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伊利沙伯医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利沙伯医院

图片来自am730

伊利沙伯医院(简称伊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QE医院管理局内部代码:QEH)是香港油尖旺区一所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设有24小时急症室服务,占地7公顷,位于九龙油尖旺区京士柏南部、加士居道卫理道一带,并邻近佐敦

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启用,当时由医务卫生署(后改称卫生署)管理,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藉以纪念。1992年由医院管理局接管,属于九龙中联网的龙头医院,目前由医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医院管治委员会共同进行管理。该院目前设有超过2000张病床和7,000名职员。现时伊利沙伯医院的行政总监是张复炽医生。

简介

目前,伊利沙伯医院是全港最大的综合型全科医院之一,位于九龙区的心脏地带,医院设有24小时急症服务和全方位专科服务,包括16个专科、3间专科诊所、及5间普通科门诊诊所。伊利沙伯医院亦是主要专科转介中心。在各个临床专科的病人提供高层次及高强度护理,亦在许多所设的临床专科中,扮演著第三层专介中心的角色,特别是癌症科、胸肺及心脏科、脑神经科及爱滋病科。[1]

伊院是医生、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的基本及研究生训练的教学中心,与各有关的大专院校关系密切。

伊院也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马术比赛的定点医院之一。

重建

由于伊利沙伯医院目前病床挤迫,设施亦开始陈旧,大量市民都倾向选择在伊利沙伯医院接受治疗也使医院的手术室使用率近乎饱和,香港政府正积极考虑落实伊利沙伯医院重建计划,及纳入2014年1月公布的《施政报告》中。重建伊院将征用启德两幅预留医院用地,即兴建脑神经科卓越医疗中心及一间中小型急症医院的用地,病房确实数目仍未落实。伊院现时所有服务会全部搬进启德新院,新院亦会预留一两层楼开设脑科中心,并会支援旁边的香港儿童医院[2]伊利沙伯医院是继港岛西联网玛丽医院九龙中联网广华医院九龙东联网联合医院后,第四间需要重建的医院。

当伊院迁院启德后,仍倾向留在九龙中联网,医院名称尚待讨论。医院管理局消息指出,伊院搬走后,原址拟留作公私营医疗服务发展,包括兴建一间日间诊断治疗中心,以及一间有800张病床的专科医院。

历史

伊利沙伯医院的原址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枪会山军营的练靶场,1920年代租用给众多私人会所作为球场,计有德国会、儿童游乐场协会、皇家海军康乐会、中华电力康乐会等等,以及二战前后的京士柏难民营、孤儿院。

伊利沙伯医院在1952年获香港政府批准兴建,以代替1938年由一座监狱改建为传染病医院及疗养院的荔枝角医院

兴建的目的为回应当时九龙新界区市民对公营医疗服务需求殷切,并弥补九龙医院的不足,故曾经计划以“新九龙医院”命名,1958年11月改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为“伊利沙伯医院”,并由英女王夫婿爱丁堡公爵菲腊亲王主持医院奠基仪式。

1960年9月5日,护士宿舍及训练学校落成,由时任港督柏立基爵士揭幕。1963年9月6日伊利沙伯医院落成,开幕典礼因台风菲尔袭港而延期。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9月10日由港督柏立基爵士主持揭幕仪式,随即由医务总监麦敬时陪同下参观各部门的设备。

伊利沙伯医院启用时由当时的医务卫生署管理,在当时是区域性中央医院,负责九龙东部和新界东部,[3]提供紧急性和专科的服务,并是九龙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直至今天,伊利沙伯医院仍在九龙区公营医疗服务中担当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角色。

组织架构

  • 九龙中医院联网总监兼伊利沙伯医院行政总监:
    • 张复炽 医生
医院管治委员会
  • 主席
    • 甘博文 博士
  • 委员
    • 何超蕸 女士
    • 郑荔英 教授
    • 吴家声 博士
    • 汤志超 先生
    • 李志光 教授
    • 曾浩辉 医生
    • 古满麟 先生
    • 叶兆光 先生
    • 余毓灵 医生
    • 李国华 博士

建筑设施

伊利沙伯医院由一座手术室大楼、一座赛马会放射诊断大楼、一座日间医疗中心、一座赛马会放射治疗及肿瘤学大楼、一座行政大楼、一座综合服务区大楼和一座普通科护士学校组成。

手术室大楼

手术室大楼由建筑署设计,1997年2月开工,1998年9月竣工。手术室大楼是一座楼高七层,建筑面积为18,805平方米,楼内共设22间大型手术室及治疗部、康复部、教授房和会议室等。

日间医疗中心新翼

2016年12月12日,原于油麻地炮台街油麻地专科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分阶段迁至新落成的专科诊所大楼——伊利沙伯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新翼)/T座(新翼)。[4]

综合服务区

此大楼前身为葛量洪教育学院校舍,2000年关闭后曾用作培正专业书院循道学校校舍。及后,政府收回该校舍,供伊利沙伯医院及卫生署使用。该大楼内设有社区复康中心、医护训练设施及卫生署货仓。

主座大楼

1楼

  • A1:外科病房(男女混合)
  • D1:手术部麻醉科
  • G1:急症科病房
  • H1:放射诊断科

2楼

  • A2:妇科病房
  • B2:儿童深切治疗部
  • C2:妇/产科病房
  • D2:妇产科手术室
  • E2:产科病房
  • F2:神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Centre
  • G2:产科病房
  • H2:急症科病房
  • R2:肿瘤科病房及手术室

3楼

  • A3:骨科病房(男)
  • B3:妇产科日间护理中心
  • C3:骨科病房(女)
  • H3:Surgical Day Ward

4楼

  • A4:外科病房(女)
  • B4:产房
  • C4:外科病房(男)
  • D4:手术室
  • E4:综合专科病房(男)
  • G4:外科病房(女)
  • H4:泌尿外科病房

5楼

  • A5:内科病房(女)
  • B5:
  • C5:内科病房(男)
  • D5:Pediatric Surgical and Burn Ward
  • E5:内科病房(女)
  • G5:
  • H5:耳鼻喉科病房
  • M5:羁留病房(惩教署)

6楼

  • A6:内科病房(女)
  • B6, D6: 深切治疗部
  • C6, E6:内科病房(男)

7楼

  • A7:心胸外科加护病房
  • B7:心脏科中心(超声和心导)
  • C7:内科病房(男)
  • E7:内科病房(女)
  • F7:口腔颌面外科牙科
  • G7:心胸外科病房(女/ 加护病床)
  • H7:心胸外科病房(男)
  • R7:肿瘤科病房(女)

8楼

  • A8:内科病房(女)
  • B8:Cardiac Ambulatory Care Centre
  • C8:内科病房(男)
  • E8:神经外科病房(男)
  • G8:神经外科病房(女)
  • H8:神经外科加护病房(禁止探访)
  • R8:肿瘤科病房(男)

9楼

  • A9:儿童传染病房(禁止探访)
  • B9,E9:初生婴儿科
  • C9:深切治疗部(初生婴儿科)
  • G9:骨科病房(男女混合)
  • H9:儿科和青少年科病房
  • R9A:自体骨髓移植病房

10楼

  • A10,C10,E10:传染病病房(禁止探访)
  • B10:半私家病房(男)
  • G10:内科病房(男)
  • H10:外科日间病房

11楼

  • A11:妇产科私家病房
  • C11:私家病房(男/女)
  • E11:私家/半私家病房(女)
  • G11:内科病房

服务范围和病房分布

  • 专科:
    • G座地下:24小时急症室服务
    • 肠胃及肝脏科
  • 其他 :
    • H1:放射诊断科
    • D座2楼及4楼和R座2楼:手术室
    • 病理学(位于医院M座,除了该座4和5楼)
    • 血库及化验室(位于医院M座6楼)
    • 麻醉科(位于D座1楼)
    • 职员图书馆(位于M座4楼)
    • 各辅助医疗部
    • 康复服务
    • 爱滋病服务
    • 青少年医疗中心
    • 一级创伤中心

2019冠状病毒病定点医院

香港政府于2022年3月9日下午5时58分透过紧急警示系统首次发放内容,内容如下:特区政府提示,医管局伊利沙伯医院3月9日起成为定点医院,专门接收新冠病人,其急症室亦以接收新冠确诊病人及有生命危险的紧急病人为主。其他人士请勿前往,多谢市民配合。 HKSAR Government alerts you that starting from 9 March,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QEH) of the Hospital Authority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designated hospital' to receive COVID-19 patients. A&E of QEH will admit mainly COVID-19 patients and patients in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Other patients are advised not to go QEH. Thank you for the cooperation. |source=2022年3月9日下午5时58分发出的香港政府紧急警报系统警报}}

有关警示被市民和政界人物被吓倒以为是空袭警报,批评有关内容不紧急,并表示“受惊”。[5][6][7]不过特首林郑月娥认为是有需要,更称看到有市民表示“都几好”。

争议

2013年数据显示,伊利沙伯医院的急症手术以及预约手术死亡率均为全港最高。[8]2017年7月中,医院使用率达124%,病人入住内科病房等候时间平均超过15小时,急症室内摆放了超过40张流动病床。

参考文献

  1. 九龙中联网 伊利沙伯医院. [2014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16日). 
  2. 伊院拟重建 百亿迁启德 用地小于现址 员工忧照迫爆 明报,(2013年12月23日). [2013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24日). 
  3. 杨森. 社会政策与社会运动. 广角镜出版社. 1984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4. 伊利沙伯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新翼)分阶段投入服务(附图).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16-12-08 [2016-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5. 1.5亿元系统傍晚“首响” 如空袭警报般提醒勿往伊院. 香港01. 2022-03-09 [2022-03-09]. 
  6. 【政情网上行】政府首发电话紧急警示 震动政界. Now新闻台. 2022-03-09 [2022-03-09]. 
  7. 【紧急警示】伊利沙伯医院指定接收新冠病人 港府罕发手机警示震惊全港. 自由亚洲电台. 2022-03-09 [2022-03-10]. 
  8. 伊院外科手术 死亡率最高. 明报. 2013年1月20日 [2013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