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伊本·西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本·西纳
伊本·西纳
原文名 Avicenna
出生 公元980
逝世 1037年6月18日
国籍 阿拉伯
职业 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医生
知名作品 《哲学、科学大全》
《医典》

伊本·西纳(Ibn Sina).,又名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0-1037,阿拉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医生.生于布哈拉(Bukhara)附近的阿福沙纳(Afshana),卒于哈马丹(Hamadan),在花拉子模和伊朗工作。他的著作达200多种,最著名的有《哲学、科学大全》,在当时是高水平的百科全书;另一部巨著是《医典》,直到17世纪西方国家还视为医学经典,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简介

伊本·西纳,有的地方或网站翻译为伊本·西拿, 生于今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布哈拉城附近。青年时任宫廷御医;二十岁时,因王朝覆灭而迁居花拉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地名);十一年后,因政治原因逃至波斯。博学多才,有多方面的成就。医学上,丰富了内科知识,重视解剖,所著《医典》是十七世纪以前的几百年时间内亚欧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 所以被人们称伊本西拿为世界医学之父。哲学上,是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持二元论,并创造了自己的学说。肯定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可创造的,同时又承认真主是永恒的。主张灵魂不灭,也不轮回,反对死者复活之说。主要著作还有《治疗论》、《知识论》等。

伊本·西拿同时成为哲学家、博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且被尊为神医。伊本·西拿公元980年出生在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内,塔吉克人,他的另一个称呼更广为人知:阿维森纳。阿维森纳从十岁开始学习基础科学和逻辑学。他在医学领域显露出卓越的天赋,十七岁那年,在其他医生都放弃医治希望的情况下,他医好了皇帝的病。从此阿维森纳的名字传遍全国。皇帝要重赏这个小神医,但是阿维森纳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允许他自由地出入皇帝的图书馆。在年轻的阿维森纳看来,图书馆中那些落满尘埃的古书,要比黄金钻石更具有光泽。

作为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学者,阿维森纳的兴趣实在是太广泛了,他不仅论著颇多,而且还积极参与到当时的政治生活中,甚至一度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宰相。不过政治比科学要复杂得多,阿维森纳常常从一个国家逃往另一个国家,躲避政敌的追杀。最终,他死于公元1037年,年仅58岁,这个年岁辞世,同他神医的称号很不相配。早逝的原因,在于阿维森纳生前工作过于辛勤,白天从事政治活动,夜间进行科学研究。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可以生活得平和安详一些,这样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是阿维森纳回答说:"我宁愿过宽广而短促的一生,而不愿过狭隘而漫长的一生"。

职业生涯

又名阿维森纳。980年生于中亚布哈拉,1037年卒于哈马丹。自幼在布哈拉求学,年轻时即在数学、物理、哲学、医学各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他从20多岁起周游各地,晚年在伊斯法罕度过。伊本?西纳精通阿拉伯音乐,对希腊音乐理论很有研究,他用阿拉伯文撰写的《治疗之书》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著述。其中音乐部分与算术、几何、天文并列。在此书中,他从音阶、曲调、节奏等各方面对阿拉伯音乐进行剖析,详尽地介绍了阿拉伯的乐器、调式、作曲法以及韵律学的特点等。他对阿拉伯音乐调式理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根据他的主张,阿拉伯音乐采用12种主要调式。他的音乐理论成为后世阿拉伯音乐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在阿拉伯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物生平

关于山脉的形成,他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类是伴随着地震的陆地上升,另一类是由风雨侵蚀地面而成。他提出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海洋和陆地曾不止一次地更替着。古代的人热衷于炼金术,幻想用廉价金属制造黄金。而阿维森纳明确地指出,金属是不可能相互转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可谓标新立异,并威胁到一些江湖术士的饭碗。他对金属性质的认识得益于对矿物的深入研究,他提出对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得到广泛的传播,一直影响到近代科学。

伊历三百七十年,伊本·西拿出生于布哈拉城,在那里他度过了生活的最初阶段。当时的布哈拉学者和文学家云集,拥有许多大图书馆。这一学术气氛对伊本.西拿的学习帮助不小,当时,他的父亲为他指定了一些老师,让他跟着他们学习。还不到十岁他就背记了《古兰经》并学习了阿拉伯语和文学。

伊本·西拿热衷于研究各种希腊著作。还小的时候他就已精通医学,许多年长的医生都向他求教,病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找他看病。于是他有机会接近王族,他们为他打开自己的私人图书室,这使得他在完成学业和深入研究方面获益匪浅。

伊本·西拿精通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哲学、音乐、医学、逻辑学,他在这些学科方面有许多有价值的著作。这足以证明他是个天才。他的著作被翻译成拉丁语,对近代的欧洲文艺复兴产生重大影响。

二十岁时,伊本·西拿编著了著名的医书--《医典》,这部著作是医学界重要的参考资料,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公元十五世纪它的拉丁语译本被重印十六次,十六世纪又被重印二十次,直至十五世纪末期它仍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

社会评价

伊本·西拿是第一个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麻醉剂的医生;是第一个发现人体中有寄生虫存在的医生。他在关于胃溃疡、癌症、糖尿病、母体的血液流向胎儿等方面都有许多论文。与此同时,他还在药剂、草药、解剖、营养等方面留有著述,除此之外,他还有哲学、逻辑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音乐等方面的著述。

经常往来于各个伊斯兰国家给他丰富了经验,增长了见识。他也参与政治,他曾两次任部长级的职务,但他的政治生涯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曾进过监狱,曾受到过死亡的威胁。

伊本·西拿在遇到科学上的难题时往往到清真寺向安拉做祈祷、礼拜,企求安拉使困难对他变容易。伊本·西拿并不是悲观者,但他是一个勇于面对生活的乐观者。

尽管遭受种种困难,尽管他经常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但他却仍著述了大量有价值的著作,为此撒尔顿和其他的西方学者把他列入世界级的学者和东方伟大哲人的行列。

西方的一部分哲学家说他是伊斯兰的亚里士多德和希波革拉第(希腊名医,公元前460--359年),他是一位精通多门学科的世界级的学者,他的著述和论文达二百七十六部。《痊愈》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有十八卷,其中有一些篇幅涉及到逻辑学和自然科学。

关于他的经典之作——《医典》

一个人能够同时成为哲学家、博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且被尊为神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而伊本·西那却做到了。伊本·西那公元980年出生在今天的乌兹别克克斯坦境内(历史上属于塔吉克),他的另一个称呼更广为人知:阿维森纳。阿维森纳从十岁开始学习基础科学和逻辑学。他在医学领域显露出卓越的天赋,十七岁那年,在其他医生都放弃医治希望的情况下,他医好了国王的病。从此阿维森纳的名字传遍全国。国王要重赏这个小神医,但是阿维森纳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允许他自由地出入国王的图书馆。在年轻的阿维森纳看来,图书馆中那些落满尘埃的古书,要比黄金钻石更具有光泽。

作为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学者,伊本·西纳(阿维森纳)的兴趣实在是太广泛了,他不仅论著颇多,而且还积极参与到当时的政治生活中,甚至一度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宰相。不过政治比科学要复杂得多,阿维森纳常常从一个国家逃往另一个国家,躲避政敌的追杀。最终,他死于公元1037年,年仅58岁,这个年岁辞世,同他神医的称号很不相配。早逝的原因,在于阿维森纳生前工作过于辛勤,白天从事政治活动,夜间进行科学研究。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可以生活得平和安详一些,这样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是阿维森纳回答说:“我宁愿过宽广而短促的一生,而不愿过狭隘而漫长的一生。

《医典》内容十分丰富,全书约100万宇,共分5卷.每卷又分若干章节.第1卷为总论,综合概述了医学定义、基本学说和一般方法,着重论述了人体构造、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创性地把人的疾病分为脑科、内科,神经科、胸科、妇科、外科、眼科等,并分门别类地对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的治疗加以详细记述.第2眷为药物学,书中列举的药物达670种之多,对各种药物性质、功效、用途作了详细的叙述,还记载了将水过滤或煮沸的蒸馏法以及酒精制造法等。第3卷为病理学,书中对脑膜炎、中风,胃溃疡等病因、病理有过科学的分析.特别是提出了鼠疫、肺结槟、麻疹,天花等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造成的,致病的物质(即微生物)是通过土壤、水和空气传播的。第4卷为各种发热病、流行病及外科等病状.书中提出了对流行病的预防和保健卫生措施。第5卷为诊断;治疗方法及配方。书中主张对疾病的治疗应采取养生、药物和手术三者兼施并用,记述了切脉、观察症候、检验粪尿等诊断方法,对切脉列举了48种脉象,其中有35种同中国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所著的《脉经》相吻合.中国医学中诊治糖尿病的方法,在《医典》中也有类似记述.还记载了膀胱结石的摘除术、气管切开和外伤、疮疖等治疗方法,对药物的膏、丹、丸、散、液、剂的配方、剂量、制作等作了详细介绍.《医典》不仅总结了阿拉伯医学临床的丰富经验,而且建立了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

它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的医学成果,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医典》问世后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

12世纪西班牙人首先将其译成拉丁文,继而犹太人加以注释,以手抄本的形式传到欧洲。15世纪随着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医典》更被欧洲和中亚各国广为印行,仅西欧就印行27次之多。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各大学的医学教育,把《医典》作为基本教材,代替了希腊盖伦的医学著作,一直继续到18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