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達政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達政宗

圖片來自hk01

伊達政宗(だて まさむね,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奧羽伊達氏第17代家督。後人稱其為獨眼龍教皇國稱其為陸奧國國王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

江戶時代仙台藩始祖。元服後字藤次郎。名政宗(與中興之祖第九代家督伊達政宗同名)即厚望藤次郎政宗能再興先祖霸業。官位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從、越前守、右近衛權少將、陸奧守、權中納言,死後贈從二位

生平

右眼失明

永祿十年(1567年),出生於出羽國米澤(今山形縣米澤市)的米澤城,幼名梵天丸。幼時罹患疱瘡(即天花),失去右眼的視力,因而後世稱之為奧州獨眼龍

元龜三年(1572年),輝宗聘請臨濟宗虎哉宗乙禪師為五歲的梵天丸的老師。天正三年(1575年),輝宗讓神職之子片倉景綱擔任梵天丸的侍童。小十郎在当时是梵天丸最親近的人,日後更是政宗不可或缺的得力軍師兼心腹。

天正五年(1577年),梵天丸元服,正式取名為「政宗」,與伊達家第九代當主,有中興之祖之稱的伊達政宗同名,輝宗以此對政宗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振興伊達家。(原本政宗的名字預定是要取室町將軍幕府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的昭字,定名為昭宗。)

天正七年(1579年),在輝宗的安排下,政宗與同屬陸奧國大名、三春城城主田村清顯的獨生女愛姬成婚(陸奧田村氏傳說乃古代遠征奧羽的坂上田村麻呂後代)。

版圖擴充

天正九年(1581年),15歲的政宗由片倉景綱伊達成實陪同初次領軍作戰(另有一說為天正十年,但大多作九年)進攻相馬氏,政宗先下大森城,再破金津城。沒幾天後伊達軍又攻破丸森城與金山城,但兩家並未分出胜负。(伊達氏自此之後,東面戰線的主要交戰對手直至天正十八年都是相馬氏。)

天正十二年(1584年)輝宗決定退位家督之位並讓政宗繼任家督,讓政宗早點繼任家督之位,凝聚家臣人心,並以隱居身分在政宗背後作為政宗派強大的後盾,以避免發生像曾祖父稙宗與祖父晴宗時的內亂天文之亂。雖然政宗多次諫止與辭讓,但在群臣的勸說後,18歲的政宗正式繼任為伊達家17代家督(「貞山公治家記錄」卷一)。繼位後,政宗改變父親輝宗的政治方針,決意向周邊的敵對大名交戰。第一步是迫立場反覆不定的大內氏投降,其當主大內定綱在蘆名的支持下拒絕政宗的威脅,於是政宗便大舉進攻大內定綱,並發生小手森城的屠城事件。深感危機的義繼為求自保,終在天正十三年(1585年)前往拜見伊達輝宗表達議和之意。但二本松義繼突然發難,脅持輝宗威迫伊達家讓步,发生「粟之巢之變」。结果是辉宗和義繼军队在伊達军的火枪下全灭。粟之巢之變的详情不明。有一说当时政宗未在场,现场指挥火枪队由伊達成实决定。或是政宗在狩猎活动中带领火枪队赶往事变发生地点,并做出了全灭敌军的决定。无论哪种说法都并没有完整的考证。

其後,政宗開始鎮壓叛變的大內定綱,包圍二本松城。為了救援二本松城,蘆名義廣、常陸的佐竹義重為首的奧羽南部大名,如岩城常隆、石川昭光,白川義親、相馬盛胤二階堂盛義等反伊達的軍隊集結,並開始向伊達家進攻,戰場從觀音堂轉戰到人取橋。伊達军反抗进军时遭遇暴风雪的不利天气。在寡不敌众且风雪阻挡的不利局势下,指揮的政宗也投入一般的白刃戰鬥。但是義重本營由于深入敌军,忽视了军队后方的稳定,受到反佐竹的江戶重通趁機入侵,同时政宗聯絡北條氏派軍攻擊佐竹領,巧妙化解了危机,反伊達陣線因此一夜撤軍。政宗最终贏得人取橋之戰的勝利。但政宗也損失了七十三歲的老部將鬼庭良直,良直為了保護伊達軍免於崩潰,殿後作戰,於人取橋附近力戰而死。

天正十五年(1587年),成為關白豐臣秀吉對日本東北部諸位大名發出《惣無事令》,禁止他們私自發動戰爭,但伊達政宗不理會這項命令,依舊打仗。

之後伊達政宗又於天正十七年(1589年)在摺上原對抗(摺上原之戰)。最上·大崎氏与伊达政宗和睦、于是政宗调动镇守北方边境的士兵,但是又决定不南下。天正十七年四月、从米泽城出发,五月,到达芦名义广领地驹。 政宗首先从猪苗代城出兵向磐梯山山麓进发、以此试探内应者的忠诚。富田隆实率领仅仅十骑突入政宗本阵,被政宗亲信的家臣阻拦。随着富田队的崩溃,芦名方面也乱了阵脚。纷纷败逃,义广率领亲信家臣四百余骑冲进政宗的本阵。但是没有突破政宗方面坚固的防御、义广只身败走。 战后,芦名主力二千士兵损失殆尽,政宗在六月十一日、轻而易举地进入了黑川城。芦名氏世代占据得会津·大沼·河沼·耶麻四郡、安积郡一部分、下野国盐谷郡一部分、越后国蒲原郡一部分,如此广大地域被政宗占领了。值得一提的是,政宗这些战果几乎是在六月五日一天内取得的。政宗把居城从米泽城迁到黑川城。新获得的领土使政宗在对佐竹氏战略上占据有利的形势。这次战役,镰仓以来的名族、芦名氏灭亡了。 经過摺上原等對周邊大名的戰爭後,伊達的勢力已經滲入整個會津奧州,从此伊達政宗開創了比父祖更大的伊達家版圖,當時領地的石高推定為120萬石左右。政宗成为了奥州的霸主,令人畏惧的奥州之王的名声流传开来。

豐臣政權家臣時期

天正十八年(1590年),全日本只剩下伊達势力与北条势力未在丰臣配下。豐臣秀吉为了征服日本,出兵後北條氏小田原城,並下令伊達家派兵協助。政宗不愿屈服,对此遲遲作不出決定,但因片倉景綱的提醒,部隊最终出發,却姗姗来迟。於是政宗將自己和其部隊全身白色裝束上陣,以表示甘願受罰以及忠誠和謝罪。秀吉以杖代刀的方式來處罰政宗,並且寬恕他的罪過;戰後由於出兵有功,所以伊達家能保持原有的領地,但被没收了會津一帶約30萬石的領地。

天正十九年(1591年),政宗協助蒲生氏鄉平定葛西大崎一揆,但是氏鄉則指政宗與一揆軍內通,為了此事再次上京解釋,政宗再次身穿白色裝束,并背負金色十字架去見秀吉。證明了該書物是偽造後,而秀吉則決定改封政宗至岩出山城58萬石(米澤等地約30萬石則被沒收,故是減遷)。并将战后的葛西大崎赐予政宗,于是政宗积极参与了这些地区的振兴重建。

天正二十年(1592年),受豐臣秀吉之命令派三千兵出征朝鮮,3月抵達征明(中國當時為明朝)之地名護屋,文祿四年(1595年)獲批准回日本。他沒有參與慶長之役。慶長四年(1599年)將嫡女五郎八姬與德川家康六子松平忠輝聯姻,同时家康也将他的女儿与政宗的儿子联姻。在丰臣配下时政宗与家康已有书信联系,關原之戰時政宗预测了丰臣势力必将没落,因此支持東軍。雖然没有直接參與在關原的本戰,但是政宗在長谷堂城之戰接受了最上義光的求援,派遣三叔留守政景支援長谷堂城的戰況,使直江兼續無法攻下長谷堂城。

仙台藩主

由於關原之戰所屬的德川軍取得了勝利,因此政宗的領地得以保留。家康按「百万のお墨付き」的约定原定安排政宗成為100萬石大名,且同意政宗自己夺回曾经失去的领地。政宗受到这个消息后,积极参与战役。但是因為被揭發煽動和賀忠親引發岩崎一揆,只能由原來石高57萬增封為62萬的大名。后来政宗多次上书要求家康给予约定的奖赏,家康并没有答应。 政宗成為仙台藩藩主,隨後立即築起仙台城及城下町,當時仙台城居于山上,为独特的战略高地。政宗在山下設城下町,仍有統一天下之心。

政宗參與了由德川對豐臣的大坂冬之陣大坂夏之陣等著名戰鬥,在夏之陣的道明寺之戰擊敗後藤基次,但接著於譽田與真田信繁部隊激戰後,信繁因兵力不支撤退。 戰後論功行賞,將伊予國10萬石賜與政宗的庶長子伊達秀宗(宇和島藩)。另外,真田信繁的次男真田守信,以及長宗我部盛親姐姐阿古姬之子柴田朝意都仕於伊達家。

此外政治方面,更於慶長十八年(1613年)派遣家臣支倉常長羅馬教廷使節會面長達七年,成功在外國進行貿易。亦成功使仙台一帶成為經濟的重心。

德川幕府成立後,曾多次任將軍的上京供奉。寬永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1636年6月27日),已隱居的政宗於江戶因食道癌病逝,享年70歲。家光为纪念他做敬重的政宗,宣布城内三日不可杀生、演奏乐曲。死前德川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親自探望,幾日後離世。法名瑞巖寺殿貞山禪剎大居士,墓所在瑞鳳殿[1],家臣15人及陪臣5人殉死。

影片

獨眼龍的崛起:少年強者伊達政宗的爭霸奧羽之路|【英雄故事書】#2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