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玛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伊斯玛仪是先知易卜拉欣之长子。《古兰经》中12次提到其名,多与众先知并提,主要说明他们均系在先知穆罕默德之前曾接受过安拉"启示"和"引导"的使者(如4:163,6:86),是独一的真主的崇拜者(2:133),是"坚忍的"、得到真主恩惠的"善人"(21:85、86)。集中表述伊斯玛仪身份和品德的经文是第19章第54~55节;"你当记念在这部经典里提及的伊斯玛仪,他确是重然诺的,他是使者,又是先知。
基本信息
中文名:伊斯玛仪
别名:易司马仪
职业:使者,先知
信仰:伊斯兰教
共同始祖
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及其子伊斯玛仪、伊斯哈格(基督教翻译为依施马尔、依撒格,被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尊奉为共同始祖。易卜拉欣及其家属在麦加的活动亦被视为神圣。今朝觐中的许多礼仪,如在赛法与麦尔卧两山之间奔走、在米那射石打魔鬼"伊卜利斯"(《圣经》中的撒旦)和宰牲等,均具有仿效祖先以示纪念的含义。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在阿拉伯半岛上出现的哈尼夫运动。
有关事迹
关于其事迹,《古兰经》中记述有二:
一、在其父易卜拉欣遵从主命决心宰子献祭时,他毫不犹豫,欣然从命,以其对安拉的忠诚和对父亲的孝顺,表现了大无畏的气概。后因获准以羊代替,他遂得以脱身(37:102~110)。此即伊斯兰教宰牲节的由来。因此节之意义在于纪念和学习古代先知的忠孝精神,故中国部分地区的穆斯林亦称之为"忠孝节"。
二、与其父易卜拉欣同为麦加天房的奠基人(2:127),并曾奉安拉(الله)之命同其父一起为朝觐者清扫天房(2:125)。此系对朝觐由来的追溯。伊斯玛仪被阿拉伯人尊奉为祖先,其故事在穆斯林中广为流传。今朝觐中的许多礼仪,如在米那的射石打鬼和宰牲,在赛法与麦尔卧两丘之间的奔走,饮用宰姆宰姆泉水等,均源于伊斯玛仪及其父母在麦加时的活动。《古兰经》讲述易卜拉欣及其于伊斯玛仪的故事,具有启迪他们的后裔温故而知新的意义和作用。
伊斯玛仪圣人的故事
先知易卜拉欣带着妻子撒拉和使女哈吉尔赶着羊群,拖着细软行囊离开了埃及。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巴勒斯坦。
撒拉年纪大了,不可能生儿育女。她不忍心看着自己年事渐高的丈夫没有子嗣。于是,她便暗示丈夫,表示愿意将侍女哈吉尔婚配给易布拉欣。哈吉尔是一个诚实、温顺的姑娘,她和撒拉一直相处得很好。所以撒拉希望哈吉尔能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以解除易卜拉欣膝下寂寥之苦。易卜拉欣欣然接受了妻子的建议,和哈吉尔结了婚。
哈吉尔不久便生下了一个男孩。易卜拉欣给这个男孩起名叫伊斯玛仪。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撒拉太太不愿再看到哈吉尔和伊斯玛仪在自己家里。
正当易卜拉欣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得到了安拉的启示,便答应了撤拉的要求。一家三口骑着骆驼向东南方向走去,他们走啊,走啊,最后终于来到了麦加山谷。
易卜拉欣不住地为哈吉尔母子祈祷:"我们的养育之主,我让子孙后代居住在这不毛之地的深谷,但愿人心向往他们吧!愿你赐予他们果实吧!他们会衷心感激你的恩惠。"[1]
渗渗泉
哈吉尔带着伊斯玛仪留在渺无人烟的深谷里。在这荒凉的野地,连一颗小草也没有,哈吉尔母子怎么活下去呀!
伊斯玛仪哭得口干舌燥,哭声越来越小,呼吸越来越微弱。哈吉尔预感到儿子就要离开人世了。正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只见伊斯玛仪双手挥动,两足蹬踹,在沙地上蹬出了一个小小的沙坑。再蹬,沙下显现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子。小伊斯玛仪蹬来蹬去,突然间,从石子下面流出了一股泉水。泉水清澈,在沙地上缓慢地流淌。
哈吉尔看到从儿子的脚下冒出一股甘泉,真是喜出望外。她浑身好像增添了无穷的力气,一下子站了起来。一边将伊斯玛仪抱起,一边赞美安拉的恩赐。哈吉尔高兴极了,因为她们母子得到了珍贵的泉水,生命有救了。
这股泉水就是渗渗泉。直到今天,朝觐者们来到克尔白,还都争先恐后地走到泉水池边汲水品尝。"[2]
建造克尔白
易卜拉欣得到了安拉的启示建造克尔白。决心完成真主交给自己的使命。
易卜拉欣赶到麦加,父子俩久别重逢,亲热拥抱,互相问好。当伊斯玛仪问到父亲来此有何大事时,易布拉欣说明了来意,要求儿子和他一起建造天房。伊斯玛仪说:"遵从您的安排。"
父子俩不知劳累,浑身是劲。易布拉欣轻轻地举起了石头,伊斯玛仪飞快地供给泥浆。他俩怀着虔诚、欢快的心情建造着天房。
墙砌起来了,越砌越高。父亲无法再往上砌了,便让儿子搬来了一块大黑石垫在脚下。最后,易布拉欣和伊斯玛仪完成了安拉的命令,天房建造好了。
这座房子成为世世代代穆斯林向往的圣地。
牺牲献主
天房建成了,易卜拉欣父子以为真主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工程而欣慰。夜里,他梦见真主命令他亲手宰杀自己的独养儿子易斯玛仪做祭献,以考验他对真主的忠诚。次日清晨他拿着刀子带者儿子来到米那山谷,对易斯玛仪说明原委,儿子毅然地说:"爸爸,你按真主的命令做吧。"求你把刀子磨快一些,下手坚决一些,我会忍受一切的。"当易布拉欣举刀动手时,安拉及时派大仙迦百利勒牵来一只天堂的黑头绵羊,作代替品。易斯玛仪忠孝齐天,义感人神的表现,为穆斯林树立了千秋丰碑。
圣经的记载
《圣经》记载亚伯拉罕(易卜拉欣)向上帝献祭的时候,是献以撒为祭,而《古兰经》记载为以实马利(伊斯玛仪),因此,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争夺圣地,也是为此,他们打仗不是为领土问题而是信仰问题。同时,上帝在撒拉(亚伯拉罕之妻)不生育时向亚伯拉罕应许过,撒拉要生一个儿子给亚伯拉罕,这个儿子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信仰上的后裔),"神对亚伯拉罕说,你不必为这童子(以实马利)和你的使女(夏甲:以实马利之母埃及人夏甲)忧愁。凡撒拉对你说的话,你都该听从。因为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圣经.旧约创世记21章12节)。
《古兰经》记载,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教徒同为"有经典之人",是主在不同时期派遣的不同使者所创立的,均为尊主独一的宗教。但阿拉伯人认为《圣经》与《拉木德》早已被篡改,并非原先降下时的内容。
參考來源
- ↑ 外国神话故事-伊斯玛仪圣人,儿童网,2019-10-17
- ↑ 外国神话故事-伊斯玛仪圣人,儿童网,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