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伯阳镇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地处麦积区中部,东与元龙镇接壤,南与党川镇毗邻,西靠马跑泉镇,北接清水县草川铺乡,区域面积109.39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25264人。

西魏,伯阳县设于境内。隋,改秦县。唐代,撤销。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二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为伯阳镇和柏林镇。1954年,再分设东坪乡和巩坪乡。1961年,设伯阳、石门2公社。1983年12月,撤销公社,成立伯阳乡。2002年,撤乡建伯阳镇。 截至2020年6月,伯阳镇下辖2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2018年,伯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1]

目录

历史沿革

西魏,伯阳县设于境内。

隋,改秦县。

唐代,撤销。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伯阳南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为伯阳镇和柏林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又合为伯阳镇,今清水县草川铺乡南部当时属伯阳镇辖区。

1950年,分设为伯阳镇、柏林乡、东坪乡。

1951年,伯阳镇改乡,并分置石门乡。

1954年,再分设东坪乡和巩坪乡。

1955年,设为伯阳、东坪、石门3乡。

1956年,东坪并伯阳,石门并元龙。

1958年9月,伯阳并入马跑泉公社。

1960年,改归葡萄园公社。

1961年,设伯阳、石门2公社。

1968年,石门北部并元龙,南部并伯阳。

1983年12月,撤销公社,成立伯阳乡。

2002年,撤乡建伯阳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伯阳镇辖伯阳、复兴、虎头、保安、兴仁、南集、半坡、西坪、下坪、曹石、花南、木湾、马现、韩河、高坪、巩坪、王坪、红崖、石门、范河、南河21个行政村;下设8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伯阳镇下辖2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伯阳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伯阳镇,地处麦积区中部,东与元龙镇接壤,南与党川镇毗邻,西靠马跑泉镇,北接清水县草川铺乡,区域面积109.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伯阳镇地处渭河和陇海铁路以南,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为浅山区,境内最高峰花儿山位于进家山,海拔2234米;最低点位于伯阳村河滩处,海拔1053米。

气候

伯阳镇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6℃,1月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温度-19.2°C (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温度35.3℃(1997年7月21日);生长期年平均277天,无霜期19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9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05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725.7毫米(2005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285.8毫米(1982年),降水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水文

伯阳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32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渭河1条,从花崖至保安流经境内兴仁,长121千米,年均流量16.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伯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低温、霜冻、雷击等;霜冻平均5年3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4月10日,涉及境内所有村,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500件顷,经济损失达1600万元。

人口

2011年末,伯阳镇辖区总人口241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95人,城镇化率10.3%,另有流动人口2095人。

2017年,伯阳镇常住人口25060人。

2018年,伯阳镇户籍人口25264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伯阳镇财政总收入246万元,比上年增长5%,人均财政收入102.1元,比上年增长5%。

2011年末,伯阳镇有邮政储蓄、农村合作银行2家银行开设了分行,人寿保险公司1处;各类存款余额9717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各项贷款余额3628万元,比上年减少了19%。

农业

伯阳镇有农业耕地面积5.1万亩,人均2.1亩,2011年末,农业总产值11529万元,农业增加值为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523吨,人均395千克,其中小麦2000吨,玉米712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270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西红柿、茄子、辣椒、大葱、韭菜、菠菜、芹菜、香菜等,其中萝卜810吨,白菜675吨。

伯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200头,年末存栏2260头;羊饲养量750只,年末存栏620只;家禽年饲养量8000羽,畜牧业总产值为98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

2011年末,伯阳镇累计造林2.7万亩,林木覆盖率22%;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2.5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梨。

2011年末,伯阳镇有小型农业机械410台;特色农产品有苹果,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49元。

商业

2011年末,伯阳镇有商业网点400个,职工85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城乡集贸市场1处,成交额3000万元。

2018年,伯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4]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伯阳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7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户,各类图书室23个,藏书3.7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280余人;柴家坪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武山庙、刘家祠堂、五阳观、圣湫山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2011年末,伯阳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2011年末,有甘肃、陕西等6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村村通"和"户户通"电视用户6027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伯阳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40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21所,在校学生2020人,专任教师1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1062人,专任教师8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4%,比上年增长1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伯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病床22张;固定资产总值3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2人,其中执业医师44人,执业助理医师24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4万人次;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伯阳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7户,人数1857人,支出18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0人,支出21.7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40人次,支出71万元,比上年增长5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1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伯阳镇有邮政局1个,投递点21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0.9万份、期刊0.2万册,业务收入70万元;有电信服务网点5个;固定电话用户135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3%;移动电话用户0.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9%;互联网用户36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62万元。[5]

交通

伯阳镇境内有310国道过境,境内长15千米,乡级公路2条,总长16.8千米;日发送客运汽车15班次,日客容量225余人次。

2011年末,伯阳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2千米;桥梁4座,总长度0.2千米;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1条。

参考文献