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伊利諾伊大學

增加 4,306 位元組, 1 年前
學校規模
==歷史==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以南140英里的地方,有兩個風景優美的靜謐小城。兩城比鄰而居,中間只隔著一條萊特(Wright)街,街東為[[厄巴納(Urbana)]],街西為[[香檳(Champaign)]]。[[伊利諾伊大學]]就創辦於此,現為[[伊利諾伊大]] 厄巴納-香檳分校所在地。<br><br>
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開始呼籲舉辦實用的工業和農業教育。1857年,伊利諾伊學院的[[約拿桑•特納]]教授聯合佛蒙特州的眾議員[[札斯廷•莫里爾]]在國會提出由聯邦政府贈地開辦農業與機械學院的議案,議案在國會得到了通過,但被時任總統布坎南所否決。1861年,來自伊利諾州的林肯成為美國總統,12月,莫里爾再次提出同樣內容的議案,國會通過後,1862年經[[林肯]]總統簽署,議案正式生效,這就是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的“莫里爾法案
 
==校名由來==
根據[[莫里爾法案]],1863年2月,伊利諾州得到了48萬英畝的土地。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雙子城厄巴納-香檳逐漸成為[[伊利諾州]]重要的鐵路交匯點。1867年,為回應美國政府頒佈的贈地學院法案,經州議會決定在[[厄巴納-香檳]]建立了[[伊利諾伊工業大學]]。學校於1868年3月11日正式開學,首任校長為[[約翰•密爾頓•格利高裡]],當時校園裡僅有50名學生,兩名教授。1885年,學校改名為“[[伊利諾伊大學]]”。得益於所在地區的寧靜環境和便捷交通,到20世紀初期,學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快速成為美國的主要公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聲譽傳遍了全美。至1900年,全校學生人數已有2300名。20世紀是美國,也是該校的大發展時期。<br><br>
1946年,伊利諾伊大學在[[芝加哥]]的舊海軍碼頭設立一所初級學院,學校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到1947年,註冊學生人數已經達到15500人。基於學校發展的考慮,[[伊利諾伊大學]]先後於1896年和1897年將位於[[芝加哥]]的獨立的藥學院和內外科學院編收門下;又於1901年合併了[[芝加哥]]的[[哥倫比亞]]牙醫學院。1913年,這三個學院正式成為伊利諾伊大學在芝加哥的衛生科學中心。通過此舉使學校的系科設置趨向於完整。後來學校又分別在1953年和1963年建立了護理學院和聯合保健學院。這兩所學院連同衛生科學中心于1965年成為伊利諾伊大學醫學中心。1961年,舊海軍碼頭的初級學院增設四年制本科課程,1965年搬遷至芝加哥市中心,成為伊利諾伊大學的芝加哥環區分校。1982年該分校與醫學中心合併成為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br><br>
1995年7月1日,位於[[斯普林菲爾德]]的州立[[桑格蒙大學(Sangamon State University)]]成為伊利諾伊大學的第三所分校—斯普林菲爾德分校。至此,形成了今天的伊利諾伊大學。
 
==學校規模==
經過近150年的發展,[[伊利諾伊大學]]已經是全美國最好的大學之一,位居全國頂尖公立大學的前列。大學三個校區提供上百個本科、研究生和專業課程教育和近5000門課程,其中不少專業學科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大學現有教職員工2.3萬多人,其中教師5800多人,他們中許多是在[[美國]]及國際上受到尊重的教授,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策獎]]獲得者和[[麥克亞瑟]]研究員及 [[ 美國國家科學院 ]] [[ 美國國家工程院 ]]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大學在校學生7.8萬多人,每年授予學位2萬多個,還有數千校外學生參加大學的線上教育獲得學位;大學有學生組織1600多個;大學2013~2014年度預算56.4億美元,其中研究經費7.47億元,有數百個研究中心、實驗室及研究所;三個校區總面積2433英畝,加上保留地共計10,520英畝,有超過800幢建築價值95億美元。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圖書館擁有2400多萬冊圖書資料,為[[美國]]公立大學圖書館藏書之首,居美國所有大學第二位,僅次於[[哈佛大學]]圖書館;該分校還擁有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威拉德機場]]以及博物館、美術館、文化藝術中心、大型體育場館和占地1765英畝的阿勒頓公園。<br><br>
2020年4月2日,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與南京大學等高校正式宣佈成立國際大學氣候聯盟。
 
==辦學宗旨==
[[伊利諾伊大學]]一直秉承“為公眾服務”的精神,始終致力於“卓越的教育、研究和公眾服務”。伊利諾伊大學聲稱,“伊利諾伊大學屬於全體伊利諾伊人民”,“一所大學,三所分校,一個歷史目標,為公眾服務”。學校從建校開始延用至今的校徽上銘刻著“學習和勞動”的校訓以及耕地的犁與打鐵的錘子和鐵砧。<br><br>
<li>[[蕭正平(Michael J. Shaw)]],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商學院講座教授。</li>
<li>[[蔡喜明(Ximing Cai)]],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水文水資源專家,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的共同主編,[[美國環境與水資源協會(EWRI)]]系統分析專業委員會主席,國際水資源協會理事。</li>
<li>[[臧啟芳]],前中華民國東北大學校長,前代理天津市市長,[[臺灣東海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曾入讀伊利諾伊大學經濟學系。</li><li>[[何文壽]],[[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教授,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li><li>[[遊本中(PenChung Yew)]],[[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電腦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所長,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是伊利諾伊大學電腦工程博士。</li><li>[[錢思亮]],前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1970年1983年)及[[臺灣大學]]校長(1951年1970年);是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li><li>[[王惠鈞(Andrew H.J. Wang)]],[[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長、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講座;是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細胞及結構生物學系教授。</li><li>[[楊國樞]],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知名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學者;是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博士。</li><li>[[湯明哲(MingJe Tang)]],[[臺灣大學]]教授兼財務副校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第一任執行長;曾任教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終身教職。</li><li>[[鄭克勇(KehYung Cheng)]],現任[[臺灣清華大學]]電資學院院長,IEEE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機系教授,曾在該校主持積體電路實驗室。</li><li>[[彭作奎]],臺灣前農委會主委,現任[[中州技術學院]]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農學博士。</li><li>[[莊紹勳(Steve S. Chung)]],[[臺灣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國際長,IEEE美國總會電子元件學會執行委員,IEEE Fellow;是伊利諾伊大學電氣工程博士。</li><li>[[李德財]],[[臺灣中興大學]]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腦工程碩士、博士</li><li>[[周景揚]],[[臺灣中央大學]]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腦科學碩士、博士。</li><li>[[彭宗平]],[[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臺灣元智大學]]前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材料科學博士。</li><li>[[施光訓]] (Steve KuangHsun Shih),[[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財金系教授、主任、教務長,[[臺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校長;是伊利諾伊大學財金研究所碩士、博士。</li><li>[[童美松]],[[同濟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入選者;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後。</li></ul>'''<h4 style="color:#0068b7;">藝能界</h4>'''<ul style="line-height:30px;"><li>[[李安]],臺灣導演,兩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電影《[[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戲劇系,獲學士學位;同屬臺灣籍的妻子[[林惠嘉]]亦為該校微生物學博士,現為[[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病理學研究教授。</li><li>[[張純如]],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新聞系,美國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和自由撰稿人,生前出版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而聞名。</li><li>[[莊俊]],我國最早留學美國、學習建築工程學的建築師,發起組織了中國第一個建築師的組織“[[中國建築師學會]]”,多次被推舉為會長,晚年編纂《[[英漢工程建築名詞]]》一書;是伊利諾伊大學建築學學士。</li><li>[[沈祖海]],知名建築師,[[森海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與[[沈祖海]]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創辦人,曾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第一任理事長;是伊利諾伊大學建築碩士。</li><li>[[德隆•威廉姆斯(Deron Michael Williams)]],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現效力于[[布魯克林籃網隊]],司職控球後衛;大學時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籃球隊員。</li><li>[[梅耶斯•倫納德(Meyers Leonard)]],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中鋒,現效力于[[波特蘭開拓者隊]];大學時效力于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li>
</ul>
13,3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