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伯牙琴》,中国古代伦理著作。1959年中华书局重版。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现存篇章已不完全,其中较大篇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贪婪与凶残的本质,撕下了封建君主的“圣德”的外衣,指出君主从来都是最大的剥削者,他们“夺人之所好,取人之所争”,“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竭天下之财以自奉”,封建官吏也都是一些害民的“盗贼”。“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把官吏视为虎狼,认为让他们来管理百姓,好比由虎狼放牧猪羊。封建统治者的“竭”与“夺”,势必导致人民的反抗,认为群众反抗暴君盗吏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最终都被统治者所镇压下去,于是作者产生了一种幻想,希图有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帮助人民群众解脱苦难,这便是本书最光辉的思想,即对尧、舜时代的“至德之世——最高道德境界的幻想与追求。书中认为远古时代君主与民一样,没有特殊的生活享受,君民平等、关系亲密,君能禅让其位,臣民不会争夺君位,百姓衷心拥戴君主。如何实现这种美好的理想社会呢?作者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德才兼备的君主与官吏身上,幻想通过他们来改变社会面貌,作者又看到当时的社会,真正的仁义道德之士很难获其高位,最后不得不由于找不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而陷入老庄“无为而治”的道路。本书明确表达了对现世的抗争及爱国主义的思想,其伦理思想对后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简介
著者邓牧(1247—1306),宋元之际学者,字牧心,浙江钱塘人,自号“三教外人”,别号“九鉴山人”,人称“文行先生”。隐居在余杭大涤山洞霄宫,终身不仕。宋亡以后,元朝派人请他出山,被他拒绝,他的身世已无可考,但自述“余家世相传,不过书一束”。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凡例
1.本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立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
3.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伯牙琴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 ↑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