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

开本:16

ISBN:9787534754470、753475447X

语种:简体中文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作者:廖育群 谬育群

页数:170页

品牌:大象出版社

类型:艺术

书名: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所作“中国传统工艺申遗与保护传承对策研究”课题的成果汇编,旨在就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政策性问题及应对之策作一研讨,供有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和 手工业为支撑的 农业国,手工业在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冶铁业供给农具、 手工工具, 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是不可能维持和发展的,假若没有了 铁锅、铁釜,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大困难。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都离不开传统手工技艺,诸如谷物加工、榨油榨糖、晒盐熬盐、做酱酿醋等等。先前的学者常说到传统手工技艺的经济价值亦即手艺制品的 交换价值,殊不知手艺制品的民生价值亦即其使用价值才是更为本质的。我们日常所见所用的手艺制品无论是青瓷、紫砂、银饰、 金箔、 玉雕、 泥塑、剪纸、年画或是 宣纸、 徽墨、 湖笔、 端砚、白酒、黄酒、蒲扇、 竹席,无一不关系到 国计民生,无一不既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又具有不容忽视的现代价值,并对维护我国文化命脉和民族特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推荐

我们日常所见的手工艺制品无论是青瓷紫砂银饰剪纸年画或是宣纸白酒竹席,无一不关系到国计民生,无一不既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又具有不容忽视的现代价值,并对维护我国文化命脉和民族特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所作“中国传统工艺申遗与保护传承对策研究”课题的成果汇编,旨在就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政策性问题及应对之策作一研讨,是有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手工艺爱好者人士不可多得的好书。

文摘

壹 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资源及其代表作

二、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类别和代表作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科技内涵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传统手工技艺一直未予明确的界定和分类。这是和传统技艺历来不受重视、体制缺失、观念错位因而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相关联的。 2003年,文化部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传统手工技艺被列为五个保护要项之一。为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邀请有关专家就传统手工技艺的分类与体系架构进行了研讨。之后,又经多次反复修改和调整,将其厘定为十四大类并设想由部类、门类和种类依次构成为三级分类体系。现就既有调查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将这十四大类的传统技艺及其代表作罗列如下,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华觉明,江苏无锡人,1933年4月12日生。195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矿冶史研究生毕业。1978年起,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3年离休。1991—1995年,先后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帝京大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1993—2003年,任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1999—2000年,任中华和钟总设计师。现任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专家组成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1956年起,从事技术史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青铜冶铸术、钢铁技术、机械史和技术哲学,近年来致力于传统工艺研究及其保护。撰有专著8种、论文近百篇。代表作有《中国冶铸史论集》、《中国上古金属技术》、《中华科技五千年》、《中国古代金属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参与主持编篡的著作有《中国科技典籍通汇》、《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清代匠作则例汇编》等。1983年,因主持淅川楚墓编钟研究复制,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年,因参与主持曾侯乙编钟研究复制,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3年,获中国科技史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997—2000年,先后获第四、五届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优秀科技著作二等奖等奖项。[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