高速道岔低动力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 (50875019),2009-2011
"高速列车与道岔动态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研究"(50575020),2006-2008
2、铁道部重大课题:
"300km/h高速动车组构架设计标准",2007-2008
3、参与项目:
参与了120余项 "973"、铁道部、红果园及校企联合开发等项目。
截至目前,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课题1项、面上项目4项)、50余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科技支撑"项目、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科技开发项目以及其他校企联合攻关项目;参与300余项各级项目。累计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获2018年度茅以升铁道科技奖、2010年度詹天佑科技专项奖、2013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20)等 。
学术成果
(1) 任尊松. 迹线极值法在轮/岔系统多点接触中应用. 铁道学报. (EI检索)
(2) 任尊松.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新方法曲线通过验证.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EI检索, 已录用)
(3) 任尊松.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铁道学报. (EI检索, 已录用)
(4) 任尊松, 孙守光, 李强. 350km/h高速动车组轴箱弹簧载荷特性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EI检索, 已录用)
(5) 任尊松, 刘志明. 心轨轨顶降低值对轮/岔动态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铁道学报, Vol.31(2), 2009, p79-83,
(6) 任尊松, 孙守光. 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 工程力学学报,Vol.25(11), 2008, p223-230
任尊松 |
(7) 任尊松, 谢基龙. 采用等效载荷预测轴重对货车交叉支撑装置疲劳寿命的影响. 机械工程学报, Vol.44(3), 2008, p16-21
(8) 任尊松, 何小河. 道岔区轮轨力转移与分配特性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Vol.29(1), 2008, p1-6,
(9) 任尊松, 何小河. 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Vol.31(1), 2007, p22-26
(10) 任尊松, 徐宇工. 强侧风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研究. 铁道学报,Vol.28(6), 2006, p46-50
(11) 任尊松, 孙守光, 刘志明. 构架作弹性体处理时的客车系统动力学仿真. 铁道学报,Vol.26(4), 2004, p31-35
(12) 任尊松, 孙守光, 李强, 毛娟. 构架结构振动与动态应力仿真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Vol.40(4), 2004, p187-192
(13) 任尊松, 孙守光. 系统参数对独立轮对轻轨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3年第4期, p22-24
(14) 任尊松, 孙守光, 缪龙秀. 减轻独立轮对系统轮轨磨耗的几种方法.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Vol.27(1), 2003, p16-20
(15) 任尊松, 孙守光, 翟婉明. 岔枕受力与振动特性分析. 铁道学报,Vol.24(1), 2002, p65-69
(16) 任尊松, 孙守光, 缪龙秀. 独立轮对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动力学分析. 第四届全国交通领域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南京, 2001.
(17)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在道岔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 铁道学报. Vol.23(5), 2001, p11-15.
(18) 任尊松, 翟婉明, 缪龙秀, 孙守光. 护轨横向冲击振动模拟计算. 铁道工程学报. Vol.71(3), 2001, p38-41.
(19)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几种道岔病害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铁道工程学报. Vol.68(4), 2000, p38-41.
(20)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侧向过岔护轨横向冲击模拟计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Vol.35(4), 2000, p344-347.
(21)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车辆-道岔系统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铁道学报. Vol.22(4), 2000, p28-33.
[1]. 任尊松.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 铁道学报,Vol.32, No.2, 2010.
[2]. 任尊松, 孙守光, 李强. 高速动车组轴箱弹簧载荷动态特性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Vol.46, No.1, 2010.
[3]. Zunsong Ren,Shouguang Sun.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wo point contact zone and transfer of wheel-rail forces in a turnout.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Vol.47, No.6, 2009.
[4]. 任尊松, 刘志明.心轨轨顶降低值对轮/岔动态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铁道学报, Vol.31, No.2, 2009, p79-83
[5]. 任尊松, 孙守光. 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工程力学学报,Vol.25, No.11, 2008, p223-230
[6]. 任尊松, 谢基龙. 采用等效载荷预测轴重对货车交叉支撑装置疲劳寿命的影响。机械工程学报,Vol.44, No.3, 2008, p16-21
[7]. 任尊松,何小河.道岔区轮轨力转移与分配特性研究.中国铁道科学.Vol.29, No.1,2008,p1-6
[8]. Zunsong Ren, Yugong Xu .Operating safety of the high speed train under the strong cross wind.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China
[9]. 任尊松,何小河.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Vol.31,No.1,2007, p22-26.
[10]. 任尊松, 徐宇工. 强侧风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研究. 铁道学报,Vol.28, No.6, 2006, p46-50.
[11]. Ren Z, Sun S, Zhai W. Study on Late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Turnout system.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Vol.43, No.4, 2005, p285-303
[12]. 任尊松, 孙守光, 李强, 毛娟. 构架结构振动与动态应力仿真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Vol.40, No.4, 2004, p187-192.
[13]. 任尊松,孙守光, 刘志明.构架作弹性体处理时的客车系统动力学仿真. 铁道学报,Vol.26, No.4, 2004,p31-35.
著作
任尊松.车辆系统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任尊松.车辆动力学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社会兼职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2、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
荣誉表彰
2018年,获第十四届茅以升铁道科技奖[2] 。
参考来源
- ↑ 任尊松 ,科技创新网
- ↑ 我院任尊松教授荣获2018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